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神”,他应得的

被封“神”,他应得的

Nov.

12

灼见(ID:penetratingview)

知天命之年,康辉也常常惑于“何为天命”。他唯一确认的,便是天道酬勤。

来源 | 一日一度(yryd115)

被封“神”,他应得的

凌晨4点,康辉从梦中惊醒,闭眼摸摸头上的汗,他又做噩梦了。

梦里隐形眼镜半天都带不上,播早间新闻又差点迟到。

好不容易踏着倒计时进了演播厅,提词器上所有的字也都不认识了,瞬间大脑一片空白。眼见导播马上要切换画面进来,他生生急出了一身冷汗。

康辉心想:“完了,今天要出大直播事故了”,眼睛猛然一睁,发现又是一场梦。

被封“神”,他应得的

这些年来不知道多少次,梦里来来回回就那几样,他习惯了。

每次做梦后,康辉都会问自己:我这性格,怎么就走上了“靠嘴吃饭”这行呢?

得到的答案都不一样,开始是误打误撞,后来是不甘心,再后来是责任。

01

从小到大,康辉都是大人嘴里“别人家”的孩子,父母赞,老师夸。

据他妈妈口中,不可考证的消息来源,康辉从小就不爱哭。

比起“哭破天”的姐姐,康辉就是“瞌睡虫”投胎的。

还在上幼儿园时,某天康辉的爸爸出差,妈妈加班到很晚。

晚上下班后赶来接他,发现幼儿园里面黑乎乎一片,瞬间心提了起来,赶紧找来老师问:“我家孩子呢?”老师也吓坏了,心想没人我才锁门的啊,赶紧找钥匙打开门。

两人开门后,冲到他的小床边,才发现床内侧鼓起一个包。心急的妈妈伸手去拽,才发现康辉裹在被子里睡的正香,小脸还红扑扑的。

但自此,康辉自己得出了个结论,原来他的“不爱吭声”是天生的。

但不爱吭声,不代表不吭声,小时候的康辉也是很会给父母“涨面子”。

妈妈常常回忆起夏天的时候,小康辉总会站在石桌上,给大人们唱样板戏。才三四岁,他就能把台词记得一字不差。

小学毕业,同学们去打扫荣誉室才发现,这六年来挂满墙面的锦旗、奖状,每一项都有康辉的参与。

被封“神”,他应得的

中考时,康辉成绩全市第五名,重点高中任他挑选。

虽然这个阶段的康辉,仍是那般优秀,是老师眼里的好孩子,但不知何时他的性格开始变得“内向腼腆”起来。

作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他仍然让自己在各方面满足老师和父母的期待,但他却越来越害怕受到别人关注。

每次从台上下来,他都会尽快寻找一个安全的角落,把自己藏起来,希望人们能够尽快遗忘他。

用现在的话说,他有点“轻微社恐”,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很多时候他在台上滔滔不绝,下来后又会立马躲在人后,以寻求安全感。

但根据康辉的自述,其实他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并不合格。掩盖在“好学生”的名头下,他也曾叛逆过,有过“蔫淘”的阶段。

仗着自己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他偷偷地给自己弄来了许多特权,比如不写作业、装病逃学、帮同学作弊等等,老师压根不会想到他私下小动作不断。

直到有一次,他熟门熟路找老师装病请假,老师随口问:“看什么电影?”他回到:“墨西哥的《冷酷的心》”。

说完后他就惊呆了,知道自己露馅,赶紧灰溜溜地回到教室,自此结束了自己的逃课生涯。

高二下学期,不耐烦每天听父母唠叨,自觉已经长大的康辉,纠集了八九个同学来了一次“走向远方”之旅。

他们乘火车去了山东,一行人徒步登上了泰山,虽然过程很曲折,但终于平安返回。

被封“神”,他应得的

这次远行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回忆,也是迄今他人生中唯一一次徒步登上泰山。

后来年岁渐长的康辉独自咀嚼这段回忆时,他才明白,那时迫不及待地走向远方,是一个少年迈向成人世界的全部勇气。

他身上背负太久“别人家孩子”的光环,但他一直不甘心让光环变做困住他的枷锁。

他所有的叛逆,都是不想丢失自我的快乐。更不想未来的人生,由别人规划和书写。

02

如果说高三之前的人生顺风风水,那么从高考后到大学阶段,只能用“断片”二字形容最合适。

高考完后,没了学习压力的康辉,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是今天聚会,明天逛街。成绩一向不错的他,很安心的等着拿北京广播电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但是等来等去,第一批次的同学们都已经快去报到了,他的第一志愿还没来,反而收到了一封来自天津商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看着手上的通知书,他懵了。

