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的合作伙伴:亲子关系中蕴含“双赢”关系

八月暑期,一部以高考备战为素材的亲子家庭剧《小欢喜》登上荧屏:望女成凤的单亲妈妈宋倩对乔英子“爱的束缚”;“恨铁不成钢”的童文洁力改“学渣”方一凡;无力施教的“空降之父”季胜利令疏于管教的季杨杨深感“父不如舅”。

一幕幕诙谐的场面、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场景捧红剧中人物的同时呆了荧屏外各位家长,面对热议的亲子难题,初为人为人母的成年人又该如何在亲子教育的舞台,以合作伙伴的角度,与孩子搭建“双赢”的合作关系呢?《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双赢者应该把生活看错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孩子是我的合作伙伴:亲子关系中蕴含“双赢”关系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大师,“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维经典著作。该书自1989年首次出版,就以“一本能改变你命运的奇书”长期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在全球以32种语言发行共超过一亿册。 本书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

史蒂芬·柯维认为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

一、亲子关系绝杀:非“双赢”即“双输”

提及优质的亲子关系,家长们脑子里第一形象都是:和谐平等,忘我牺牲,无私奉献等美好词汇,没有人会认为:亲子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需要“双赢”。那么我们试想下:知书达理,和谐友爱的家庭会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蛮横无知,“战争”不断的家庭,孩子又会是什么样?

01.双赢互利。

"四大天王"张学友除了精湛的演技和美妙的歌声令世人赞不绝口,他特有的人格魅力也是让众人赞赏有加。他被媒体誉为“二十四孝老公”、“二十四孝老爸”。他与太太罗美薇恩爱有加,从未传过绯闻,着实在纷杂的娱乐圈内外晒下大把“狗粮”,令人羡慕不已;除了疼爱妻子,他对两个女儿也是恩威并施,“宠爱”不断。为了锻炼女儿自强、自立的良好品德,他不惜忍痛割爱,送女儿异国求学。在他看来,美妙的“双赢”亲子关系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当然他自己也因此受益颇丰,家庭美满,父女亲密,堪称人生赢家。

孩子是我的合作伙伴:亲子关系中蕴含“双赢”关系

张学友一家四口外出旅游

双赢互利是慧者父母的良举,是亲子关系的最高境界。

02.双输相杀。

我们常听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天生会打洞。”很多家长自己不学无术,做事经常出尔反尔,毫无定性,却长期以“我是为你好”为道德枷锁,将“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对孩子高要求,严标准。一旦孩子略不听话,轻则大声训斥,重则棍棒相加。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不上进的父母,配不上上进的孩子。”武断粗暴的教育,如何让孩子对家长心服口服,从而破茧成蝶,展翅高飞?”野蛮的教育最终无非是孩子自卑不断,做事畏畏缩缩,家长懊悔不已,认命弃之。这是典型的“双输相杀”。

双输相杀是败者父母的印证,是亲子关系中最糟糕的状态。

二、为何选择“双赢”的合作关系?

都说孩子是父母行为折射的影子,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就需要做什么样的父母。在长期的亲子关系中,我们需要将孩子作为合作伙伴,开启“双赢”的和谐模式。

《爸爸去哪儿》中黄磊之女黄多多以其乖巧懂事、才华横溢、高情商让观者刮目相看,惊叹连连!但如此招人喜爱的多多,竟因13岁染头发荣登热搜榜,引起热议。此情此景,如若换成其他家长,早已暴跳如雷;可是黄磊夫妇非但没有指责,多妈孙莉还在微博晒图文:“姐姐的新发色。”这就是读懂“双赢”的“黄磊式”教育。在黄磊夫妇看来,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依据天性,注重孩子人格的发展,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坚持以身作则让孩子感受到书籍和知识的魅力,“以书为友”提升自己整体的人格修养和知识才华。

孩子是我的合作伙伴:亲子关系中蕴含“双赢”关系

“双赢”的亲子教育应是父母抛开凌驾于孩子之上的家长身份,通过一种平等互助,尊重理解的“爱而不溺,宠而不娇”亲子模式与孩子达成合作关系,进而培养他们自信、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五自”品德。

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诗歌《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有这样一段名句:“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即是对“双赢”亲子关系最好的阐释。

