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前几天,今年爆火的《扫黑风暴》完美收官。

这部扫黑大剧从主角到配角,从正派到反派,每个角色都让人移不开眼。

它是一部正义与邪恶相较量的影视剧,也是人性的放大镜。

剧中的“反派”孙兴,他不笑,让人害怕,他笑起来,更让人害怕。

而另一位由张艺兴饰演的林浩,正义的化身,有点冲动,有点热血。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作为两个警二代,孙兴的恶很全面,而林浩的善也很显眼。

但是,原型本是亲兄弟的两个人,为何却走向了相反的结局?这是一个值得用更深的维度,去深思的问题。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他的生命是个意外,无处安放

孙兴的出生,就决定了他一辈子的命运。

其母贺芸在上警校时,认识了在绿藤市一手遮天的高明远。

而她为了见世面,和高明远醉酒意外怀孕。

但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打掉这个孩子,她不得已生下了孙兴。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所以,对于孙兴这个孩子,贺芸的恨大于爱。

而对于孙兴来说,他在这个“家庭”里,是一个无处安放的人。

明明是亲生母亲,他不能光明正大叫妈;

从小被寄养在生父高明远家,但和高明远只能以叔相称。

占据他生命底色的,是恐惧、是缺位。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能量体,在人格形成时期,他们需要向外界伸展自己、发展自我。

如果这股能量不被看到,就会变成黑暗,然后以破坏性的方式去表达,攻击他人。

所以,剧中的孙兴,极尽自己的破坏力,以求得到自己内在那些缺失的爱。

他非法借贷、杀人强奸......他似乎要把整个绿藤市的天掀翻了,来让自己权势滔天的父母看见他。

但生父高明远希望孙兴走上正途的方式,从来都是警告威胁。

当“爱”一旦裹挟了强迫的力量,最后都会变成对抗。

在孩子眼里,只会觉得父母想快点解决麻烦,而不是真的在意自己的感受。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电影《何以为家》剧照

我们常常看到那些没被看见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是愤怒、怨恨,甚至是恶。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通过研究多起极端犯罪案件发现:

那些成年后犯罪的人并非“天生的罪犯”,而是因为长期得不到关注和重视,形成了“危险的心结”,埋藏在心底,最终引发了犯罪。

一个14岁的孩子因为连续四次偷东西被送进派出所,父母接他出来,送他去做了青少年心理咨询。

一进咨询室,这位母亲气得全身发抖:“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差,从小到大零花钱从没断过,他想要什么,我们也会满足他,可就是理解不了,为什么他还要去偷?”

孩子沉默不语,直到后来咨询师支开了父母,和他单独谈话,孩子才松口:

“我知道偷东西父母会生气,但我就想看他们生气,这样他们就会注意到我了。”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你看,他们需要的从来不是钱,而是爱和关注。

极端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一对不能“看见”他们的父母。

就像高明远从未读懂过他唯一的儿子,以为孙兴豪很是缺钱,派郑毅红送去几亿的现金,希望他就此收手。

孙兴看着满屋子钱一口回绝。

“你不就是想听你高叔夸你几句吗?”,郑毅红一句话戳破了他的内心。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孙兴很激动,把钱撒了一地,反问道:“算了吧,他能让我活着就不错了。”

而对于母亲,即使喊出的那一声“妈”,换来的却是贺芸的一个巴掌。但孙兴没有还手,脸上仍带着一丝笑意。

他觉着是母亲看到了他。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而当一次次得不到父母的情感反馈时,他们的内在小孩便会走向绝境。

这样一来,可以让一个人一遍遍目睹父母的愤怒,然后再一遍遍感受被关怀和爱。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韩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剧照

而当一次次得不到父母的情感反馈时,他们的内在小孩便会走向绝境。

因为没有“位置”,像浮萍一样无依,会让他一生都活在恐惧里。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领跑全球的芬兰教育究竟有什么秘密?

