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平世界的宁波商人

作者 | 良叔

来源 | 良大师

提示:本文9000字,属于“商业故事”,献给那些具有深度阅读能力的朋友。


在写商业故事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宁波商人的影子,好奇心就这样被撩拨了起来。


商界有种说法,说宁波商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差不多有210万人,可宁波总人口也不过才800多万人。


所以,这种说法也许有点夸张,不过,宁波商人在中国商业史上,确实很难被忽视。


要知道,“宁波商帮”曾是中国最大的商帮,也干过很多牛逼的事。


比如,第一家中资银行、第一家中资航运公司、第一家中资机器厂等等,都出自宁波商人之手。


而且,宁波人似乎拥有一种商业天赋,总能在时代的剧烈变化之中,寻找商机。


比如最早搞五金、新药业、颜料,又搞航运、金融,现在开始搞互联网、信息工程、手机等等。


这大概就是一种遗传下来的经商基因。


你如果去过宁波,会看到三江口的一组雕像,名字叫“三江送别”。


雕像们都背着行囊,准备上路,他们相互辞别,没有感伤,反而带着一种祝福和喜悦。这可以看成是宁波帮外出经商的写照吧。


他们总是在不停的寻找新的地域或领域,填平那些别人看不到的间隙,从而也获得巨额的财富。

填平世界的宁波商人


1


曾经的上海滩,是中国商业最发达的地方,毫不夸张的说,宁波商人,功不可没。


我曾看过一个数据,1920年,上海租界是最繁华的地方,往来皆富甲,其中共有华人68万,宁波人竟占40万人之多。


还有一个统计,30年代的上海,共有238家大型民族企业,创办人来自全国各地,但宁波籍的竟然占了25%,这是其他地方根本没法比的。


所以,当时的十里洋场流传着“无宁不成市”的说法。


而且与其他在上海谋生的商人不同,宁波帮始终占据着食物链的顶端。


比如,金融界有银行大亨严信厚、保险先驱朱葆三,还有俞佐庭、周晋镳、秦润卿等巨鳄。


医药界有,西药大王黄楚九、中国制药先驱项松茂。


消费品领域有,烟草大王金润庠、日化大王方液仙、火柴大王刘鸿生、汗衫大王任士刚......


填平世界的宁波商人

虞洽卿

不过其中最牛逼的,当属虞洽卿,这位宁波帮的代表人物,在当时几乎可以封神。


他似乎具备了宁波商人所有的特点:


善于学习、会计算,也特别会算计、会搞关系、也会玩手段,底层起家。


清末民初的商人,基本都有政界关系,比如盛宣怀、胡雪岩,而虞洽卿以及很多宁波商人都是地道的草根。


虞洽卿出生在宁波,家里很穷,15岁时“北漂”,来上海打工,在一家小染坊谋生。


这哥们头脑灵活、工作卖力,老板喜欢,18岁就被升级为高级合伙人,老板给了两成股份。


不过虞洽卿并不满足于此,当时很多洋人来到上海滩,也带来了很多新的生意,他觉得只有学好外语,才能和这些生意沾上边。


虞洽卿之前没怎么读过书,只上过3年私塾,可他竟只用了2年功夫,便精通了英语,还能和鬼佬流利对话。


那时可没百词斩和流利说,这种自学能力你不得不佩服,就算放到现在,也能到新东方混个名师当当。


通过扎实的英语功底,虞洽卿进入到一家洋行当买办的助手,别看是助手,钱可真不少赚,换算下来,那时他的年薪差不多好几百万。


虞洽卿在这洋行干了九年,像如今多数外企高管一样,一边拿着高薪水,一边利用比较宽裕的时间投资理财。


那时没有股市和基金,虞洽卿的投资很简单,就是炒房。


100年前和现在也差不多,有钱人都懂得“放水”的威力,于是纷纷把钱变成不动产。


上海滩热闹街区的楼房最抢手,因为好转卖,好出租嘛。


但是虞洽卿却没急着下手,而是拿了光绪二十七年的人口普查表,研究了一下。


发现当时上海150万人口中,只有20%是“常住人口”,其余都为外来,而且趋势还在快速发展。


虞洽卿就寻思,上海滩这块弹丸之地哪能容纳这么多人?而且,上海滩的房价已经被炒得很高,溢价空间几乎没有。


于是虞洽卿跑到鸟不下蛋的闸北,一口气买了63栋破旧的房屋。


随后的1912年,闸北设市,还有了市政厅,房地产也开始暴涨,虞洽卿便拆掉老房子,把地切成很多块,分批高价卖掉,赚了个六亲不认。


投资的底层规律自古不变,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有足够的“溢价空间”,就像多年后的深圳,涨幅最大的不是罗湖、福田这些成熟的区域,反而是宝安、龙岗这些曾经“脏乱差”的关外。


