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勤奋品质的十点建议

为了给孩子的终身事业打下基础,请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的勤劳品质。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工作习惯,让孩子养成努力工作的品质呢?李东海教授提出10点建议,供家长参考:

1.鼓励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要培养孩子对劳动的热爱,光靠讲道理是绝对不行的。必须鼓励孩子们亲自参加劳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1点1滴做起。孩子在生活中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收拾好自己的文具、书包、书桌和衣服,洗好自己的头发、手帕和打扫自己的房间,然后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比如洗菜、洗碗、浇花、扫地、支撑地板、擦玻璃、买日用品。父母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劳动,赞美孩子对劳动的热情,肯定孩子劳动的成果,让孩子不仅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也体验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比如孩子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家长可以把孩子的房间赞成酒店,让其他孩子在孩子面前“参观”;农村儿童参与种植蔬菜。当蔬菜长大后,父母可以精心为孩子烹饪美味的菜肴,让孩子和家人都能“享受”他们的“劳动果实”。

培养孩子勤奋品质的十点建议


2、父母做一半又留一半,促使孩子去做 给孩子留一个积极配合的台阶,是训练孩子穿衣、脱衣、洗衣服、收拾书桌、收拾房间的最好方法。大人刚开始帮孩子穿衣脱衣时,会留一个简单的或者最后一步让孩子去做,然后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逐渐增加难度和要求,这样很容易帮助孩子学会穿衣脱衣。再比如,妈妈给孩子洗鞋袜的时候(,只洗一只鞋和一只袜子,整理书桌和床铺的时候,只整理一半,剩下的让孩子自己做。这样,孩子会对这个“半拉项目”感到不舒服,不得不去做。而你做的那一半,也将是他做另一半的示范。

培养孩子勤奋品质的十点建议


3.用自然结果法催化孩子的劳动意识 如果你想让孩子养成洗衣服的习惯,不要在意孩子不洗衣服,让他穿脏衣服,不要唠叨他,不要催促他,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会自己洗。家长千万不能再看了,就帮他洗,然后骂孩子或者逼他洗。如果你想让孩子自己打扫房间,那么如果他不打扫,不要担心,让他搞砸,不要唠叨他,不要催促他,他会在某个时间打扫干净。如果孩子能主动做几次,就会逐渐养成习惯。家长千万不要再看了,只是帮孩子打扫卫生,然后骂他们或者强迫他们去做。因为用权威强迫孩子工作会让孩子觉得工作是一种惩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他们更讨厌劳动。因此,这种治疗并不能帮助孩子养成工作习惯。

培养孩子勤奋品质的十点建议


4.用表扬和奖励鼓励孩子的工作习惯 有些孩子在学校喜欢劳动,但在家里不喜欢。这只能说明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上存在误区。一个孩子在学校的工作可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表扬,但是在家里没有人要求他的工作,或者他工作后可能不会受到家人的表扬和奖励。 为了帮助孩子形成工作习惯,在孩子工作习惯没有形成的时候,可以适当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比如可以先给孩子订立劳动协议,安排劳动任务。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得1到3分,15分去动物园一次;20分后买一本漫画;30分后,吃一次麦当劳...这样可以逐渐巩固孩子的习惯和行为。经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努力学习。孩子的工作习惯养成后,你可以告诉孩子,前段时间你表现不错,说明你可以勤快一点。但是,你要知道,家庭工作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前段时间,为了培养你的好习惯,我们采用了奖励的方法。现在,你有资格成为家庭成员,所以你应该像你的父母一样为家庭无偿工作。

培养孩子勤奋品质的十点建议


5.尽量让孩子工作,增强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 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美国有很多中学规定,学生毕业后,必须到社会上独立谋生两周,才允许毕业。2004年,河南省一所中专学校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要求每个学生离校时只带5元钱在社会上谋生一周。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学校设立了热线电话,帮助学生随时联系学校。几名记者跟踪报道,但不被允许提供帮助。这一举动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美国中学生中流行的一句话是:花钱自己赚!不管家里的经济状况如何,孩子到了12岁以后,一定要把院子的草坪给别人,送报纸给别人,以换取一些零花钱。一些家庭还要求他们的孩子在假期在附近做杂工,或者帮助人们修剪草坪、扫落叶或铲雪。美国父母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谋生能力,让他们吃苦是值得的。 日本有句教育孩子的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可以通过劳动获得。 根据这些原因,中国家长至少应该做到:小学生自己负责吃饭、穿衣、书包和房间;中学生洗衣服,帮忙做家务,农村孩子干点农活;大学生要当家教,打零工。

培养孩子勤奋品质的十点建议


6.鼓励或带领孩子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公益劳动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能体现一个人的爱心和社会良知。鼓励或引导孩子参与公益劳动,可以引导孩子在认知和行为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的思想观念,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社会对公益劳动的期待。这些都是优秀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 公益工作范围从打扫走廊和公共庭院、志愿扫雪、为残疾人服务、打扫敬老院以及志愿植树和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对于孩子参加这些活动,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会让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公益工作的快乐。

培养孩子勤奋品质的十点建议


7.不要把做家务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 家长要表扬孩子的劳动行为,珍惜孩子的劳动成果,让孩子树立“光荣劳动”的观念,避免夸大劳动的肮脏和劳累,不要把劳动当成孩子犯错后的惩罚,不要用威胁的口吻强迫孩子做家务。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培养孩子勤奋品质的十点建议


8.不要无意中挫伤孩子的劳动热情 孩子学做家务,一定做不好:学穿衣服,可能穿得慢;当你学会扫地时,你可能不知道先从哪里开始扫地;如果你学会洗碗,你可能会打碎碗;如果你学会做饭,你可能会烧米饭只学会了洗衣服,可能不太干净。我们的父母不应该因为孩子表现不好而表现出不满或担忧,这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劳动热情。不要在意孩子是否打碎了盘子或碗。和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相比,打碎一个盘子或者一个碗算什么?

培养孩子勤奋品质的十点建议


9.让孩子“享受”自己劳动的成果 享受自己劳动的成果,是对劳动者最大的奖励和鼓励。如果长期不享受劳动成果,劳动者的积极性会逐渐消退。如果孩子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父母可以组织邻居家的孩子“参观”,孩子就骄傲了;孩子经常浇花,当花开得正盛时,父母可以让同事赏花,趁机表扬孩子,让孩子骄傲;农村孩子参与种植瓜菜。当果蔬成熟后,妈妈们可以为孩子做一顿丰盛的饭菜,让他们享受劳动的成果,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促进他们劳动热情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孩子勤奋品质的十点建议


10.家长应该做示范 家长要乐于助人,热心服务群众,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工作,为孩子树立榜样。比如每天早餐前,爸爸打扫客厅和卫生间,妈妈打扫卧室和厨房,每天把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定期打扫门外与邻居共享空间的公共卫生,鼓励和督促孩子整理卧室和书桌。这将对儿童产生积极影响。相反,也有一些家长懒惰邋遢,家里总是乱七八糟,对楼道的公共卫生漠不关心,对邻居的困难和疾苦漠不关心。这些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可能会   挫伤   美国   书桌   勤奋   公益   热情   房间   家长   意识   成果   父母   品质   习惯   建议   孩子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