6万字降重花费3700块,年入10亿的知网是如何“割韭菜”的?

2019年,因在直播中表示不知道“知网是什么”。

曾备受赞誉的“学霸”翟天临,瞬间就面临了人设崩塌的尴尬局面。

直到今天,仍然没有缓过来。

每年一到毕业季,翟天临的社交账号,必然会留下广大学子们“问候”的足迹。

6万字降重花费3700块,年入10亿的知网是如何“割韭菜”的?

今年甚至还多了所谓的“天临三年”的年号。

足见毕业生们对翟天临的怨念。

究竟翟天临所不知道的“知网”是什么?为何会掀起这么大的风波?

这又值得好好说道了。

一、知网年年涨价的背后

知网是中国最大的知识资源库。

拥有各式各样的文献资源,文献总量超过2亿篇。

在中国学术圈,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毕竟你要做学术研究的话,总少不了各种文献查找和参考。

而这些文献下载,是需要费用的。

比如一篇期刊论文,一页0.5元,按照一篇4页来算,就是2元。

6万字降重花费3700块,年入10亿的知网是如何“割韭菜”的?

更别提几万字以上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动辄十几二十块。

聚沙成塔,对于经常要做学术论文的文字工作者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当然个人账户的钱太散,周期太长,并不是知网营收的主要业务。

各大高校才是知网的目标。

知网对高校开放权限出售业务,可以快速地获取大量资金。

高校把权限买来后,学生再用校园网登录下载,不用花钱。

当然也不是真的不花钱,毕竟学杂费也年年在涨。

但即便是这样,知网也已经贵到让高校直呼买不起的地步。

因为知网年年涨价。

2016年,武汉理工大学就发布了知网停用通知。

声称知网续订价格离谱,六年间涨幅达到了132.86%。

连武汉理工大学这样的知名大学都不堪重负,何况其他普通学校。

6万字降重花费3700块,年入10亿的知网是如何“割韭菜”的?

但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有点不妙了。

学校可以免费使用知网的时候,大家都没什么感觉。

一旦学校没有免费知网使用,很容易让生活费本就不多的大学生,雪上加霜。

尤其是毕业生。

众所周知,临近毕业,广大学子们都必须交一篇洋洋洒洒的长篇论文,经答辩合格后才准予毕业。

而毕业论文又涉及到查重。

不管是普通论文还是学术论文,为避免学术不端,都必须进行查重,重复比在一定数字以下的,才给予通过。

对此,知网在官网上也做出了明码标价:期刊论文58元,本科论文198元,硕博论文350元。

6万字降重花费3700块,年入10亿的知网是如何“割韭菜”的?

二、毕业生“苦查重久矣”

在“学霸”人设崩塌前,翟天临是博士学位。

但因其获得博士学位都却不知知网为何,其学位的真实度也遭到了怀疑,引发了学术界对论文抄袭现象的关注。

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高校纷纷降低论文查重率。

当年毕业的网友就回忆称:“20%的论文查重率,被压至15%以下”。

甚至还有些被压到5%以下。

而毕业论文作为毕业临门一脚,很多毕业生也不想在这里出岔子。

除了熬夜肝论文,还不得不花费重金做“论文查重”。

6万字降重花费3700块,年入10亿的知网是如何“割韭菜”的?

而且都不会是一次过,至少都得查重两次以上,才能达到查重率以下。

一时间,每年毕业生们对查重的需求量都能涨到巅值。

而巨大的需求市场背后,是知网查重价格的节节攀升。

有网友就表示,部分店铺的查重价格,一年内就暴涨10倍。

一篇论文查重一次,往往就需要几十块。

河北某高校研究生李飞就曾表示:为了降低论文查重率,他在某电商平台购买论文查重服务。

论文大概写了6万字,他光是降重就花了3700元。

一边熬夜肝论文,一边重金降重,掏空身体又掏空钱包,这也是为什么翟天临每年都被毕业生们问候的原因。

三、知网财务报表后的争议

下载论文、购买权限、论文查重,知网强大的赚钱能力,让它每年的财务报表,都很漂亮。

2016年的营收还是8.3亿,2017年的营收就已经达到9.7亿,接近10亿。

6万字降重花费3700块,年入10亿的知网是如何“割韭菜”的?

这两年更是节节攀升。

但与此同时,争议也随之而来。

2018年5月,苏州大学一位法学院学生小刘,就曾把知网告上法庭。

因为小刘在下载7元的论文时,被要求最低充值50元。

6万字降重花费3700块,年入10亿的知网是如何“割韭菜”的?

剩下的43元无法提现,退款还要交手续费。

43块钱虽然不多,但小刘咽不下这口气,一气之下把知网告上了法庭。

虽然知网及时修改了不能退款的条款,但最后还是因为限制消费权而败诉了。

虽然是一个普通的案件,但“苦知网久矣”的网友,还是被戳中了痛处,在网上不断痛斥知网的行径:“充钱容易退钱难”、“文献下载后原作者拿不到钱”等等。

是的,这又是知网另一个被人诟病的点。

知网作为全国最大的资源库,用户既可以下载论文文献,也可以上传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

知网靠着原作者上传的文献资料赚钱,但这些收益和原作者一点关系都没有。

6万字降重花费3700块,年入10亿的知网是如何“割韭菜”的?

甚至原作者要下载自己的论文资料,也需要和其他人一样付费。

知乎上就有一个人说:有一次发现自己的学术论文被列入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库,被下载多达千余次。

按照知网的收费标准,他这篇文章已经为知网创收超2万元。

而他本人对此一无所知,和知网工作人员联系后,对方也只是表示,可以补偿他几百元的知网充值卡,不能提现。

白嫖着原作者的论文,又拿来和其他知网用户收费,知网的生意,就是典型的低投入高收益,稳赚不亏。

四、知网还有情怀吗?

5月23日的时候,长期被网友冷嘲热讽的翟天临,终于忍不住深夜回怼网友:“如果骂我能让你写好论文,我可以接受,你自己也要努力啊。

有一说一,不管有没有翟天临这件事,写论文查重这些事,都是必定存在。

只是翟天临事件,把查重的标准提高了。

网友们对翟天临冷嘲热讽,一方面是不断修改论文的愤怒,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对查重费用越来越高的肉疼?

6万字降重花费3700块,年入10亿的知网是如何“割韭菜”的?

说到底,翟天临只是其中的一环,在网友们的愤怒,知网亦是功不可没。

知网最开始创立的初衷,是希望能帮助学子们更好地查询文献资料,方便写学术论文和做学术研究。

但发展到现在,知网学术氛围不在,俨然已经成了赚钱的工具。

或许知网负责人也该仔细想想:如何界定知网在学术和赚钱之间的关系了

否则长此以往,只怕被告上法庭的经历,知网还得多经历几次。


作者:景行行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文献资料   冷嘲热讽   知网   韭菜   资源库   学术研究   学术论文   原作者   文献   毕业生   权限   费用   学术   高校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