虽然对北京广播电视学院也是道听途说,并没有多么渴望。但是,凭什么分数足够却没被录取?他心有不甘却无能为力。

父亲知道后,赶紧跑到教育局和邮局去查证。他也很疑惑:“明明儿子的分数够高,第一志愿是艺术专业,也会被提前录取,怎么可能会出现差错呢?”

康辉的父亲已经意识到,这中间出现了大问题。在多次往返天津、北京后,才终于弄明白,康辉被人“顶替”了。

这是康辉第一次感受到:父亲的爱,不在嘴上,而在行动。

父亲请了长假,往返三地之间,到处奔波求人。

多少次,康辉看到父亲疲惫的身影出现,赶紧迎上去忐忑地询问时,父亲都是故作轻松的保证说:“放心,爸爸一定让你顺利入学。”

终于,在开学前一周,父亲硬是帮他把第一志愿抢了回来。

被封“神”,他应得的

在父亲的陪伴下,心情激动的康辉提着行李箱,雀跃地走进北京广播电视学院大门。

可还没等他欣赏完就呆住了,校园很小,面积就比他之前的中学稍大点。

他感到很失望,觉得自己受骗了。

高二时,姐姐的同学描述的“全国最美学校”就长这样,他深刻意识到自己被忽悠了。

更让他崩溃的还在后面,播音专业有一门发音基础课,他这个从小到大光环加身的“好孩子”,被老师留堂了。每一个字母的发音,都会被老师纠正,他发音全班最差,每天要被留到最后才能回宿舍。

每天晚上回到宿舍,躺在床上的康辉情绪几乎崩溃,他深深感受到来自这个专业的恶意。他想:“是不是该换个专业,我应该更适合幕后的那些工作。”

他默默在心里组织语言,准备第二天找学校申请换专业,但是好像怎么说都没把握学校一定会批准。

于是,他只好第二天接着去上课。

日子就这样,在上课、被打击、崩溃、想换专业、接着上课中循环往复。

他在这个专业还是坚持了下来。终于,他拿到了全班唯一一个“发音基础课程满分”。

被封“神”,他应得的

很多年以后,每当康辉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想要逃避或者放弃时,他就会想起十八岁的广院生活,告诉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

广院有个说法:“能在广院舞台上站1分钟,就能在中央电视台站1小时。”

在广院有一个小礼堂,它延伸出了一种独特的广院文化——起哄。无论是谁,都可以上台去表演,去展现自己。如果表现差就会被起哄赶下台,表现出色观众也会热烈鼓掌。

大概是那个满分给了他信心,康辉也勇敢地上了小礼堂的舞台。第一次上台的康辉,就像是入了狼群的“小白兔”,被师兄师姐们有策划的嘘声吓得满脸苍白,狼狈而逃。

在老师痛心疾首的目光里,他第一次明确地认识到,在广院人眼中,多大腕儿的明星都不牛,上台表现牛才是真的牛。

后来,他不止一次登上小礼堂的舞台。逃避不如迎难而上,既然来到这个专业,他已经没有了退路。

被封“神”,他应得的

多年后,康辉已经毕业,和同学们一起聚会时,才知道女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旧社会”。因为那时,他总是很严肃的绷着一张苦大仇深的脸,在校园内来去匆匆。

康辉听后好笑不已,也很感慨在广院经历的那段艰难的学习生活。

他也更加庆幸,在一次次的煎熬和崩溃中,他至少一直在努力,一直没有放弃。

03

康辉所在的89级播音班,在中国播音史上被誉为“传奇”。因为他们之中有12位,都分配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他就是其中一位。

他们这行有个说法:做主持人最好天生是个傻大胆,外加是个人来疯。

康辉两种都不是,他自知性格比较内向,并不适合媒体工作。可是,他更明白既然已经误打误撞入了行,就只能一门心思往前“拱”。

进入中央台后,康辉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新闻播音,比如《世界报道》《东方时空》《新闻早8点》等等。