填平世界的宁波商人

闸北老照片

现在大家都知道有流量,就有钱赚,其实虞洽卿当时就明白这个道理,不过那时没有互联网,所谓的“流量”就是“人流”。


哪里有“人流”呢,当然就是上海滩的码头,前面说了很多宁波人来上海做生意,主要靠坐船。


当时的沪涌线(上海到宁波)是最火的航路,虞洽卿就想做这条航路的生意。


不过这哥们很精明,先是做了一轮竞争分析。


当时这条线主要有三家竞争对手:


英资太古的北京轮,招商局的江天轮,以及中法合资的立大轮。


北京轮和江天轮走高端路线,收费1元,立大轮走平价路线,收费0.5元。


竞争已经很充分了,一个新进入者,如果不靠低价,很难有生存空间,可是0.5元已经没有太大的利润,怎么和立大轮抗衡呢。


此时虞洽卿办了一件拍案叫绝的事儿,他联合了很多宁波商人,找北京轮和江天轮交涉,说:


你们为啥那么贵,这不是欺负我们宁波商人吗?你们应该像立大轮一样,降到0.5元。


这事一闹,原来的竞争平衡被打破了,北京轮和江天轮背后,是实力强大的太古和招商,双方纷纷向立大轮施压:


“你为啥要那么便宜?这是恶性竞争,来来来,大家统一阵线吧,都按1元收费。”


随后立大轮对外宣布:由于成本原因,从即日起,船票涨至1元。


价格真空出现了,得知此消息的虞洽卿,迅速召开了宁波商人联合会,发表了一段字字珠玑,一针见血的讲话,指责三家公司沆瀣一气,绑架消费者。


正当在场众人纷纷义愤填膺时,虞洽卿宣布:


“我们宁波人要成立自己的轮船公司,我来牵头,先出18万,有没有想入股的?20元一股,钱多钱少,量力而行。”


就这样,没花啥力气,虞洽卿就募集到150万元,成立了“宁绍船运”,专跑沪甬线,票价0.5元。


这起商业事件,由于融入很多情怀的元素,被媒体也广为报道,虞洽卿和他的宁绍,也获得了足够的曝光。


“众筹”完后,宁绍船运开始公开招聘,不要求学历、经验,只需要付押金就能入职,最少400元,应聘职位越高,押金越高。


靠这种方法,虞洽卿又收了40多万,业务还没开展,就已经入帐200万,而虞洽卿的撬动资金仅为区区的18万。


而且,谁也不知道这18万到底有没有真的掏出来过,不掏自己的钱,才是商业的最高境界。


虞洽卿凭借自己的经商天赋,把宁绍船运经营的风生水起,很快打败了原来的3个竞争对手。


他自己也名声大起,结交了很多贵人,成为宁波帮的领袖。


功成名就的虞洽卿,很快就觉得沪甬线太小打小闹,又成立了三北轮船公司,把生意做到了全国,甚至海外。


填平世界的宁波商人


而且,这个过程中,虞洽卿发现了来钱更快的方法:抵押融资。


简单讲,三北船运专门找破旧的船,修复后投入使用,而且,先付3成的钱,剩下的分期付。


而这些船又被虞洽卿拿到银行抵押,一下能拿到7成的贷款,单靠这些巨款的时间差,就能办成不少事儿。


为了贷款方便,虞洽卿还联合宁波人周晋镳,一起创办了四明银行。


条条大路通罗马,怎奈罗马是他家......


