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愤怒的觉察与反思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却常常失控,并带来破坏性的后果,人们大都不喜欢这种它,作为一个中年老母,在面对孩子时面对家人时,我也总是在压抑与爆发的边缘挣扎,压抑,伤己,爆发,伤人,这都不是我愿意看到和承受的。

对愤怒的觉察与反思

月初有一天晚上孩子啃指甲,我提醒几次不听后来我发了脾气,孩子带着悲伤入睡,我呢,愧疚和无奈一直萦绕在心头,那种感觉带过孩子的人都懂。

那天夜里忽然醒来,心头的愧疚和伤感还在,头脑却无比清醒,我静静的躺在床上,放松。我一遍一遍的回忆着出现在几个小时之前的那种愤怒、生气,全身心的体验,并没有用头脑去分析。我发现,逻辑是这样的,宝宝啃指甲,我担心啃指甲不健康,不愿意她看到她不健康的后果,所以我制止她。她不听,我对这种想让她停止而她不停止的现象无能为力,我的自恋受到暴击,所以产生了巨大的愤怒。头脑开始分析评判,她错了,她怎么这么不爱惜自己,为什么故意伤害自己,之后我吼她,威胁她。其实我的愤怒是因为自己,因为自己无力控制局面,我无法面对自己的无能,而这种感觉太难受了,所以爆发出一种出离这种感觉的能量。这种怒气起初并非是对孩子。之后我头脑中对孩子的评判(她错了)、指责、威胁,仅仅是愤怒能量的一种出口,自恋受挫的自我很自然的把责任推脱到孩子身上,并作出了行动。最终让自我感觉好受一点,噢,她错了,我是对的,她不听我的,但我比她正确,也比她有权威。显然,这是一种自我的习惯性的防御和欺骗。看到这些,我就觉得释然了,仿佛看穿别人的把戏。

另外, 最近在阅读《父母效能训练》,作者托马斯.戈登博士的一个观点也很有启发。在愤怒产生之前,父母经历过另一种初始情绪,而怒气是父母经历过的初始情绪的产物。比如一位母亲在百货商店里找不到儿子了,她的初始情绪是恐惧——害怕孩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如果有人问她,她会说“吓死我了,我担心的要命”。当她看到自己的孩子,她对自己说“谢天谢地,你安全无事”。但是,在她却对孩子大发雷霆,并说出了截然不同的话:“你这个捣蛋鬼!我对你很生气。我没告诉你要紧跟着我吗?”等等此类的话。戈登博士说,每当你生气,是在演戏,想对一个人施加影响,让他得到教训,以后不再那样做。

再举几个例子,孩子在餐厅乱跑,父母的初始情绪是尴尬,次要情绪是生气;孩子成绩不及格,父母的初始情绪是失望,次要情绪才是生气。戈登博士建议发生这种情况时,要更多的觉察自己的初始情绪,向孩子表达初始情绪,而不是简单的发泄次要情绪。因为初始情绪是父母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是我——信息,愤怒表达出来实际上是你——信息,是对孩子的评判。更别说后边的指责、批评了,孩子要么觉得受到拒绝和责备,要么产生内疚感,自我评价降低。

有这两点认知,我觉得轻松多了。现在她依然啃指甲,但是我没有再对她发过脾气。在怒意产生之初,我觉察到初始情绪是担心,并向她表达:妈妈很担心你把指甲啃坏或吃进细菌病毒。当头脑中不由自主的吧啦吧啦评判她时,我知道这是头脑中的念头而已,没有任由这个念头转化为语言说出来伤人,更不会有行动上的批评、指责,强制。

当事人对这个过程的看见和了知,并不意味着压抑、刻意忽略。相反是毫不回避的全然体验,体验愤怒带来的感受,呼吸急促、心里堵得慌、甚至发抖等等,这个感受不会持续很久,等到它们像片片雪花一样,落下来,停下来,消失不见,这场情绪风暴就销声匿迹落下帷幕。比起压抑或爆发,重要的是,当事人没有被它控制,他人没有受到伤害。

对愤怒的觉察与反思

情绪是一种能量,而且不会持续太久,只要你不搅动不跟随,它一会儿就走了。想想看,它来了,它走了,还有什么东西是这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托马斯   愤怒   怒气   伤人   愧疚   指甲   能量   念头   头脑   生气   情绪   担心   博士   父母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