康辉的主持风格,就像他的人那样朴素、平实。乍看虽然不起眼,但却是新闻播音主持人最重要的一点:让观众的关注点始终在新闻内容本身,而忽略他们。

他家邻居常常打趣说:“康辉,你这工作真轻松,就照着念就行。”

他的回复通常是,把稿纸递给他,让他按照标准念一遍。

康辉经常说:“我的工作就像一名长途汽车司机,大多数时候工作重复,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司机的驾驶意识和技术便凸显出来。技术高的可能会做出一个漂亮动作度过难关,技术差的就会车毁人亡。”

自进入中央台后,康辉就梦想有一天能上《新闻联播》。

他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一等就是十三年。

被封“神”,他应得的

2006年6月5日,康辉突然作为《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出现在电视上,而他本人也是当天下午才得到的通知。

真正坐在一直渴望的演播室里,康辉的脸上虽然带着惯常的笑容,但是心却一直高高提起。

随着开场熟悉的音乐声停止,他深深地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稳说出开场语:“观众朋友们,晚上好。”

这句话像开闸似的,把之前的紧张宣泄而空,之后的新闻也顺利播完。

这是他第一次上《新闻联播》,算是一次试播。节目完成后康辉趴到电视机前,对着重播一点点苛刻地寻找自己的缺点,他发现自己还欠缺一种匹配这个节目的“气场”,所以仍需努力磨砺自己。

之后的日子,他一直默默提升自己,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去向任何人求证他何时能成为《新闻联播》主播的问题。

直到整整18个月后,2007年12月8日,他才如愿以偿正式登上《新闻联播》。

梦想终于实现,他还未来得及认真去感受那种喜悦,就已经被忙碌的工作淹没。前方挑战仍在继续,努力永远没有尽头。

走进演播室第一天,他就收到一条“铁训”,安全播出大于天。

新闻联播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节目,上面所发出的任何信息都不容疏忽。

来到中央台,他最大的感受便是:“字字千钧,秒秒政史,天天考试”。

在这里,它有电视行业最严的“金标准”,必须万无一失。

被封“神”,他应得的

在《新闻联播》上,康辉直播过许多次重要会议。每一次会议的召开,对他就意味着高强度工作的来临。

世博会召开时,他连续高强度工作了20多小时,疲惫到下一秒就能睡着,甚至一度嘶哑到“失声”,却在新闻来临时立马兴奋的播新闻。

靠着咖啡和红牛,他心里默念着“我在岗位上”,一直强撑到直播结束。

成为《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后,康辉最怕一件事,就是“急稿”。

“急”就意味着,在新闻播出中途送来的消息根本没时间去校对,修改。只能趁着搭档播新闻时,瞄一眼然后自己临时组织语言。

很多时候,康辉是矛盾的。

面对未知的急稿,他难免恐惧,却又隐隐期待。他认为急稿和万无一失的金标准也是矛盾的,矛盾意味着难,但这是他们的岗位必须承受的压力,才能体现一名《新闻联播》主持人真正的水平。

所以,他一直硬扛着,将恐惧沉默地压在心底。慢慢的,他习惯了做开头那样的“直播事故梦”,这种梦变成了他的一种“职业病”。

也许这种梦,会伴随他终生。但所有未知的恐惧、逃避,到最后终将豁然开朗。之前日积月累的努力,将化为他脚下前行的基石。

被封“神”,他应得的

曾有一段时间,中央台主持人的爆笑失误片段,被网友们做成了一个视频上传网上。当时传播的很火,康辉和同事们也看到了,有同事夸他说:“康辉你真牛啊,都没见你犯过错误。”