靠这种融资方式,三北轮船的现金流变得非常充裕。于是快速扩张,跑马圈地,最后还收购了不少外资船务公司,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民营航运公司。


而虞洽卿也成为中国民营航运第一人,商界巨富,宁波商帮第一人。


至此,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虞洽卿的发迹路线:


通过炒房,积累“资金仓”:

拥有一大笔钱,用不用不重要,但最起码给了你干大事儿的勇气;


通过宁绍船运,建立“流量池”: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打造自己的IP,这样旗下的业务更容易得到曝光,本人也更容易结交高端的人脉;


通过三北轮船,打造“融资壳”:

富人做生意,都会用大杠杆,但你起码要有个“支点”,你去看看现在的商人,基本也是这个套路。


只不过在那个年代,虞洽卿能悟到这些窍门,你只能用天赋异禀来解释。


而且,不得不说,那时的宁波商人非常抱团,虞洽卿经商生涯的背后,都有宁波人黑白两道的支持,当时青帮头目张啸林也是宁波人,和虞洽卿关系很不错。


虞洽卿也是个讲义气的人,成为宁波商帮头号人物后,也很关照圈子里的人,即使是一些宁波的小生意人,也会得到他的提携。


比如小染坊主邵玉轩、小五金商董瑞昌、小鞋帽商包兆龙,这些宁波小商人都得到过虞洽卿的帮助。


在当时,这三人都是无名之辈,不过,岁月却没有冲刷掉他们的名字。


邵玉轩的儿子叫做邵逸夫,日后是香港影视大亨,创立了邵氏影业和无线电视。(后台回复:邵逸夫


董瑞昌的儿子叫董浩云,受到虞洽卿的鼓舞,日后成为“一代船王”,董浩云的儿子叫董建华,是香港第一任特首。


包兆龙的儿子叫做包玉刚,也是个“船王”,香港四大家族之一,海岸城就是他家的。


我写过他的故事(后台回复:包玉刚),他的女婿叫做吴光正,也是宁波人,曾和董建华竞争特首一职。


有点意思吧,香港特首之争的背后,竟然是两个宁波家族在掰手腕。


事实上,如今的香港特首林郑月娥,父母也是宁波人。


宁波的波,辐射面积真大。


填平世界的宁波商人

吴光正和董建华、

2


在研究香港商业史时,我发现香港富豪基本就是两波人:


一波是广东籍的,比如李嘉诚、李兆基、霍英东、郑裕彤、郭德胜、刘銮雄、吕志合等等。


另一波就是宁波籍的,比如包玉刚、董浩云、邵逸夫、安子介、曹光彪、邱德根、邵炎忠、王守业等人。


这个现象比较好解释,广东离香港近,战乱时,大批人流涌入,所以成大事的基础概率大。


上海商人要跑路,也多半会选文化和经商环境最相似的香港,而上海商人中,宁波人又占多数。


两帮人,有过不少合作,比如,李嘉诚联手包玉刚,击败英资财阀,收购九龙仓。


霍英东也曾为董浩云的公司注资,甚至帮助董建华上位。


当然,生意上的竞争也不少,比如航运业、纺织业、电子业,本来都在粤商的统治下,宁波帮一来,反客为主。


尤其是航运业,如今香港前10大公司,有7家都是宁波人的。


香港老一代船王是顺德人许爱周,后来这个称号被宁波人董浩云取代。


许爱周这个名字众人可能会比较陌生,他孙子比他名气大,叫许晋亨,娶了李嘉欣。


许爱周在香港做航运,发迹于上世纪20年代,那时董浩云还是个不满20岁的毛头小子,在天津一家航业公司当秘书。


这家公司背后的大老板叫顾宗瑞,是民国航运大亨,也是宁波人。


董浩云工作勤奋,人聪明,长的也帅,顾宗瑞非常赏识,干脆把女儿顾丽真许配给了他。


董浩云也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联想到李嘉诚和郑裕彤,也是卖力工作,娶到了掌柜的女儿,实现人生从零到一的突破。


所以,上班时间别摸鱼了,努力工作,搞不好,你那千金待嫁的老板看上你了呢。


我不是说董浩云全凭老丈人,事实上,董船王一直是独立发展,先后在上海、美国、台湾、香港成立了自己的船运公司。


但是同在一个行业,你要说董浩云完全不依靠岳父,也很难让人信服。


顾宗瑞和董浩云都是在1949年前后来到香港,顾宗瑞成立了香港万利轮船公司,董浩云也从此扎根在香港,业务上多少都会有些呼应。


只不过就日后的发展来看,女婿更青出于蓝。


事实上,董浩云一开始很不顺利,即使有老丈人的关照,但做大生意,最重要的还是政治这一关。


1950年,美国与台湾关系恶化,董浩云有两艘船去美国送货,货卸下来,船却不给走了。


为啥呢?


