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当孩子渐渐长大,有没有发现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也升级了?


从为什么要喝水,为什么要吃饭,为什么要睡觉这些生活琐事,进阶到为什么手不能碰火,捏泥土为什么能烧成陶瓷,盐为什么是咸的等“高级”问题。


结果家长们常常被问得哑口无言,一边怕自己解答不准确误导了孩子,一边又怕孩子自己动手尝试出什么危险。


带着这样的困扰,我发现了一部能解答这些奇妙问题的宝藏纪录片——《门捷列夫很忙》,豆瓣评分8.8。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这个纪录片真的很特别,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化学科普片。你也许会说,化学初中才学,小孩子看得懂吗?


我告诉你,不仅看得懂,还非常非常有趣。5岁孩子看得全程哈哈哈,我敢说《门捷列夫很忙》成年人看了不无聊,小朋友看了不晦涩,文案调皮生动,知识浅显易懂,五一小长假不出游的话,就盘它!


《门捷列夫很忙》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专业科学研究机构共同制作,知识准确性有保障。


以图片、动画、实景外加专家解读等形式,让门捷列夫先生当导游,带我们从化学元素出发,了解生活的世界。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不卖弄专业词汇和学科知识,而是将小朋友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和感知到的种种现象,用化学的知识加以解释,让孩子们由衷地说出:“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一共5期(不少网友看完都说不过瘾),每期25分钟,十足一部“让人开心的化学纪录片”。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当你点开这部纪录片,就会发现它的亮点远远不止于此。


画面:

可爱的动画形象与日常生活场景及实验画面穿插讲述,当你正被动画萌到不行的时候,实验室的火焰突然就窜了出来!感觉像看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电影,知识就像沾了胶水一样牢牢地印在脑子里了。


逻辑:

5期节目的内容是循序渐进的,从元素是什么,门捷列夫是谁,再到元素的排列规律与生活联系,最后深度剖析了对生活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都起到巨大影响的化学元素。加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各大科学研究所专家深入浅出的辅助讲解,绝对是涨知识的好机会。


关联:

化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钻石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氯气有毒,但是氯化钠作为食盐的成分又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84消毒水和洁厕灵不能一起用?


诸如此类的种种解密,不仅孩子们学得开心,大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又生性爱玩。所以用玩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能让孩子更轻松地掌握知识,还能够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接下来的时间,就让我们在门捷列夫的带领下,去欣赏一幕幕的元素大戏吧。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门捷列夫是如何“炼”成的?


节目一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卡通版的门捷列夫坐在热气球上,优哉游哉地升上高空。


这位19世纪的俄国科学家热衷于探险。他曾来到北极,北冰洋的一条海底山脉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还曾独自乘坐探空气球,飞到3000米的高空收集气象数据。闲不住的他还涉猎了多个领域,自己做的箱包在时尚界都占有一席之地。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当然,他最爱的还是化学研究。


可以说,门捷列夫出生在一个化学发展的风口时代,他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成果。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思想家恩培多克勒就提出了“元素”的概念。在当时的欧洲,盛行的是水、火、气、土“四元素”说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比如仔细观察一根燃烧的木头,燃烧释放的是火元素,木头里面的液体是水元素,燃烧产生的烟是气元素,烧完的灰烬就是土元素,简单通俗,听起来也很有道理。


与此相对的,是中国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之说。其实“五行”说早在《尚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比孔子的年纪都大。所以当西方传教士带来“四元素”说的时候,怎么可能不打起来呢?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好在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而获益的是全人类。


后来,又有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发表《怀疑的化学家》质疑四元素说


他认为元素应该是一种没有掺杂物的物体,元素不能由其他物体构成。这篇文章被认为是化学脱离于炼金术和药剂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起点,波义耳也被公认为“第一位化学家”。


还有第一位发现自己是色盲的约翰·道尔顿提出了革命性的“原子论”,被认为是接近物质本原的化学理论。


所以,当门捷列夫出生的时候,已经有数位优秀的科学家发现了很多元素了。


他是家里14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从小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聪颖。于是母亲带着他,辗转2000公里到圣彼得堡求学。


聪明的门捷列夫是一个爱学习,又不爱“好好学习”的学生


他喜欢打牌,就把元素的名称、性质和原子量等信息制作成一套63张的7色扑克牌卡片,还像个占卜师一样摆弄他的牌阵。要是放到今天,也算是迷惑性为大赏了。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在一次俄国化学研讨会上,门捷列夫展示了他的元素周期表。不出所料,遭到了一致抨击,其中也包括他的老师。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但是这个自信得不像地球上的孩子的门捷列夫,坚信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


