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后重看《家有儿女》发现最搞笑的刘星,却是令人心疼的孩子

关注我,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丨瑶淼淼

出品丨张德芬空间

16年后重看《家有儿女》发现最搞笑的刘星,却是令人心疼的孩子

家里的“老二”为何总是被忽视?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热帖:为什么感觉 《家有儿女》中刘星总被排挤?

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讨论。

有人说 : 刘星没底线,最后总是被“欺负”。

也有人说 : 刘梅作为后妈挺难当的,小雪和小雨都不是自己亲生的,打不得骂不得,最后,只能把气撒在自己儿子刘星身上。

16年后重看《家有儿女》发现最搞笑的刘星,却是令人心疼的孩子

这部火了十几年的电视剧至今仍在豆瓣拥有8.9分的评分。作为剧中“开心果”的刘星也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他有点“没心没肺”,遇到委屈时,总是“一笑而过”。

他也有悲哀和伤心的时候,独自一人到小区凉棚里透了会气,回到家依然绽放笑脸。

他反抗“为什么我是这个家最不受重视的人”,大家对他有点愧疚,打算陪他去海洋馆玩,结果全家热闹闹出门后,唯独他被遗忘在家中……

16年后重看《家有儿女》发现最搞笑的刘星,却是令人心疼的孩子

作为重组家庭中的老二,刘星就像戴上面具的小丑,热闹、无争的一面留给大家,悲伤留给自己。

到底是什么让刘星总是处在被“欺负”和“被忽视”的边缘?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孩子。老大小雪漂亮,是学霸,样样优秀,老幺小雨乖巧懂事,惹人心疼。

而刘星呢?除了脸皮厚,没其他优点。他自己都说自己“皮实着呢,抗打压”。

《家有儿女》中的三个孩子简直就是典型的“中国孩子”的代表性人物:

小雪——学霸,做啥都对

刘星——调皮蛋,受气包

小雨——宠子,永远无罪

当学霸和宠子这两个人设立起来了,就有了光环效应:不管做啥,都是对的。那么所有的矛头自然就指向刘星了。

就连亲妈刘梅也说,“刘星无所谓,你随便骂,那孩子脸皮厚”。

16年后重看《家有儿女》发现最搞笑的刘星,却是令人心疼的孩子

光环效应的笼罩,使得晓雪和小雨成为家庭中的宠儿,而刘星只能以“欢乐小丑”的方式在家里刷存在感

做父母的都知道,多个子女的家庭中,一般老大和老小会受到足够多的重视,他们在父母的关爱下逐渐“发光”,更吸引父母的关注。

而其他孩子总会被忽视,或更多地受到批评。

可是,那个被忽视和批评的孩子,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TA是否会受伤,也会伤心难过?也许值得所有人思考。


16年后重看《家有儿女》发现最搞笑的刘星,却是令人心疼的孩子

被忽视的孩子,一辈子都在寻找存在感

看电视剧《请回答1988》时,总感觉身为老二的成德善有很多委屈。

她的姐姐是个学霸,考上韩国最好的大学。而弟弟虽然学业很差,但因为最小,又是男孩,从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

只有她,全年级999名,长相不怎么好看,有点中二……常沦为大家的笑话。

全家人吃饭,姐姐和弟弟都有鸡腿,她只有腌豆子;姐姐过生日,晚几天生日的她总是被迫和姐姐同一天庆祝;就连喜欢的男孩,眼里也只有姐姐……她惆怅地问阿泽:“我是不是不值得被爱?”

从小受到情感忽视的孩子,常常会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无论是爱情或事业,一旦好运降临,第一时间不是欣喜,而是怀疑。

16年后重看《家有儿女》发现最搞笑的刘星,却是令人心疼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曾在《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说到,被忽视的孩子会有二十二个表现,其中有:

“你感到还没有发现自己生命的潜能。”

“经常对自己失望或是生自己的气。对自己比对他人更严苛。”

被忽视的孩子其实是最敏感的那一个,总以为受到这样的待遇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就如成德善,成年后相亲无数都没有遇到真正心仪的男子,却总想在小伙伴们面前塑造甜蜜恋爱中的形象。

也总是患得患失,明明和金正焕互有好感,却总怀疑他对自己是否真心。

无论是事业还是人际关系,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或不值得用心对待。

16年后重看《家有儿女》发现最搞笑的刘星,却是令人心疼的孩子

被忽视的孩子,一辈子都在寻找存在感和安全感。

就像刘星和成德善,他们都用傻憨、逗乐的一面来吸引大家的注意,而背后那个被忽视的小孩,TA所需要的关心和爱护,又有谁注意到了呢?