因为台湾欠了美国不少钱,还不上,所以台湾商人的财产就要冲抵,而董浩云这两艘船是在台湾注册的,所以要“充公”......


船王差点哭晕在甲板上,可人家是世界警察,没道理可讲。


当时船王总共只有3艘船,吓得他赶紧把最后一艘注册地改为香港,挂上了米字旗。


几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出于战略考虑,美国和台湾又和好了,以前没收的东西,原路退回,包括那两艘船。


像TM做梦一样,船王激动的差点晕倒在甲板上,和世界警察打交道,还真是刺激。


我总觉得董船王在这起事件中,应该悟到了什么真经,此后也开始时来运转。


由于朝战,各国军备运输需求猛增,于是船王出巨资,在英国订制大型货轮,来承接这些生意。


没多久,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原来的航线都要绕道,船一下不够用了,石油运价也大幅飙升。


董浩云又一次下重注,从日本定制了几艘大型运油船,又一下赚了个七荤八素。


紧接着,60年代到来,香港及东南亚迎来了经济腾飞,海上贸易非常活跃,董船王又没船用了。


没想到,美国竟然雪中送炭,卖给董浩云12艘旧轮船,一共只收100万美元,每艘折合港币仅50万元,这和白捡的差不多。


这么便宜的事儿,美国官方给的说法是,弥补当年扣船的损失。


民间很多人不屑,说那些船都很破旧,欧洲日本都不要,才卖给香港。


具体怎样,没有答案,但是这些船被董浩云用了十几年,赚的利润都不知道翻了多少倍,所以他确实是占了很大的便宜。


当然,这便宜也不是谁都能占的,事实上,董船王的政商关系一直搞的很不错。


填平世界的宁波商人


他和英国皇室关系很好,也是摩纳哥王国驻香港名誉领事,1981年,董浩云访美,里根还亲自接见了他。


董浩云也非常在乎政商关系,凡事都爱把面子做足。


1982年,其第150艘船“宪章号”在台湾准备下水,董浩云请来了摩纳哥王子夫妇参加加冕礼。


然而,当王子夫妇到香港当日,董浩云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第二日去世,享年71岁。


坊间有传言,董浩云本来计划去机场迎机的,但港英政府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没有允许,董浩云认为是莫大的侮辱,所以才旧疾发作......


无论怎样,船王都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反观他的生涯,做事勤勉,才会起步;大机遇下重注,才能有特别的发展;良好的政商关系,才能走上巅峰。


董浩云在业内被称为“大海之子”,他自己解释说:


“因为出生在靠海的宁波,所以一直有征服海洋的欲望。”


这话应该挺有代表性,老上海从事航运的宁波人曾经不计其数,比如蔡康永的父亲蔡天铎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40年代战乱,蔡天铎的船有的沉了,有的被没收了,无奈才跑到台湾当了名律师。


正是在那个年代,宁波商人纷纷远赴他乡,如今遍布全球。


只不过也有背道相驰的,比如倪光南的父亲,就在战乱时期从香港回到上海。


3


倪光南,联想创始人之一。


填平世界的宁波商人


倪光南的父母都是宁波人,早年在香港从事金融行业,1939年倪光南出生于香港。


40年代初,倪光南随父亲来到上海,小时候的倪光南和熊晓鸽、许家印一样,喜欢折腾收音机等电子产品。


不同的是,倪光南一直走在这条路上,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后被分配到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80年代初,倪光南发明了一款“汉字微机系统”,命名为“LX-80联想”,这款产品就是“汉卡”的原型,能够帮助用户用中文来操作电脑,所以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1984年,研究所成立了一家公司,主要负责的人就是柳传志,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柳传志请来倪光南担任总工程师,这就是联想的开篇。


那是联想发展最快的10年,凭借着汉卡和微机业务一下打开了市场,成为中关村最炙手可热的企业,1994年,联想的销售额高达46.7亿。


而倪光南也在当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当然这不是美好的开始,而是急转直下的铺垫。


随后,倪光南和柳传志的关系发生一些变化,导火索是柳传志没经过倪光南的同意,就换了他的司机,倪老少有的大发雷霆,并公开对柳传志表达了愤怒。


从此两人矛盾升级,经常在一些会上剧烈争吵,最狠的一次,一位在场的副总裁都给吓哭了。


换个司机至于吗?其实司机、秘书这些岗位蛮关键,而且一个小事件,往往承载着暗流涌动的信息。


后来,倪光南向组织上反映柳传志的问题,结果是,柳传志没有被查出问题,反而,联想解聘了倪光南。


1995年6月30日上午9时,联想总部召开大会,宣布对倪光南的免职,柳传志上台发表了一段动情的演讲。


演讲稿是事先写好的,大概内容是,如何珍惜和倪光南这段共事之情,如何无奈之下做的这个决定......