1869年3月,他正式撰写论文提出元素周期律。换来的依然是一次又一次的抵制。


门捷列夫不顾当时已经发现的原子量,改变了一些元素的排列位置。为了把元素放到他认为正确的位置,还修订了其他一些元素的原子量。最后他在表中留下了四个空格,他认为这是四种应该存在,但还没被发现的元素。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经过多次的修修改改,又过了两年,他修订出了第二张元素周期表。这版周期表已经很接近我们目前使用的了。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门捷列夫被化学界批评得体无完肤的状态,终于在四年后被一位法国科学家打破了。


法国科学家布瓦博德朗发现了镓元素,与门捷列夫周期表中未发现元素的原子量、元素性质等信息都一致,只是密度相去甚远。


门捷列夫听说了之后,专门写信给布瓦博德朗,建议他重测密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再次测试后,镓的各项信息都与门捷列夫的预测完全吻合。这下,化学界沸腾了!


就像烧开的锅煮菜更快一样,接下来的十几年,门捷列夫周期表上缺失的第二、第三个空白都被填上了。他终于逐渐得到了化学界的认可。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1937年,门捷列夫已经去世三十年。这一年,第四种元素被人工合成了,终于把周期表上最后一个空白填上了。这不代表他的预测是错误的,而是因为这第四种元素,在地球上根本就没有!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虽然忙碌的门捷列夫,只用了他生命十分之一的时间来研究化学,但他因为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元素周期律,成为了“现代化学之父”

它向世人证明,自然界的万物不是神的创造,而是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去探索未知的领域。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在“有毒”的世界里寻找“生路”


我时常会刷到一些令人心惊肉跳的新闻,比如孩子吞了电池,食道粘膜被严重烧伤;还有因为好奇去划火柴,结果方式不正确把自己烧伤的;甚至有在家里做实验把家炸了的。实在有太多因为缺乏化学常识而发生的危险事件了。


这也是《门捷列夫很忙》出现的原因之一。制作方希望通过趣味性的纪录片,普及化学基本知识,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安全更好的环境中。


构成宇宙最重要的四大元素分别是:氢、氧、碳、氮,它们是大千世界里的“四大天王”。缺了任何一个,你都活不到明天。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除了四大天王,还有更多有毒的化学元素


甚至可以说,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或者它们的化合物,大多数都是有毒的。


大家听说过白磷吗?这是一种可怕的化学物质。人类摄入15毫克白磷就会中毒,50毫克就可致死。如果沾到皮肤上就很难去除,而且会逐渐渗入肌肉和骨骼。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别以为不碰它就没事了,如果温度达到了40摄氏度,白磷就会自燃。所以它在二战期间被制作成了白磷弹,那简直是一个噩梦般的存在。后来因为过于惨绝人寰而被联合国叫停了。


现在白磷大多用来做信号弹和烟雾弹,把它的“毒”用在了“刀刃”上。


如此刚烈的白磷,却有一个温柔的“兄弟”——红磷。它没有毒性,也不会自燃,后来被人们涂在小木棒前段,制成了火柴。


虽然磷有些危险,但是地球上80%的磷矿都是用来做磷肥的。也就是说,这种“毒物”居然在为人类吃饭做出贡献,是不是太神奇了!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说到吃饭,大家都知道,盐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而食盐的化学成分是氯化钠。可是如果把化学成分拆开来看,就没有这么友好了。


氯所在的一族元素被称为卤素,意思就是可以形成盐的元素。卤素单质全部是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有毒物质,包括氯气也是。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84消毒剂之所以不能和洁厕灵混合使用,就是因为消毒剂中含有次氯酸钠,混合后会产生氯气,使人出现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如果吸入了大量氯气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的话,还将出现生命危险。


然而,氯的一些化合物却是对我们的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比如在自来水和游泳池中加入一定量的漂白粉(次氯酸钙),就可以杀死水中的细菌,解决困扰人类千百年的饮水卫生和公共泳池安全问题。


所以不能从单质来定义一个元素,而是要看这个元素处在什么状态中。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医院的放射科大家都知道,是通过放射设备来给病人做诊断和治疗的地方。放射性治疗背后的原理,也源于元素的放射性。但是在探寻放射性元素的过程中,有无数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就像,是一种典型的放射性元素。它就像不需要电也能发光的灯,在黑暗中发出幽幽光亮。闻名世界的居里夫妇就是研究镭的先驱。


