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花园,承载了汪曾祺的半生回忆,让我们体味什么是生活

卢梭曾说过: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生活可能是三餐四季,

生活可能是不经意间抬头看到的星星,

生活可能是漆黑路上的那盏明灯……

一座花园,承载了汪曾祺的半生回忆,让我们体味什么是生活

对每个人来说,生活都有万般模样。生活从不简单容易,即使你活在愉悦顺意的境遇中,你也会遇到你要克服的困难。

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用心用眼观察到美感的,应该是汪曾祺。他的散文《花园》,最初创作于25岁,却处处体现出了对生活的欣赏。胡椒枪是一名资深插画师,与汪曾祺的散文进行了结合,让我们看到了一篇文美、图美的《花园》绘本。

一座花园,承载了汪曾祺的半生回忆,让我们体味什么是生活

汪曾祺是一位有才情的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和“中国后一位士大夫”,他在小说、戏剧、文论等创作中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散文更是独树一帜。

这本《花园》初读并不惊艳,但读得多了,便也能从一饭一事中体会出生活的乐趣

一花一草皆是景

这本《花园》里不同时节会有不同的风景,对汪曾祺来说,也会有着不同的乐趣。

春寒料峭,刚经历过寒冬的花园肯定是一片灰色,但报春花来了,黄色的花蕊开始点缀这个花园,让花园也有了一抹亮色。


一座花园,承载了汪曾祺的半生回忆,让我们体味什么是生活

在这片花园里,有杂草,却是可以玩耍的有趣植物。可以把头枕在上面,看着这片草倒下又起来,也能体会出生命的顽强吧。并且枕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云都是美的。

花园里的鸟啊、蟋蟀啊、蝉啊、蜻蜓啊,更是最好的玩伴了。他将抓蟋蟀的过程描绘得如此传神:

听,哪里?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藤拉了手,扑,追着扑。

一座花园,承载了汪曾祺的半生回忆,让我们体味什么是生活

当我们阅读时,也能感受到这股活力,感受到当时的乐趣。每次读到这里,我的嘴角总是上扬的。再配上水彩画,简直能看到作者当时的调皮样子了。

一砖一瓦全是情

当自己长大后,再回忆这座花园,不仅仅是花园中栽种的花草,一砖一瓦都承载着自己家人的亲情。

汪曾祺的祖父建造了这座供子孙玩耍的花园,这座花园也成了自己回忆家的重要地点。

一座花园,承载了汪曾祺的半生回忆,让我们体味什么是生活

小时候调皮,不仅捉蟋蟀,还会捉螳螂玩,祖母就会吓唬他们:螳螂不能玩,它吃了土谷蛇的脑子,肚里就会生出铁线蛇,有可能会穿到皮肉里。

等到长大再回忆,应该是祖母怕孩子们被螳螂抓破了手吧。

他们在花园里摘花种树,也会晒米粉、晒灶饭,生活惬意。儿童时的汪曾祺也会因为一只心爱的鸟被猫吃掉而伤心,没想到父亲还揶揄他:不害羞,这么大人了。

一座花园,承载了汪曾祺的半生回忆,让我们体味什么是生活

这座花园里全是关于景、关于情的记忆,所以汪曾祺才会这样说吧: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一字一画便是烟火人生

这本《花园》有着汪曾祺对生命的描摹,对亲情的感悟,对自然万物的凝视,也有插画师胡椒枪的水彩画,两者结合,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平静

全篇散文都是作者在花园中稀松平常的事物,像花草,像虫鸣,像树和藤,但这些生物都有着自己的灵气。夏天也因为有了这些虫鸣而变得不那么燥热,秋天也会因为这些鸟虫有了更多斗智斗勇的乐趣。

一座花园,承载了汪曾祺的半生回忆,让我们体味什么是生活

这些漂亮的水彩画,也让整个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我们可以看到开出粉花的大树,可以听到遥远的蝉鸣和蟋蟀声,感受夏去秋来的变化。对这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汪老笔下就是人间烟火,在他的笔下,无不透露出:寻常,才是生活的真相。

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顺意   卢梭   花园   水彩画   画师   蟋蟀   螳螂   祖母   胡椒   半生   笔下   花草   烟火   调皮   散文   乐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