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国货围剿外资奶粉:他们找到“三把”杀敌利器

六大国货围剿外资奶粉:他们找到“三把”杀敌利器

文|张志伟

京东搭台,国货雄起。3月11日,飞鹤、伊利、君乐宝、贝因美、圣元、完达山(统一战线上,排名不分前后)六大国货品牌齐聚京东总部,在北京亦庄,安营扎寨,与外资、海淘奶粉展开一场激烈的阵地战!

乳业专业优质媒体《食悟传媒》创始人张志伟,不远数千米来到战场前线,仔细观战后发现:与以往的“围剿”外资战役相比,如今国货阵营底气更足,实力更强,利器更尖锐,战术更高明。

以昨天的这场围剿战为例,六大国货找到了三把杀敌利器:品质、品牌和服务。

六大国货围剿外资奶粉:他们找到“三把”杀敌利器

六大国货围剿“光明顶”,向外资宣战

利器一:“品质不能为任何事情让路”

不管你的包装再花俏,口号再响亮,消费者归根结底购买的是奶粉本身,是给宝宝购买的“口粮”,吃到宝宝肚子里的食物。

宋庆龄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的确,从事奶粉行业的人都清楚,他们做的是一份极具爱心和责任心的工作,关乎祖国的下一代,关系祖国的未来。

在昨天的国货盛典上,飞鹤乳业副总裁魏静分享到:坚守品质,坚持新鲜,“品质不能为任何事情让步”。

或许,这就是飞鹤仅用几年时间,从一家吃不饱穿不暖的东北地方小企业做到国粉冠军,并力争将外资斩落马下、勇夺全行业冠军的制胜秘笈。

就跟打球一样,平时可能还讲究各种技巧,等到了奥运会、锦标赛等国际重大赛事,一切都回归到本能,比拼的只是基本功。

对于奶粉行业来说:你的“内功”修炼得如何,这才是终极拷问。

伊利集团副总裁刘春喜在国货盛典上分享到:“品誉双收”才是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的健康生态。他认为,品质是实现“品誉双收”的核心,这已成为各大乳企的核心发展理念。

从呼市回民奶厂,到全国乳业巨头,再到亚洲乳业巨头,如今已经稳居全球十强,并在全力冲刺全球五强目标,可以说伊利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乳业现代史。

六大国货围剿外资奶粉:他们找到“三把”杀敌利器

伊利集团副总裁刘春喜

估计很多人都在问,伊利不断取得新突破,靠的是什么?

从近几年的伊利发展信条中,我们不难找到答案:“伊利即品质”。看似一句极度笼统概括的企业理念,等你创业、从事乳制品行业多年后,估计你会深刻理解这句话的意义的。

在国货盛典上,贝因美总经理包秀飞分享到:他去过全球几个主要的奶粉工厂,但当他来到贝因美的安达工厂后,如此现代化、高质量的生产水准着实让他感到震撼,这是海外工厂根本做不到的。

六大国货围剿外资奶粉:他们找到“三把”杀敌利器

飞鹤乳业副总裁魏静(左一)贝因美总经理包秀飞(中)圣元优博总经理杨春艳(右一)

包秀飞在昨天的论坛上坦承:“20多年来我一直以外资奶粉经理人的身份参加各种论坛,这是今年他首次以国粉代表的身份参加。”为此,他很有感触,他说:“国产奶粉已经很好了,不好我就不会来了”,他还建议在外资企业工作的奶粉经理人,趁早加入国粉阵营。

君乐宝乳业副总裁、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出席盛典并做了实实在在的干货分享,他认为,做奶粉千万别搞那些花哨的东西,就老老实实做好品质,只要坚持,消费者终归会认可的。

三年前,刘森淼与包秀飞在浙江的一个论坛上,因为主持人的挑事,他俩辩论得面红耳赤,最终谁都没说服谁。如今,这两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坐到一起,化干戈为玉帛,一起力挺国货,想想画面就很美。

