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剑刚:论劝人

作者:管剑刚

管剑刚:论劝人

莎士比亚《无事生非》中的人物、梅西那总督里奥那托,在独生女儿婚礼当日被诬不贞并被取消了婚礼痛不欲生之时,陷入了极度悲痛之中。这自然会有许多人来劝慰,其弟弟这样劝他:“您要是老是这样,那不过气坏了您自己的身体;帮着忧伤摧残您自己,那未免太不聪明吧。”

里奥那托说:“请你停止你的劝告;把这些话送进我的耳中,就像把水倒在筛子里一样毫无用处。不要劝我,也不要让什么人安慰我,除非他也遭到跟我同样的不幸。”

里奥那托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没有身处于同样不幸之中的人,劝人的道理都会讲,而处身于不幸之中的人道理也都懂,懂归懂,但不幸降临后,再多的道理也不管用。这如同那些蔑视人生痛苦灾难的大哲学家们,若突然失去了儿女,痛苦得一样会忍受不了,谁劝都没有用。

管剑刚:论劝人

遇到不幸的人,劝慰很难发生作用,这是我从“换位思考”这一说法得出来的结论。朋友有了不幸,我都尽最大力去劝慰,劝他要想开,那些不幸的事既是不可避免的,就只好坦然面对了。可遇到自己遭遇不幸时,朋友劝自己的话一点也听不进去,因为朋友说的道理还不如我自己掌握得深刻,深刻归深刻,此时却一点作用都不起,任学问再大,牙齿疼起来也是真疼。所以,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劝人容易劝己难,并把它作为个性签名,写在了聊天软件上。

人遭遇了不幸,劝人想开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劝人是劝人改变自己。

管剑刚:论劝人

有一位非常诚实善良的少年,学习成绩不好,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就把他绕迷糊了。长辈只能劝他要好好学习,讲了很多有关学习的道理,但就是学不会。应该学习的内容学不会,但长辈讲的应该好好学习的道理却掌握了。后来,有同学向他请教,他讲得有关要好好学习的道理,使同学有了进步,但他却始终如一,不会就是不会。其实,从科学的角度讲,人与人在某些方面,包括智力在内,的确是有差异的,文化课学不好的人,技术活却是一把好手。这方面的劝还是不要自以为是为好。

管剑刚:论劝人

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中妻子角色阿德里安娜,她对人说她是这样劝自己丈夫不要在外面找女人的:

“在床上他被我劝告得不能入睡;吃饭的时候,他被我劝告得不能下咽;没有旁人的时候,我就跟他谈论这件事;当着别人的面前,我就指桑骂槐地警戒他;我总是说那是一种干不得的坏事。”

这样的劝告,相信正常人都能想到结果,结果就是丈夫在外面找了一个妓女。

管剑刚:论劝人

一般地讲,发生劝人这种事的前提是,有人生气,有人因事情没有按照自己的期望发生,或是事情的趋向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但又无力改变而生气着恼。此时,才给人提供了劝人的机会。劝人这种事,似乎许多人有干的热情,在此类人眼中这可能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但不是谁都能劝的,比如,不能劝陌生人,劝陌生人人家会觉得你是不是有病;不能劝有过节的人,不劝人家还会猜想你一定是幸灾乐祸,若去劝肯定就会被认定为居心叵测。古人曾说,言轻莫劝人。意思是你的分量不够,说出来的话也不会具有分量,所以不要轻易出言劝人,这应该是经验之谈。

管剑刚:论劝人

劝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不容易,但劝人改变主意我还是有成功经验的。

当年我外甥女大学毕业,有进京的机会,还能落户,北京户口,那是多少人梦想的待遇。可外甥女不想去。二姐和二姐夫就对我说,你劝劝她,让她去北京吧。当时,我感觉我还是有价值的,也纳闷他们怎么知道我有这本事?那就劝劝吧。于是,我就从理论上,引入别人的实践经验,古今中外说了一大通,终于说通,外甥女痛快地答应了去北京。没想十几年过去以后,二姐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说一两句,你看,要不去北京多好,守在身边,有个头疼脑热的跑跑腿儿。二姐说这话时肯定不是在怪我,估计她早忘了是我的劝是起了大作用的这回事了,可我总觉着这是我的错。

管剑刚:论劝人

所以,劝人这事还是不做为好。对处于不幸中的人你的劝不顶用,对于缺乏天赋的人你的劝也不顶用;对于你的另一半不能多劝,你以为就劝一次,天知道你劝的时候已经是N次多了。而偶然起了作用的劝,可别沾沾自喜,那很有可能是数年后令你后悔的一次成功。当然,劝人向善还是要做的,尽管那结果如何也同样可疑,可万一要起了作用呢,那可就功德无量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莎士比亚   顶用   外甥女   劝告   北京   分量   长辈   不幸   深刻   道理   痛苦   作用   发生   机会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