相比于父母“缺位”的孙兴,林浩一出生就是一个有“位置”的孩子。

他有一个好父亲,有母爱滋养,被宠着爱着。

林浩从小在警队长大,在警车上写过作业,父亲林汉是绿藤市出了名的优秀刑警。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虽然从小没有母亲,但贺芸是看着他长大的,认他做了干儿子,还给了他最好的照顾,让林浩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受任何的偏见,在事业上也给了他扶持。

他的内在童年,构建了稳定、安全、温暖的生命底色。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你得到了来自父母,身边重要的人满满的爱,积极地关注和回应,你就会一步步建立正向的反馈系统

这个家给予你的“位置和能量”,就像人生的“扎根”。根稳固了,长大后就能拥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风雨变幻的世界。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所以,林浩虽然见了很多的恶,但因为内在的安稳,他依旧能够站在正义的一端。

在剧中,他端了孙兴的非法借贷,扒出徐英子自杀的真相......

恶势力盘踞的绿藤市,即使有再大的保护伞,也最终被林浩撕开了口子。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力量,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去“看见”和激发这股力量。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之前一部豆瓣高分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安抚了无数宝妈焦虑的情绪。

该片讲述的是战地记者周轶君以两个孩子妈妈的身份,走访芬兰等六个国家,探寻对儿童养育的思考。

领跑全球的芬兰教育究竟有什么秘密?

没有说教,爱和关注是最重要的事情。

当孩子苦恼时,你可以轻轻拍拍他的肩膀;

当他冲你微笑时,你也可以给他一个微笑;

当他做错事的时候,不急着责怪,不去数落,而只是望着他,耐心地倾听他可能有的感受和需要。

对一个孩子来说,最能治愈自己的,永远是确信自己被真实地看见和爱着。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更有勇气为所选的人生负起责任。

孩子在成长中被滋养,他在家庭的序位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稳定位置。

他可以在稳定、安全的生命底色中,成长自我。

而最初的原生土壤,那是他们一生的动力所在。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看见你自己,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没有“位置”的孙兴,终究走向了自我的毁灭。

而被父母“看见”的林浩却在正义的大道上一往无前。

回到现实,那些在原生家庭中同样不被看见的孩子,往往会在成年后加倍地讨还。

但原生家庭不是我们逃避的“替罪羊”,我们永远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

当你开始不再完全归罪于原生家庭,学会对内在小孩负责,治愈就会发生。

荣格说过,真的疗愈,是内在小孩的成长。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亲爱的,此刻你可以找一个让你觉得放松的地方,做一个深呼吸,回到自己的内心,看看那个受伤的小孩,抱抱她,或对她笑一笑。

同样,尝试去“看见”父母的童年,可以拿着他们小时候的照片,看到他们原本也是小孩,曾经也被他们的父母或亲密之人伤害过,不曾习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

当你看到这一层,或许内心的愤怒会慢慢地放下。

再深呼吸一次,想象你在和你的内在小孩面对面坐着,和她来一次3-5分钟的真诚对话,当然你可以讲出来声来:

我亲爱的XX,我知道你小时候渴望被看见却一直没有得到,甚至没有感受到爱,现在我已经长大,我是来保护你的,你值得被好好地爱着,值得被滋养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我知道你受了很大的伤害,这是真的,如果此刻,你有什么愿意和我分享的,不管是痛苦还是伤害,我愿意静静地听你说。

接着,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到另一个椅子上,把自己当成内在小孩,可以抱怨,可以哭泣,可以释放任何的情绪,不管是愤怒,还是恐惧,自然地显现。

最后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告诉内在小孩,亲爱的,我就是你,当初没能好好照顾你,现在我们已经长大,我可以为自己负责。

我可以成为你最慈悲的父母,我们很好,我会给予你爱,肯定和安全感,我会一直陪伴着你,给你力量,我们内在是圆满和富足的....

当你不再需要外界来配合你,看见自己,就能收回能量,从伤痛中开出最美的花。

他越爱这个女人,就越恨“张艺兴”,报复就越疯狂

策划 | 艾米

编辑 | 江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芬兰   底色   这个女人   正义   能量   愤怒   小孩   走向   母亲   父母   力量   位置   疯狂   生命   孩子   家庭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