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质得吃不同早餐?早餐学问也很大


不同体质得吃不同早餐?早餐学问也很大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的第一顿饭要供给一天所需之初,保证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因此必不可少。但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每日忙于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早餐常常是敷衍了事,殊不知这可是大忌。


不同体质得吃不同早餐?早餐学问也很大


中医认为,足阳明胃经,流注时辰为上午七至九点,即辰时。胃腑主热量消化,负责一天体力供给,人在辰时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胃已经一夜未能进食,如果始终不给胃提供食物填饱它的话,就会一直分泌胃酸。人饿久了,就有得胃部疾病的风险。有句俗话可能大家都很熟悉: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也说明一直以来早餐在三餐中的地位。


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而九点到十一点是人体脾经运行的时候,早晨吃的食物会在此时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从而更好的转化成人体所需的营养。


如何正确食用早餐


建议早餐应以主食、五谷为主,可选择食用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过盛,进而容易出现嘴唇干的情况,重则唇裂或生疮。


合适早餐的食物


淀粉类食物:如面包、粥、面条、包子、煎饼,也可以食用土豆、红薯之类。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豆腐脑、豆腐干、鸡蛋等。

富含纤维、维生素C和矿物质的食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


不同体质得吃不同早餐?早餐学问也很大

黄帝蒸谷为饭,烹谷为粥,粥作为最合适成为早餐的选择,常常出现在各家早餐桌上。这次也会介绍三款养生粥,但一定要注意,记得根据自己和家人的体质选择养生粥。


莲子百合粥


中医认为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补益心气,健脾止泻,补肾固精,主治脾虚便搪、痢疾、食欲不振;或心肾不交、失眠多梦、心悸,五心烦热等症状。而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失眠多梦,精神恍惚,两者可合在一起熬粥。此粥清香甜润,经常服食能健胃补脾,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很好的功效。

不同体质得吃不同早餐?早餐学问也很大


原料:大米、莲子、百合干、冰糖,辅料可适当添加。

做法:将百合干用刀背碾碎,莲子用热水泡软,大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而后在锅中放水,先放入大米、百合干烧开后,再放入莲子,改用中火继续熬煮至熟,最后放入冰糖即可。


南瓜山药粥


山药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很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南瓜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之功,其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特别适合老人或小孩食用。而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能开肠胃、补虚损、益丹田,可用于气血亏损、体质虚弱、胃纳欠佳者进补,营养价值较高。

不同体质得吃不同早餐?早餐学问也很大


原料:小米、面南瓜、山药、枸杞、冰糖,辅料可以适当添加。

做法:将南瓜去皮切开,山药去皮洗净切段,将洗好的米放入锅中,添加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加入冰糖、枸杞等辅料,熬制熟即可。


五谷杂粮粥


五谷杂粮粥是一款很好的养生营养粥。五谷杂粮粥以五谷为基础,同时适当地加入红枣、花生、薏米、枸杞等食材。五谷杂粮粥能补中益气,滋阴润肺,健脾开胃,适用于气阴两虚、厌食乏力、盗汗等症状。

不同体质得吃不同早餐?早餐学问也很大


原料:五谷为基础,可适当的加入红枣、花生、薏米、枸杞、桂圆等,也可直接购买搭配好的五谷杂粮。

做法:把五谷杂粮洗干净,然后泡水两个小时,桂圆去壳,红枣等洗净待用。将上述原料一起倒入高压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盖盖压阀,大火喷气后,关火,等到气全部泄光后,再开火煮至喷气,再关火。如此往复三次即可。


不同体质得吃不同早餐?早餐学问也很大

正元中医本期贴心小提示:各位朋友,不论多么忙碌也不要忘记吃早餐哦。如果时间紧张,可考虑提前一晚煲好全家人的粥,第二天起来就可以吃到营养又卫生的早餐啦。关爱家人身体健康,从吃对了早餐做起。

不同体质得吃不同早餐?早餐学问也很大

不同体质得吃不同早餐?早餐学问也很大

不同体质得吃不同早餐?早餐学问也很大

别忘了把文章转发给你关心的人呦!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早餐   辰时   薏米   山药   冰糖   莲子   枸杞   红枣   南瓜   体质   学问   百合   放入   中医   很大   食物   原料   五谷杂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