三、如何构建良性的“双赢”亲子关系

01、换位思考,多理解

家长习惯以长辈自居,对孩子过多约束和要求。但是他们忽略了不同年纪,不同环境造就不同性格、不同思维的人。家长本身的想法也并非十全十美,完全正确。面对相对独立个体的孩子,作为父母,有权利、有义务尊重孩子的特性和思维。《被讨厌的勇气》书中提及:学习就是孩子的课题。家长们切勿本末倒置,要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孩子天性,多理解,勤思考,尽快将自己从孩子的课题中分离出来。

黄磊夫妇在教育方面就走小众路线,不以世俗的眼光评定教育的成败。在他们看来,尊重孩子是亲子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正是黄磊夫妇的别样亲子教育,让多多成为有担当,勇担当的“大姐姐”,在《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悉心照顾其他伙伴,引得观众赞不绝口。

孩子是我的合作伙伴:亲子关系中蕴含“双赢”关系

黄磊语

正如著名诗人纪伯伦所说:孩子借助父母来到这世界,却并非因父母而来,他们在父母身旁,却不属于父母。慧者的父母都会学会依据孩子独一无二的特性,摘掉成年人的“有色眼镜”,以“孩子式”思维进行理解和接受,做好其们个性发展之路的引导者和保护者。

02、善于聆听,多尊重

曾看过腾讯推出的一则亲子短片,内容扎心却令人回味。短片以1988年和2018年两个时间轴进行展开。1988年的小女孩望着桌前异常忙碌的父亲,忍不住拿起自己绘画的作品想与父亲互动,一句兴致勃勃地“爸爸快看!”却被“爸爸在忙”黯然驳回,女孩失落的放下作品,独自发呆;2018年女孩已为人母,面对孩子对自己的呼唤,她却比了一个勿扰的噤声手势,继续忙于电话交谈。当孩子尝试以满载礼物的童车与母亲交流时,她却如同当年父亲一样,一句:“妈妈现在不能陪你玩,找你爸爸玩去”,赶走了本准备亲近自己的孩子。场景相似度100%……

孩子是我的合作伙伴:亲子关系中蕴含“双赢”关系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是无邪的,是善良的,很多时候,我们面对孩子的稚语,觉得荒诞至极,毫无逻辑,认为对他们的年纪讲也讲不通,说也说不明,不愿回答,沉默示之,这样的想法是打错特错的。

其实孩子很多话语和问题,并非一定要从父母那得到什么精准答案,更多的是希望有人聆听,引起注意,这是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作为家长,善于聆听其实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可以有效的增加孩子对父母的认同感和自身的幸福感,而这种情感的增加无疑会促进“双赢”合作下的和谐亲子关系。

03、优质陪伴,多交流

前几日与好友相聚,闲聊之时她竟不禁失声哽咽:“我对孩子愧欠太多了,一个暑假整整两个月,我竟没有陪过他一天……”面对好友的泪水,同为人母的我深知这份愧疚的疼痛。生活的重担让我们无法停下整日陪伴孩子,但是忙碌之余,真的一点闲暇时光都没有吗?放眼望去,有多少父母闲暇之余对外高宣“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内孩子在身边,手机在眼前,我刷我的手机,你玩你的玩具,相安无事两不干扰。

曾有这样一个实验:两种截然不同而陪伴方式,一种是家长给予孩子专注陪伴15分钟,互动游戏,温暖交流;另一种是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电视1个小时。实验结果,前者孩子会长期保持一种愉悦和兴奋状态,而后者全然无感。其实孩子对父母的期望很低,要求很少:一次用心的陪伴,一句温暖的交流,一场互动的游戏,均可带给他们无尽的快乐。“陪伴陪伴”,既要在一起的“陪”,又要互动的“伴”。

孩子是我的合作伙伴:亲子关系中蕴含“双赢”关系

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你在闹,我在笑。”孩子成长之路转眼即逝,让我们放下手机,减少无效社交,带着一颗爱心,走进孩子的心里,真诚互动,用心聆听。听听他们天马行动的奇思妙想,看看他们稚嫩纯真的笑容,一起互动探讨下美好的未来,为孩子成长之路增添一道道别样的彩虹。

四、结语

亲子教育是一个永恒不灭的话题,无论何样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茁壮成长。愿每位家长将孩子视作自己的合作伙伴用心以待,找准“双赢”亲子关系中的角色定位,打造和谐温馨的亲子氛围。

(图源于网络,侵删)


我是洋子晓白,教育硕士毕业的文字爱好者,愿与您同读经典,碰撞共鸣,一同成长,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孩子   赞不绝口   品德   合作关系   亲子   儿女   夫妇   思维   想法   爸爸   合作伙伴   家长   父母   和谐   关系   家庭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