由于当时人们对放射性元素知之甚少,所以没有做任何的防护措施,居里夫人还有欣赏镭的习惯。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以致于当时研究放射性元素的科学家们,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居里夫人 66岁时死于白血病,和她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贝克勒尔也只活了56岁。


更可怕的是,当时许多人都觉得,镭可以带来活力,于是不断把它做成食品和生活用品。比如镭矿泉水,镭冰淇淋,镭护肤霜,镭内裤……现在看来,真的是在死亡的边缘上来回试探。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当时盛行用镭来做手表, 做美甲,涂在头发上,最要命的是还有人用嘴嘬含有镭的毛笔尖,以保持笔尖的锐利,从而更精细地涂绘。这等于直接把镭吞进了肚子里!


很快,这些20多岁的“镭姑娘”们开始出现贫血、自发性骨折、巨大的肿瘤,许多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


人们这才意识到,直接接触放射性元素有多可怕!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如今,镭的放射性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在医学、探矿等诸多领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帮助。但是对于放射性元素,我们依然要小心接触,不可掉以轻心。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两极的和谐共生


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困扰,就是自己是个急脾气,偏偏孩子干什么都慢条斯理。或者自己很佛系,偏偏孩子一点就着。第四集《高冷的贵族和吓人的暴君》,简直就是这类家庭的真实写照。


就像人的脾性一样,元素的化学性质也是外形各异,性格多样。它们有的连空气和水都不能碰,但有的却可以历久弥新,任凭风吹雨打,不为所动。


门捷列夫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周期表最左侧,排列着锂钠钾暴脾气的金属。


就拿钠和钾来说吧。将钠投入水中,水立刻就被染上了紫色。而钾入水甚至能在不加热的情况下直接燃烧。


当钠遇到钾就更厉害了!


只要把钾钠合金滴进水里,瞬间就能燃起一片火海!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和易燃易爆炸的暴脾气元素不同,元素周期表的右侧则是一些脾气温和的元素。我们不妨来看看生活中最常见的金银铜三种金属。


铜是从矿石中提取出来的第一种元素,它极其稳定,放进稀硫酸都不会溶解。


所以铜从古至今都受到人类的青睐。古时候的青铜武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编钟等文物直到今天都完好无损。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也是最著名的铜像之一。其实它一开始是黄铜色的,经过风吹日晒,表面形成了一层碱式硫酸铜,这才渐渐变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绿色。


,我们也都很熟悉。和铜一样稳定不活跃,可以长期留存。但是因为储量稀少,让银的价值直线上升,自古以来就是作为流通货币存在的。


它应该是最能和人体和睦相处的金属了。很多女生打耳洞都怕过敏和感染,这个时候就会戴上一副纯银耳环,直到把耳洞“养好”。


银有多柔软呢?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只用1克的银就能拉成2000米的银丝,令人叹为观止!


而比银更珍贵的金属,就只有了。无论是遇到酸、碱,还是1000摄氏度的高温,金都不会被氧化和腐蚀。


金的储量比银更加稀少,自古以来人类开采的全部黄金,用一个边长大约20米的立方体就可以全部装下,难怪全世界有那么多人为黄金疯狂了。


虽然是“贵族”,但是金也很接地气。每年都有5亿美元的黄金用于手机的生产,说不定哪天打开手机看看,就能看到黄金哦。


更出乎意料的是,金箔还能作为食品添加剂,出现在餐桌上。它在常态下完全无毒,洒在烤肉上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这些脾气各异的元素们,都有各自的存在方式,但却都能和谐地共存在宇宙中。分则互不干扰,合则互相成就。还在苦恼和孩子性格不同的家长们学到了吗?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那些重塑我们生活的元素


在最后一期《改变世界的元素》中,介绍了让我们的生活产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元素。


如果没有对这些元素的运用,也许人类还处在靠天吃饭的状态中。而有了它们,就有了能源,有了工具,有了器物,有了交通,有了生活万物。


首先,最重要的莫过于了。地球上包括煤炭、石油等80%的能源都来自于碳。所有的生物都含有碳,它是组成DNA和细胞的基本元素。


碳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最多可以和外界形成四个化学键,每一个键都能以不同的程度与其他原子结合。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那么化学键又是什么呢?片中用一个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的动画,生动展示了化学键的原理。


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化学键就是原子之间相互的作用力。氧原子把氢原子拉过来,撞一撞,哗,水就形成了。这就是化学键。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所以拥有多个化学键的碳原子,能够通过化学键以稳固金字塔的方式结合。大家知道最后这个金字塔形成了什么吗?


