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要买这个玩具 | 机会来了,培养下一个“郭晶晶”

本文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宝玩日记”:专注分享玩具育儿方法,在玩乐中启蒙、培养婴幼儿社交能力,缓解父母育儿焦虑。


当孩子跟你说

“妈妈,我要买这个玩具”时,

你会如何应对?

妈妈,我要买这个玩具 | 机会来了,培养下一个“郭晶晶”


今天微博热门话题#长大后那些童年报复性补偿#吸引了近千万网友关注,大家的经历出奇相似。

其背后,是童年的物质需求,未能被父母正视和正确引导的结果。

童年的自己,对于物质欲望,也没能在合适的时机,得到清晰的引导和认知。


01

郭晶晶:戴2元发圈

活出不一样的豪门人生


郭晶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结婚前,面对富二代霍启刚的疯狂追求,仍坚持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

结婚后,她戴2元发圈,频繁穿同一套服装出席重要场合的坦然,不卑不亢

可见,青少年时期艰辛的训练生活,培养出坚强、独立、三观超正的跳水皇后。

凭借奥运冠军的光环和个人的性格魅力,郭晶晶不费一言一语,就让媒体舆论导向从“郭晶晶高攀嫁入豪门”,到“嫁到霍家,让下嫁一词变得当之无愧”,发生360度转变。


GUIDE


如何面对自己的物欲以及孩子的物欲,折射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

父母的回应所传递给他们的感受,会形成自我认知。有些伤害,可能孩子得花很大的力气用一生治愈。


02

不要打击孩子表达愿望的勇气


“刚买的玩具就被你弄坏了,平时总不珍惜玩具,现在不给你买!”

“买这种玩具有什么用,浪费钱。”

这种情况下,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我不该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不配拥有。

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再坚定、勇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长大后也会害怕接收被否定的声音,从而不敢勇敢追求梦想,成为人群里那个透明人。


03

不要将玩具或其他物质作为交换条件


“不许哭了,再哭就真的不给你买了!”

“你要乖乖听话,好好吃饭,乖乖睡觉,才给你买。”

如果孩子以哭闹为要挟,或者父母以买礼物作为“听话”的交换条件,那么当外界没有这种激励时,孩子就会以“各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得到了,也不懂得珍惜和感恩。

之前有新闻报道,一位成年女性要求年迈的父母给她买手机,不给买就在店里闹到父母买为止。

这就是真真实实的因果验证。


04

不要用玩具填补爱的缺席


玩具,不等同于父母的爱。

有些父母因为工作,无法时刻陪伴孩子左右,可能会习惯性地用孩子喜欢的玩具当作礼物,填补遗憾。

但其实,孩子喜欢的不是玩具,而是“那是爸爸妈妈给我买的玩具”,其中隐藏的是“我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信号。

当爱,长时间被物质所替代,未来,孩子就很难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物欲,进而影响树立良好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05

宝玩酱碎碎念

真实案例分享

有位粉丝,果果妈妈在知乎给我留言说,女宝快3岁了,有一天带她逛超市,很想要一个芭比套装,但家里已经有两套了,轻松满足孩子的需求似乎也不妥。于是她想了下,告诉孩子:

这些芭比的服装好好看呀,但是它们夏装呢,上个月小姨才给你买了一套。恩...还有三个月就是你的生日,我们到时再来买芭比的冬装裙子吧,肯定更好看,好不好?

个人很赞赏果果妈妈这种做法,一方面给予共情,认同玩具的魅力;另一方面又把今天的“不买”转化成一种期待,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重视、被回应

而不是让孩子觉得,你已经拥有两套芭比服装了,你不配拥有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芭比   玩具   妈妈   物欲   认知   价值观   听话   童年   勇敢   物质   爸爸   父母   需求   孩子   机会   服装   郭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