康辉笑而不语,他心里很清楚,虽然失误率低,但是他也是犯过错误的。

他最严重的一次失误,是在2008年5月汶川地震期间,当时他正持续跟进直播灾区现场。

从凌晨1点直播到深夜,他一组组念着外面传回来的消息,地震中灾区人民的惨状,让他不由自主地喉咙嘶哑、双目通红。

正当他读到各国领导人发来的慰问电时,鬼使神差中竟将“慰问电”读成了“贺电”。

脱口而出后,他汗如雨下,后背发凉,仿佛全身的血液一下冲到头顶。虽然,他及时进行了更正,可他的情绪仍然像蒙上了一层阴影。

直播结束后,没有同事来责问他这次失误,网上的观众也留言对他表示理解。毕竟,整晚加班主持人疲惫眼花都很正常。

可是康辉自己却无法原谅自己。他反复检讨过自己的失误,原因出在不够专注,犯了直播的大忌。

从此,每次直播前,他都会提醒自己,要克服一切困难,专注于新闻内容本身。

作为一名主持人,披着光鲜靓丽的躯壳,但终究是人不是神,身体不适也终究无法避免。

康辉最出名的,是那次“鼻涕门”。那天他正在播《新闻30分》,因为送稿急,编辑没有时间整理,康辉只能独自边整理边直播。

被封“神”,他应得的

因为正在直播,他不仅要不时抬头看摄像机,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还要低头快速整理稿件。

正当康辉播新闻说话的档口,却感到鼻子痒得无法忍受,顿时心生不详预感,他的过敏性鼻炎在这个紧要关头爆发了。

鼻涕不可控制的,随着低头的动作流下来。他一边进行手里的工作,嘴上口播新闻,脑子里不停思考:“该怎么办?擦还是不擦?”

如此严肃的时政要闻,抬手擦就会打破播出状态,不擦的话,鼻涕在演播室灯光下根本无法遁形。他只能偷偷趁说话间隙吸一下缓解流速,可是话筒里的声音却是藏也藏不住。

事后,如他所料,网上的观众们对他的这次失误褒贬不一,甚至有人专门截图上传到网上。

康辉看了之后,心里也不好受。虽然身体问题无法避免,但是身体本就是他们的工具,他很懊恼自己无法调整好身体。这在他心里。等同于犯了不敬业的错误。

偶尔康辉直播时,会不小心带出来一些口语化的词语,或者习惯性的小动作。

他曾向李修平专门讨教过,如何避免这种失误?李修平告诉他说:“要时刻意识到自己在播出状态,遇到类似情况先致歉再改正。”

即使失误再少,康辉也明白自己只是个普通人,不是“播神”。

完美或许不曾存在,但是他一直靠每一次的认真反思、积累和总结,来提醒自己保持敬畏心,降低工作中的失误率。

04

2018年11月15日早上8点,康辉正坐在首都国际机场的候机室里,他马上有个出国任务,领导说:“不能缺席。”

正当他和同事讨论工作安排时,他的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那端响起了姐姐低泣的声音:“妈妈走了,7:15分刚走”。

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康辉感觉到周身冰凉,他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只隐约记得自己对姐姐说了句:“妈妈走了,我和姐姐成孤儿了”。

这次出国,他承担着重要角色,根本无法赶回去送妈妈最后一程。纵然感到揪心般疼痛,他也只能让姐姐独自为妈妈送行。

还有十分钟就要登机了,康辉实在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情绪,冲进洗手间后,才放任自己的眼泪奔涌而出。

被封“神”,他应得的

妈妈这几个月一直缠绵病榻,有时被疼痛折磨的她会无助地说:“不治了,太痛苦了”。

还记得临走前,他去看妈妈,他倔强的让妈妈保证一定要等他回来。可是妈妈只是笑着对他说:“你忙吧,我没事”。

机场的广播一遍遍地在催促他登机,即使万般不舍,他仍然登上了飞机。同行的同事看见他双目通红,吃惊的走过来,他只能哽咽着告诉大家:“我妈妈刚走”。

安全播出大于天,这是铁律,主播康辉不能有私人的情绪。

在这一行,康辉已经摸爬滚打了28年了。现在的他坐到了新闻中心播音部的主任,同事们戏称他为“康帅”。

他被誉为“国脸”,向世界传达着中国的声音。97年香港回归、汶川地震、每一次人代会、每一次国际事件现场,都会有他忙碌的身影。

在所有主持人中,他不是最有天赋的,也不是最优秀的。但他最好的天分便是“永不服输”,无论在职业,还是人生的赛道上,他永远不甘人后。

知天命之年,康辉也常常惑于“何为天命”。

他唯一确认的,便是天道酬勤。

参考资料:康辉《平均分》

— THE END —

☀本文选自一日一度(ID:yryd115),作者:度公子。灼见经授权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都会   中央台   新闻联播   北京   发音   主持人   观众   父亲   姐姐   努力   妈妈   老师   工作   专业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