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读了100本书,为什么结果不同?改变结果的关键是什么?

在8月中旬,读完第100本的时候,突然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样读了100本书,每个人的收获不同,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得到的结果也都不同?在这个全民学习、共同进步的时代,没有人甘心落后,都想通过努力,改变生活,但却往往不能如愿,其关键原因是我们的方向错了。

以我自己为例,从前读书,不光很难坚持,也没有实现所谓的“阅读改变生活”,似乎只是读了,就结束了。今年却不同,不仅持续保持阅读习惯,还养成了写作习惯,甚至还意外完成了“月瘦10斤”的减肥计划。改变结果的关键在哪儿?当翻开《认知驱动:做成一件对他人很有用的事》这本书,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同样读了100本书,为什么结果不同?改变结果的关键是什么?

事实上,成长分为“内向成长”和“外向成长”两种,阅读、跑步、早起等是内向成长,写作、绘画等则是外向成长。从定义可以看出,内向成长更倾向于自身,是一条相对私密的单向路径,而外向成长则是一个正向循环,是双向路径

虽然短期内两者的差别不大,但从长期来看,内向成长需要完全依靠意志力,很容易因过度内耗,产生衰竭。而外向成长则是一个“输出-输入”交替循环的。把人看成是一个装满水的池子,如果只出水,不进水,最终只能变空。所以,当我们过于关注内向成长,而忽视了外向成长,就陷入了成长陷阱里——每天埋头苦干、忙碌学习,却没有成果。

《认知驱动》的作者周岭,受“7年就是1辈子”这个理念的启发,在36岁那年开始写作,4年不到的时间里,持续产出了100多篇深度文章,多篇文章被大号转载,同时还养成了早起、冥想、阅读、跑步等习惯,并撰写了《认知觉醒》和《认知驱动》两本畅销书,而他的这些成就,都源于采取了外向成长的模式

同样读了100本书,为什么结果不同?改变结果的关键是什么?

在《认知驱动》这本书中,他从自己的切身经验出发。首先,揭示了“成长”陷阱的秘密,让我们更好地评估自己的现状,找准方向;其次,帮我们打破认知上的壁垒,教我们如何更好地行动起来;最后,希望我们通过做成一件事,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从而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所以,如果你想通过学习成长,想改变生活现状,关键不是知道、想到,而是做到,至于如何跨越这个界限?不妨按照书中的指引,先从明确刚需、学会试错和长期坚持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刚需

很多书都会提及目标,我们也明白目标的重要性,但日常的目标却常常成为,诸如年计划、月计划这种特殊时间点的附属品。因此,我们要找一个不一样的目标。

同样读了100本书,为什么结果不同?改变结果的关键是什么?

在《认知驱动》中所讲的目标是“刚需”,是一个可以撬动人生的习惯,能看到具体好处、找到具体方法去做的一件事,不是“心血来潮”、“三分钟热度”,支持你坚持1个月、2个月的事,而是可以持续1年、2年,甚至是一辈子的一件事,而且只有一件。

也许,你觉得这里的说法有些矛盾,为什么只做一件,却可以撬动其他行为/习惯?原因在于,这件事具备有价值、能利他、可复制、要跨界四个属性,这也是为什么作者可以通过写作,完成跑步、冥想、阅读等计划的原因,因为写作这件事带动了其他行动。

当我们明确了“刚需”目标之后,作者周岭建议我们将它写下来,具体要写清楚它是什么,对自己有什么意义……写下来的内容越清晰、越具体、越多元化,对我们的驱动就会越强。那么,在明确了这个“刚需”目标之后,如果找到它呢?答案就是“试错”。

二、学会试错

作者周岭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他也曾在学习的路上徘徊、迷茫、焦虑过,也并非是一开始就找到了“刚需”目标,而是经历了一个试错的过程,才看清了前进的方向。

关于这点,书中提到了一个“蜜蜂和苍蝇”的故事:同样在一个瓶子里,到处乱撞的苍蝇,却比勤劳的蜜蜂先找到出口,这个结果令人震惊,却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在没有找到正确方向的时候,不妨换个思路,学习苍蝇多做尝试,在这个将“想”变成“做”,不断积累的过程,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然后适时地切换为“蜜蜂”,不断地实践、强化,培养出一个可以驱动自己的“刚需”目标。

同样读了100本书,为什么结果不同?改变结果的关键是什么?

此外,作者提示我们,在找寻目标和实践的过程中,要时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会帮我们更快速识别“刚需”目标

三、长期坚持

对很多人来说,找“刚需”目标、进行试错,都不是最难的,难的是如何长期坚持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看清机制,防止盲目努力;寻找意义,注入长久动力;感受好处,体验当下的愉悦。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这三个方法来实现:

(一)降低期待

正如作者在《认知驱动》中分享的那样,我们很容易给自己更高的定位,如果达不到,就会焦虑、失去耐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降低期待,不要贪多,先持续做好一件事,珍惜每天的进步,感恩当下,在点滴的积累中前进,持续收获喜悦,推动你向前。

(二)延长时间

调查显示,养成习惯的平均天数是66天,最长254天。所以,找到“刚需”目标以后,要想把它变成一个习惯,我们要按至少半年的期限来规划,也就是至少要坚持180天,而不是我们常说的21天。这里所说的“天数”,是为了更好的量化,让人更直观的了解,但也千万不要被它吓退,实际上,最重要的具备“慢下来”的认知

也就是说,拒绝急功近利,它只能短期带来好处,却不利于我们长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如果你正在坚持做一件事,比如读书、写作,或者其他事,千万别着急,要相信,时间会让你的付出产生复利

同样读了100本书,为什么结果不同?改变结果的关键是什么?

(三)价值积累

除了“刚需”目标这个概念,在书中对“价值”的阐述,也让我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其中,作者周岭提出了价值之路可能会经历的五个阶段,可以帮我们很好地明确当前的情况,以及找到前进的方向:

如果你一直努力,却毫无进展;如果你总是焦虑,内心充斥不安;如果你想要改变,却找不到方向……不妨先停下来,看看自己正处于“价值积累”的哪一个阶段,找到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实力,清楚阻碍自己的关键是什么,才能走好下一步。

在《认知驱动》这本书中,作者周岭说:“一个人如果只在痛苦的时候才知道改变,那他的人生一定是被动和低效的。”也许,我们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是一个“他驱”的人。

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这一点,摆脱“自我”,主动转换意识,站在“他人”的角度去学习、去改变、去成长,享受这个过程,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从而点燃生命的导火线,成就人生。



我是书不白读,在这里每天分享好书

如果你也喜欢读书,或者不知道读什么书,可以关注我,一起读书O(∩_∩)O~~

感谢遇见,期待未来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关键   蜜蜂   苍蝇   焦虑   认知   好处   习惯   方向   期待   目标   价值   时间   计划   人生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