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学校学生跳楼自杀致使多人忙碌

据内部消息,某初级中学上周四晚上十一点多钟,本是学生安心入睡的时间,可是当班值日教师检查到某寝室时,发现一个学生睡在床上,还在玩手机。老师出于气愤将学生的手机收了,把学生痛骂了一顿。回头不注意,学生下床从楼上跳了下去,结束了生命。这一消息迅速在适宜的范围内传播。

这种事发生了自然少不了局部的内部会议,如何让此类事件不在管辖的范围内发生。以此为依据,各单位领导在会上不得不强调,教育学生一定要讲究方法。比如半夜跳楼,教师不是武断地收手机,而是把学生叫起来,到办公室或者值班室,轻言细语地开导,然后让学生写出错误的认识。教师然后用关爱的语气规劝学生不要再犯错误,学生也清醒地认识到睡觉玩手机的危害。或许跳楼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其实中学生跳楼事件偶有发生并不鲜见。归纳轻视生命存在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学习压力。家长与社会过分强调分数,无意间给学生的压力过大。一旦学生成绩跟不上,产生挫败感,认为自己无能,就会产生轻生的念头。特别是自尊心特别强又内向性格的学生,成绩一旦落后,不注意疏导,往往容易导致轻生的现象发生。

第二,缺少关爱。孩子成长在不同背景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由于经济、文化、父母的关系、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孩子从小缺乏关爱,如果在学校与社会中继续被冷落,会灰心丧气,走向生命的自我毁灭。

第三,恋爱失败。极少数学生恋爱遇到失败,认为活得没有面子。缺乏对失败的正确认识,一时冲动,也有一跳的可能发生。

第四,精神抑郁。经受挫折、压力,由于挫折与压力没有得到缓解,产生抑郁,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于是产生存在的幻灭感。

中学生轻视生命的存在,固然引起教育者的思考,家庭、学校与社会要做的事,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发现问题。问题学生总是有苗头出现的,比如沉默寡言、急躁、焦虑等症状。家长、教师、同伴以及身边的亲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习者在成长中的问题。

第二,正视问题。发现问题后,要认识到问题存在的危害,不要回避或者觉得露丑故意隐藏问题,对孩子的疏导不利。

第三,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有心理问题,通过疏导,打开心结,扫清障碍,帮助心理问题者心理健康。

第四,关爱引导。让引导关爱入心入情入理,让学习者回归正常的学习心理状态,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才能根本解决。

第五,观念更新。教育价值观是教师教育方式与应变策略的基础。比如,把玩手机看做学生偶然放松,或者有事联系,不是劈头盖脸的一阵痛批,结果就会截然相反。还可以与学生交流放松的必要,沟通的重要。学生的学习向往必将倍增。

第六,自主上路。千教万教在于自教,千学万学在于自学。所有的教育与学习在于学生的自主成才。教育者对于学生的违纪行为严厉批评固然重要,但是放松引导让学生建立自主发展的学习价值观更为重要。学习的结果最终在于自主发展,力所能及地成就人生,成为自我健康发展的主人。

初中生跳楼事件,不仅仅是学生的违纪与心理问题,更是教育者方法与教育价值观的问题。不过,出事之后的当地部门救火问题,还有担心追责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下,当事人面临着处分、降职甚至开除公职的风险,及时救火,就是为了降低风险。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跳楼的巨大危害,必须从发现问题与科学的解决问题入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学生   范围内   学习者   价值观   半夜   忙碌   自主   压力   发生   事件   生命   发现   孩子   教师   心理   家庭   学校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