16年后重看《家有儿女》发现最搞笑的刘星,却是令人心疼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值得用心对待

如果你是父母,请关注每一个孩子。

在家庭中,排行中间的孩子最容易受到忽视,“上有大下有小”的感觉,让TA的锋芒常被大的和小的掩盖。所以父母尤其要关注中间孩子的心理。

曾认识一个女孩子,在家中排行老三,是最不被看见的孩子。

小时候有一次,因为睡过头,她想着不去上学了,但又怕被父母骂,于是便缩在床上一整天。

结果,直到其他的孩子放学回家,大家一起坐上饭桌,全家人都没有发现她居然没去上学。

她心里顿时一阵凄凉。“他们都没发现我没在早饭桌上,也没出门去上学。”

从此,她自暴自弃,从不争取任何东西,遇到困难就想逃避。后来即使有了孩子,她也很难有序地安排家庭生活,周末一睡就是日上三竿。可怕的是,她永远患得患失,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16年后重看《家有儿女》发现最搞笑的刘星,却是令人心疼的孩子

这样的事例有很多。

电影《奇迹男孩》中,由于弟弟一出生就比较特别,所以全家人的焦点都在弟弟身上,忽视了正值青春期的姐姐。有一天,爸爸突然发现了这个情况,和女儿推心置腹地谈了一次。

从那以后,父母不再“看不见”女儿,而是请她一起参与家庭所有决策。

很多时候,父母不是故意忽视,而是出于现实的原因。

如果父母能应开诚布公告诉孩子家庭的现状,让孩子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孩子往往就很容易被治愈了。

首先,常常和孩子聊天,听听孩子怎么说。

《请回答1988》中,成德善哭喊道:

“我不要和姐姐一起过生日,你们为什么总是听不到?”

第二天,爸爸便单独买了蛋糕,并请德善原谅:“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我的女儿稍微体谅一下。”德善开心地笑了。

16年后重看《家有儿女》发现最搞笑的刘星,却是令人心疼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懂事的精灵,一旦TA被当做大人对待,听到真诚的话语,很快便会释怀,并和父母站在同一个通道里。

其次,让孩子成为家庭的参与者,把TA当做家庭重要的一份子,一起出谋划策。

《奇迹男孩》中,妈妈发现过于关心弟弟,忽视了女儿,于是邀请女儿参加只有她们两个人的母子约会,爸爸也开始关心女儿的生活起居。他们用行动在邀请女儿参与到四个人的家庭生活中来。

于是,当弟弟情绪崩溃,姐姐可以走进弟弟的房间,用她独有的方式安慰弟弟。

每个孩子都是未来的大人,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用心对待,作为家庭里的主人公,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

如果你是孩子,请学会成长和疗愈。

小时候受到的遭遇,会在成年后逐渐展露出来,如果说原生家庭是改造孩子的第一次机会,那么成年后的疗愈则是第二次成长机会。

首先,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天生都有感受,而情绪是感受带来的后果。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是当下事件与当初曾发生事件偶尔重合后产生的后果。

被情感忽视的孩子,常常内心会有各种不平的情绪。正视而不无视它。

关注当下的感受,并记录下当时的感受,在日记本中呈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伊能静在美国心理治疗的时候,每晚都会在博客写下内心小孩的心里话,以及此时此刻的感受。常常会在最后鼓励自己要加油。

不管她现在疗愈到哪种程度,可以肯定的是,正视自己的感受,便是认识和鼓励自己的开始。

其次,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学会关爱自己。

张德芬老师曾在她的书中写道:“你不是担心没有人爱你。你担心的是没有人用你要的方式爱你。到头来你会发现你的担心是对的:没有人能以你想要的方式爱你,除了你自己。”

学会坦然面对自己过往的经历,把那些都当做最好的考验,同时多去表达和尝试,懂得自己的所需所求,适时满足自己的愿望。工作累了,奖励自己好吃的。获得成就,给自己买一个礼物。

学会表达,懂得关爱自己,要知道,无论是父母,或是其他任何一个人,都没有人能比你更懂自己。

学会自己爱自己,是一个人一辈子必学的功课。

人一辈子该学会的一样课程,叫做成长,该学会的一个态度,叫做放下。

一个人懂得了解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更好地爱自己,TA也就真正长大了。

参考资料:

《被忽视的孩子》美国 乔尼丝·韦布著

知乎:为什么感觉 《家有儿女》中刘星总被排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儿女   孩子   全家人   小雪   小雨   心疼   弟弟   年后   情绪   爸爸   姐姐   父母   女儿   男孩   感觉   方式   发现   家庭   搞笑   刘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