当当当当~那就是世界上最坚硬最珍贵的东西之一,钻石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别看钻石如此坚硬,如果每一个碳原子只通过3个键与其他碳原子结合,形成层状结构,还会形成与钻石截然不同的东西。那就是是世界上最软的东西之一,石墨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碳纤维等化合物被做成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小至羽毛球球拍,钓鱼竿,大到飞机的机体,都离不开碳。


习惯了当主角的碳,即使担任“配角”,同样不容小觑。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我们都很熟悉了,加热后变得柔软能够塑性,冷却后极其坚硬。人们在冶炼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通过精准控制铁的含碳量,就会炼出一种比铁更坚硬的东西——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不要以为钢只在大炼钢铁的时代存在感强,今天用一层氧化铬包裹住钢,做出来的不锈钢,可是填满了我们的厨房。


不锈钢水槽,不锈钢锅,不锈钢餐具,不锈钢置物架……不会生锈,耐磨扛造,洁净光鲜,谁家里没有几件呢。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最后,片子把一种形态百变的元素带到了我们面前——


硅很少以单质的形式独立出现,它会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硅酸盐或二氧化硅,大量存在于岩石、沙土中。


人们把含硅的泥巴捏成各种形状进行烧制,就制作出了陶器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很快,人们不再满足于只做小物件。西汉时期,人们将石灰、黏土和沙子混合搅拌,形成“三合土”,也可以说是早期的混凝土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后来又有人突发奇想,把糯米加入其中。没想到,这个“升级版”混凝土建造出来的建筑历经风雨洗礼都屹立不倒,其中就包括明长城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硅还有更多我们更常见的面孔。


相传5000多年前,一群商人在一个海岛停下,想要烧火做饭,但却找不到石头架锅,于是就把运输的货物——大块的纯碱搬过来架锅。


第二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了一块块闪亮的白色鳞片。玻璃就这样诞生了。


因为沙滩上的白沙含有大量的石英, 而石英就是氧和硅的化合物二氧化硅。纯碱使二氧化硅在较低温度下熔融,冷却后就形成了玻璃。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玻璃出现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玻璃的衍生物镜子的出现,人们终于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模样,画家们也开始有了自画像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正因为有了镜子,才有了能看到微观世界的显微镜,有了能看到宇宙的望远镜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让我们把目光回到硅元素本身上。硅在制作精密仪器上可以说是一骑绝尘。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采用的是电子管元器件,占地170平方米,比一套房子还大。


但是有了硅晶体管之后,集成电路也被发明了。所有的元件几乎都与硅有关,它们被浓缩到一块电路板上。当电路板上的元件越来越小,越来越密,硕大的计算机就一天天演变成了今天一个巴掌大的平板电脑


别忘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导纤维,它是互联网的骨架。贯穿海底的十几条光纤线缆,联通了全世界。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拿出由硅元件制成的手机,点亮玻璃制成的屏幕,透过镜头,给自己留下一张自拍,随后发到社交媒体上。通过光纤的传播,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你的朋友都能在电脑或手机上看到你的分享。


这就是硅每天和我们的亲密相处了。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关于元素的故事还有很多,这里提到的也只是《门捷列夫很忙》里的冰山一角。


门捷列夫穿越古今,让我们看到元素构成的世界万物。我们很难看到元素的真实面貌,却很熟悉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样子。很多元素单质都有毒,却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塑造者。


我举了这么多生活中的例子,你有没被这部纪录片种草啊?


用一部纪录片的时间,带孩子一起走进奇妙绝伦的化学世界,收获的不只是科学知识,还有人类的好奇心与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对元素的理解是化学入门的基础,通过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更好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没想到一部化学科普纪录片这么有毒,5岁小孩全程哈哈哈



帮大家找到了免费在线观看的链接,这部纪录片在央视网和B站上都有高清资源,大家可以直接复制链接到浏览器观看。


快夸我,喜欢的话帮忙转发点赞留言呗。哈哈哈哈。


央视网:

http://tv.cctv.com/2020/06/15/VIDAxDwwrYSGJUk01ntQbV0v200615.shtml


B站: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377412?bsource=baidu_aladdi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纪录片   白磷   原子量   门捷列夫   化学键   化学   放射性元素   周期表   氯气   单质   科学家   全程   元素   没想到   小孩   人类   孩子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