圣元集团优博公司总经理杨春艳,一位八零后的奶粉经理人,代表圣元出席昨天的国货盛典,从内容分享方面看得出,她很有经验,对行业也很有研究,谦虚低调,又充满信心。

杨春艳跟大家介绍:圣元董事长张亮是一位很有情怀的企业家,他目前一年有80%时间在法国工厂那边,张亮常说“如果哪天国人都选国货了,他就可以回国了”。

相信,已近耳顺之年的张亮,很快就可以回国了。

完达山乳业奶粉事业部副总经理陶占强在盛典上讲到:完达山的优点是低调,缺点是太低调。

完达山奶粉的品质,向来在业内口碑优良,一直给市场一种放心靠谱的印象。如今,中国奶粉行业处于配方注册新时代,未来市场上保留下来的都是各家企业的核心品牌,如何让更多年轻消费者领悟完达山“人品天地间,乳品完达山”的企业文化,知道完达山卓越的产品品质,这是他们正在思考和行动的核心课题。

利器二:讲好品牌故事,让好产品拥有好口碑,好市场

快消品向来都是靠品牌宣传和广告驱动销售的,奶粉市场同样如此。

乳业专业优质媒体《食悟》此前接触过很多企业家,几年前,他们一直在讲“做什么广告啊,做好品质就够了”,事实证明,说这些话的人,如今都还在原地徘徊,企业毫无起色。

要知道,这是一个不进则退的行业发展阶段。

春节期间,在央视、地方卫视、网络媒体、电梯媒体、户外媒体,等等,我们经常见到飞鹤、君乐宝、伊利等奶粉品牌的广告,是他们人傻钱多吗?

当然不是,这说明了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决心相对更坚定,他们深知,只有适当适时适度投放品牌广告,才会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中小品牌没有实力去跟大品牌比拼硬广轰炸,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也要做一些有价值有内容的新闻挖掘呢?就连国家领导人在两年前视察旗帜的时候都强调:企业一定要讲好品牌故事。

没错,作为企业创始人,你知道你的工厂生产出来的是好奶粉,但渠道商知道吗?门店老板知道吗?导购员知道吗?消费者知道吗?

品牌是好产品转化为大市场的关键润滑剂,不注重品牌力的企业,就只能让产品停留在工厂,消费者将不会在琳琅满目的门店货架上多看你一眼。

六大国货围剿外资奶粉:他们找到“三把”杀敌利器

加油吧,国粉!

利器三:服务至上

前两天跟朋友又去吃了一顿海底捞。朋友坐在里面,面向整个大厅,她说只要跟那里的服务员对上眼,他们就冲她微笑。

当看到我们杯子的豆浆、水快喝没了的时候,服务员就主动问询是否需要续杯;甚至他们过来帮你往锅里下菜。

已经IPO的海底捞,确实做大了,但他们的服务水准并没有做大而丢弃,因此这才叫做大做强。

能够保持如此的服务水准,说明海底捞在员工数量、员工工资开支等方面,成本还是很高的,但以服务至上为企业文化的海底捞,深知口碑的价值,与其说这是人工成本,不如说是盈利利器。

奶粉行业已经从传统的野蛮式扩张,演变到新政时代的良性竞争,当整个市场实现了品质、品牌双轮驱动后,每个品牌靠什么去赢得更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当然是服务,这是一种年轻人喜欢的消费体验,在购买产品的同时,能够获得尊重,收获购物的愉悦,这或许就是新时代消费场景的迭代升级。

众所周知,外资品牌一直高高在上,职业经理人及高管团队也极少深入一线市场,下乡走访的机会也不多,这样的做派也决定了整个外资阵营的销售风格:高高在上,懒得低头和微笑。

对于国货来说,外资的劣势,就是本土品牌的比较优势,正在强势崛起的国粉们,应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保持到一线求极致的工作作风,继续跟渠道商、门店老板心连心,肩并肩……

怕就怕做大做强后,就跟昔日的兄弟、战友划清界限,摆起架子,这是极其要不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国货   奶粉   利器   外资   经理人   盛典   海底   总经理   工厂   消费者   品质   品牌   行业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