演讲过程中,柳传志数度哽咽,当念到“让我的眼泪尽情自由地流淌吧”时,柳总不禁泪流满面,并掏出手绢来擦拭。


台下的人也纷纷震惊、感动、鼓掌。


与之相比,随后倪光南的讲话,冰冷而镇定,仿佛这事儿和他无关,讲完后,只有几处稀稀落落的掌声,都来自他带过的学生。


事后有人问倪光南听到柳传志的讲话是什么感觉时,他说:“那只是表演”。


两人决裂的原因,传言很多,比较主流的说法是,两人在战略上的分歧。


柳传志主张“贸工技”,认为市场更重要,产品应该适应市场,毕竟没有市场,就没有生意;


而倪光南主张“技工贸”,认为技术更重要,应该加强国产芯片等高科技产品的建设。


这是一次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交锋,谁对谁错?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答案,不过从结果来看,前者战胜了后者。


事实上,倪光南对国产芯片的执着有目共睹,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加入了方舟科技公司,并于2001年,开发了第一个国产CPU“方舟一号”以及Linux操作系统。


这个有望取代Wintel联盟(微软与Intel联盟)的国产组合,让中国人很兴奋。


北京政府率先表示支持,全面采购方舟,把微软踢了出局,导致微软中国总裁辞职。


基辛格甚至给北京市长的刘淇写信,施加压力,为微软说情。


那曾是一个让所有中国电子行业从业者都激情澎湃的时刻。


大家都以为“中国芯”要翻身时,然而,“方舟一号”却翻车了,BUG频出,各种崩溃,用户怨声载道,要求换回Wintel。


最终,倪光南和他的国产芯片惨淡收场,这也是他在日后被网友围攻的主要原因,不是说他没有真本事,就是说他骗国家的钱。


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我觉得梁宁的一篇文章值得参考,作为跟随过倪光南的人,试图还原一个正直,且拥有高远情怀的倪光南。


文中写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包括体制、资金和技术的制约,里面写到:


2003年,我离开了倪老师的联盟,走得非常难过,觉得自己是一场伟大牺牲战里的逃兵。


十多年过去了,经历过失败、非议,倪老师还在坚持。

这篇文章网络上可能找不到,你可以在后台回复“15”,我会发给你。


无论怎样,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倪光南是个失败者,但我倒觉得,我们需要精彩的失败,更胜于平庸的成功。


如果说董浩云、包玉刚等人打破了地域的壁垒,那么倪光南试图打破的是,技术上和信息上的壁垒,只是这两道壁垒太坚、太硬。


然而,不是有句话说么,“壁垒就是用来打破的”,只要你拱啊拱,壁垒总有松动的一天。


就像宁波人张忠谋,在芯片行业硬是拱了30年,才成立了台积电,成为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市值甚至超过了英特尔,技术的落差被摊平了。


也正如1996年的宁波人丁磊,酷暑午后的一天,坐上了一趟绿皮火车来到广州,成立了网易,于是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网站,信息的壁垒被冲破了。


其实,我们从来不缺能人和能力,只需要长久的坚持和持续的精进,不要一次次为历史买单。


填平世界的宁波商人


4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现在的宁波商人都不怎么搞实业了,喜欢玩金融,文中列举了私募一哥徐翔、马云密友钱峰雷等人。


但如果看看胡润富豪榜,名列其中的宁波人却多是做实业的。


比如,做光伏的王一鸣、做汽车配件的王剑峰、做铜业的楼国强......


