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在中医领域,人体似乎与“五”字特别有缘,有五官、五脏,还有五液。搞明白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我们的身体大有好处。


今天我们就简单谈谈人体“五液”这个概念。


五脏化五液


01


“汗、涕、泪、涎、唾”,统称为人体“五液”,它既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并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在中医诊断中,五液的分泌状况可以反映出人体实际的脏腑情况。


汗,为心之液


02


“汗者,精气也。”


从字面意思来看,汗由“水”和“干”组成。这里的“干”可以简单理解为躯干,也就是事物的主体或重要部分,结合偏旁则意为:身体重要部位所产生的液体。


在《黄帝内经》中,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在人体五脏之中,心为君主,控制着人的行动思想。


所以中医便有“汗乃心之液”的说法,即在心内为血,在外就是汗。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出汗的症状是反映人体阴阳失调邪正相争的象征。汗液属阴,如人体的正气不足,阳气不固,则阴液失去约束而汗液外泄。


流汗过多,便会造成心之气阴受伤,虚火内扰,导致心悸惊悌、短气烦倦等证。耗气伤津,致使体内元气不足、阴津亏虚。


常见的汗证有自汗、盗汗两种。


自汗


常日间出汗,活动后更甚,称为自汗。


①久病体弱,时时自汗,兼有气短懒言,容易感冒,面色晄白者,属于气虚自汗。气虚自汗主要在于心肺问题。


建议可以用大枣5枚、黑豆30克、黄芪60克、煎汤150毫升,一日两次口服。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②时时自汗,动则益甚,伴有怕冷,肢体不温,属于阳虚自汗。阳虚自汗则责之脾肾。


建议室内温度偏暖,且要温补调理。


盗汗

又称“寝汗”,入睡后汗出,醒后则汗止而言。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心阴血不足者容易出现盗汗,建议补血养心。


涕,为肺之液


03


涕,是一种生理性分泌物,由鼻流出,具有润泽和清洁鼻窍的作用。


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肺之津液充盈,出于鼻窍则为涕”。肺居胸中,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主气,司呼吸,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当邪气犯肺,鼻为之不利,涕亦变矣。故肺的病变可从鼻涕的异常表现直接看出来。


鼻干无涕


肺阴虚者有时可表现为鼻干无涕,是指肺脏的阴津亏损和阴虚火旺所表现的证候。阴津亏损,肺燥失润,多由于燥热之邪灼肺。


而燥为秋令主气,最易伤肺。燥邪为害,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表现出各种干涩的症状和体征。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建议立秋后多食雪梨、百合、银耳、山药等润肺之物。


鼻流清涕


因风寒导致肺气不宣者,多表现为鼻流清涕。


不宣,是不能宣通的意思。因外邪侵攻,皮毛闭寒,肺气不能宣通,可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一系列症状。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建议润养肺脏。适宜吃清热、滋阴、止咳定喘、化痰作用的食物。


鼻流黄浊


因风热犯肺者,多表现为鼻流浊涕。即外感风热或风寒郁久化热,致肺气宣降失常,肺卫受病所表现的证候。


建议清肺泄热、肃肺化痰。


泪,为肝之液


04


泪字由“水”和“目”组成。顾名思义,泪与眼睛相关。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而视。因此,既然泪为肝之液,那一定和肝血有关,肝血及肝之津液充盈,溢于目窍则为泪。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泪可滋润眼目,若肝有病变,也可以从眼泪的异常状况表现出来。


泪少眼干


为肝阴血不足,即肝脏阴液亏虚。多由气郁化火,肝病及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所致。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建议滋肝养血,清补忌怒。


迎风流泪


为肝经受风邪所致。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建议少用眼,保持清洁,也可用野菊花、桑叶煎水熏洗。


泪热发黏


为肝经有热所致。


建议用棉签沾水、擦拭泪囊处,一天数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保持大便通畅,使热邪有下泻之路。


涎,为脾之液


05


在讲解这一板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个概念:同样是存在于口腔之中,“涎”和“唾”的区别在哪?


有句成语,叫“垂涎欲滴”,这里说的涎,就是我们这个板块要讲的。打个比方,你一想到吃酸杏,分泌出来的就是涎液,而你只要用力搅拌舌头,不一会分泌出的液体便是唾液。


简单来说,涎就是为液体中较为清亮的部分,而唾则是较为粘稠的部分。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中医认为,涎为脾之液。脾开窍于口,脾之阴精上布于口,则为涎。主要用来溶解食物,助消化。


当脾脏出现一定的异常时,也会相应的反映在口腔分泌物——涎液上。


口干涎少


胃火盛可表现为口干涎少,即胃中实热之邪炽盛,胃气失和,机能亢进,胃火上炎,热盛伤津的病理变化。


这类人忌食辛辣刺激之品,要多吃水果、新鲜蔬菜、清凉饮料等,也可用麦冬、沙参煎水服。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口淡乏味


脾胃虚弱者可表现为口淡乏味,恶心且口水多,应温中健脾。忌寒凉、多热食,给胃脘部热敷,也可服姜汤或糯米粥加红枣数枚食用。


唾,为肾之液


06


唾为肾之液,肾气旺盛,肾之阴精上充于口为唾。


它是由经外奇穴的金津、玉液两个穴位产生出来的,也有人认为是由膀胱经上行到头部产出。故在中医里,把“唾”归于肾。


唾液,有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的作用。但病变时也会发生异常。如肝肾阴虚,唾无所化则感口干舌干,入夜尤甚;亦如因肾虚水泛而见多唾或唾液清冷。


口苦口干少津,腰膝无力,可用枸杞子、沙参煎汤服用。同时调节情志,注意休息,忌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


什么虚汗盗汗咱都不怕,中医有的是办法


多唾或唾液清冷多应温阳利水。建议慎起居、防外感,保持皮肤清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脏器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司其职的。


上述的一些变化可以及时的反映出一些五脏的病变,但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成为确诊病症的一个标准,因此有时还是要通过四诊观察,辨明表里虚实,以免误治。


#今日话题#

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吗?如果有的话,欢迎转发给更多你身边有需要的人,让更多人受惠于正元中医!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沙参   中医   肺脏   外感   津液   虚汗   汗液   唾液   辛辣   有的是   液体   口干   症状   异常   食物   人体   办法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