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亲自写作,分析高考佳作的写作流程,你绝没有见过


部编版语文教材,古诗文占比高。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有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课程标准也将原先的“诵读篇目的建议”改成了“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这还没完,有教育专家建议将中小学的古文占比提升至45%,并提高高考古文分数占比。

人们炸开锅了。

观点一,古诗文无用论

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古诗词,除了考试还有什么用。谁会用古诗文去交流吗?

观点二,古诗文很难懂,背了总是忘

学习起来很痛苦,理解起来费劲,背起来也费劲,而且背下来总是忘。

秋水说

古诗文无用论的观点肯定是不对的。古诗文语言优美、思想深邃、会给我们很多美的享受和启迪。只是很多老师只强调要学生背诵,没有传递出古诗文的美感,弄得学生很痛苦。而且古诗文和现代语言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其也可以转化成现代语言。

不过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确实是很累的。我在教学中,不会让学生背诵大量古诗文,即使课后写着背诵。

这个背景,不就是个活生生的高考作文题吗?大人们吵吵嚷嚷,教育部门一定想听听学生怎么说?

题目:

近日一教授给全国语文总编写信,阐述古诗文任务太重,增加了学习的压力。与此同时,又有教育专家提出将古诗文的比重提高到45%。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多学古诗文,是明智之举。有人对此嗤之以鼻。对于课本提高古诗文的比重这件事 ,你怎么看?请写作一篇作文。不少于800自,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下面秋水老师演示,写作一篇作文的流程。

下面作文为秋水老师写作

关于题目的写作:

开始作文时,先不定题目,写完提纲,再订题目。因为一开始就订题目很难,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而且开始就订了题目,后面如果换,涉及到整个提纲的调整,更加浪费时间。

提纲:首段,简明, 提出中心

考虑采用什么结构,因为古诗文有很多优点,所以采用并列式而非递进式结构

三个分论点:

失意时,从古诗文中汲取力量

浮躁时,从古诗文中汲取淡泊

迷茫时,从古诗文中汲取智慧

然后订题目:古诗文是一口深井

开始写作

古诗文是一口深井

近来对古诗文之争,甚嚣尘上。(引,联系材料)自幼徜徉在古诗文中,我感觉古诗文就像一口深井。(中心就是题目,同样出现在第一段)

古诗文是一口深井,她的美丽,她的深邃,一直吸引着我,涵养着我,启迪着我。因为她的陪伴 ,我的语言能力日益精进,精神财富日益丰富。(第二段,阐释中心)

失意时,从古诗文中汲取力量。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不在沉沦中奋起,就在沉沦中灭亡。当我心有块垒之时,我会想起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也会想到李白在失意时的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人遭遇坎坷,九死一生,从容面对。一句句力透纸背的话语,一个个自强不息的故事,给了我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信心。

浮躁时,从古诗文中汲取淡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今物质生活极为丰富,各种信息浮光掠影,东鳞西爪。这些都使得现代人,更加浮躁。浮躁的日子,很不踏实,很不幸福。每当这时,我会不由自主想起诸葛亮的”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想到王维诗歌里的无比宁静,无比踏实。于是我也可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迷茫时,从古诗文中汲取智慧。尚且年轻的我们,还有太多不解,太多迷茫。上什么样的大学,走什么样的路,一切都如雾里看花。我想到书里说的”立德、立功、立言“之说。从这里我明白,我无需迷茫。即使我们平凡,就学”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就好了。每当我不知如何学习时,就从荀子《劝学篇》中找到方法。学习只要”坚持积累、持之以恒、专一“就很了不起。

一篇篇的古诗文,我也曾认为增加了压力,也有过不解,有过厌倦。幸亏老师的循循善诱,父母的苦口婆心,才使我醒悟。在这里我要对学弟、学妹们说:”好好学习古诗文,不要厌倦,不要惧怕,去走进她,欣赏她,这样学起来就不会感觉到压力。“在古诗文的这口深井里,孜孜不倦地汲取的人,是幸福的,是明智的。我不认为走上社会,古诗文就没有用了。在今后,我仍然离不开古诗文这口深井。(这一段联系现实,增强思辨性)

未来以来,古诗文永远都会增我们语言之功,抚平我们的伤口,砥砺我们的斗志,淡泊心智,指引方向。(总结分论点)我愿永远陪伴古诗文这口深井。(联系开头,深化中心)

后记:此篇文章为秋水老师写作。写作目的有二:第一押题,高考从不避讳热点,近来关于增设古诗文,热度很高。而学生怎么看,这才是重点。 从中可以见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好的考试角度。第二分享一篇文章的写作流程,让学生有方法可循。

老师亲自写作,分析高考佳作的写作流程,你绝没有见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老师   砥砺   深井   提纲   古诗   秋水   佳作   文中   失意   浮躁   题目   迷茫   流程   语言   古诗文   时间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