其中比较引人关注的,就是把手机卖到非洲的竺兆江。


他是宁波奉化人,和前首富丁磊是地地道道的老乡。


竺兆江生于1973年,据说小时候,属于那种调皮捣蛋的孩子,学习也不怎么好。


此人很神秘,网上没有过多材料,这些信息也无法查证了。但他高考时,只考上了南昌航空大学的大专。


所以,在倪光南面前,确实算是学渣,不过,人贵在善用所长。


很显然,竺兆江不属于那种专研技术的人,他对市场,对人更敏感,因此在步入社会之初,有幸找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销售。


毕业后,竺兆江加入了“波导”公司,负责BP机的销售工作,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波导”这个牌子,更没听过“手机中的战斗机”这个宣传语。


但在当时,“波导”算是中国很牛逼的一个品牌,所以竺兆江也非常珍惜和卖力。


擅于和人打交道的竺兆江,很快就适应了销售工作,连续三年名列前茅,后被晋升为华北区首席代表,几年后,又被晋升为销售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


当时手机已经在中国普及,但竞争也变得很激烈,竺兆江建议公司往非洲发展,那里有更广阔的市场,但是公司并没听从他的建议。


失落之下,竺兆江便联合几名波导的员工在深圳成立了传音,那是2006年,雷军还在金山累成狗,全然没有用手机改变世界的想法。


而竺兆江一伙便开始用手机改变非洲,定位之准,让人咂舌。


传音在非洲的发展过程,也能证明竺兆江对消费群体深刻的洞察能力。


竺兆江首先明确,传音专注低端路线,高端玩不过苹果、三星,所以从一开始,传音的销售就直奔农村和城镇,农村包围城市,这招屡试不爽。


醒目的竺兆江还发现,广袤的非洲大地,竟然没有一个城管,而东亚证件公司也没占领这块宝地。


于是非洲的墙上、电线杆上、围栏上到处是传音的小广告,以至于当地媒体惊呼:


“有墙的地方,就有传音的涂鸦。”


只是,宣传手法LOW不LOW不重要,管用才重要。


传音在产品设计方面,对非洲人民也很友好,因为非洲有许多通讯商,不同家之间的通话费很高,所以非洲人都拥有很多张电话卡。


传音便推出四卡四待手机,让非洲人民感觉很奥利给。


为了照顾非洲人民对音乐的热爱,传音还设计了一款拥有巨大扬声器的手机,叫做:

“Boom J8”。


这款手机的音响分贝和名字一样让人震撼,足以支撑20人以内的广场舞,而且买手机还赠送头戴耳机,因此上市当天就遭到疯抢。


填平世界的宁波商人


细心的传音研发团队,还体察到非洲人民拍照时的痛苦,于是,专门优化了手机的照相功能,增强了曝光值,这个发明造福了全非洲人民,大家再也不用担心被拍成乌鸡哥了。


传音的成功,让竺兆江被誉为“非洲手机教父”,并以130亿的身价挤进《胡润富豪榜》。


其实在手机研发圈,很多人看不起传音,大家觉得传音手机没有什么真正的技术含量,都是一些小改良而已。


但大家可能忽略了,产品极致是一种极致,服务极致是一种极致,体验极致也是一种极致,没有谁高谁低。


把自己擅长的,发挥到极致,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没有不成的道理。


5


我不是宁波人,所以没在唱赞歌。


就是因为平时收集素材时,宁波商人的故事总能涌现出来,让我有种不得不写的冲动,仅此而已。


而且宁波商人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们只是集中呈现了商人最独特的一面,那就是:


总能找到存在落差的地方,并试图填平这些落差。


虞洽卿填平了价格的落差;

董浩云、包玉刚填平了地域的落差;

倪光南、张忠谋填平了技术的落差;

丁磊填平了信息的落差;

竺兆江填平了体验的落差......


这也许就是商业最简单的底层代码,永远不要停歇,用脚步和智慧去填平一个又一个落差。


感谢阅读,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再走吧。


填平世界的宁波商人

-END-
参考材料:

《消失的宁波帮与风光不再的宁波城》| 土哥涅夫

《一位戏精老板,一场资本运作的神迹》| 盘外招

《超级大亨虞洽卿》| 刘夏《香港四大船王传奇风云录》|

杜博奇《香港的葬礼:逝去者,接班者,收税者》|

任小酒《船王易帜,董浩云破浪领航》| 祝春亭

《芯片危机后的倪光南》| 郭儒逸

《联想局》| 迟宇宙《传音竺兆江:非洲手机教父》| 王贺龙


作者简介:良叔,商业纪实文学作家,知名商业顾问,原500强高管。大学时开始各种折腾,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毕业后,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后来进了500强在总部做管理。有一天,脑袋一热,又出来创业,现在做咨询和培训,空闲时写写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三星   宁波   商人   上海滩   船王   船运   非洲   台湾   香港   美国   落差   上海   商业   财经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