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600年:1420年,紫禁城最初的样子

朱元璋建都南京,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都居住在南京皇宫中。朱棣是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明成祖在开始的几年也住在南京的皇宫,但他住着不踏实,加上他从小被封燕王,还是熟悉、喜欢北京的生活,从1406年开始在北京修建紫禁城,到1420年基本竣工,1421年朱棣就迁都北京。南京的皇宫就了留都宫殿,直到明亡。

故宫600年:1420年,紫禁城最初的样子

明代皇帝世系图。

除了朱元璋和朱允炆,从朱棣开始的14为明代帝王都居住在北京紫禁城中。

现在的紫禁城和朱棣初建的紫禁城有多大变化?应该不小。最早的关于紫禁城最初的样子的资料只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份《明宫城图》。

故宫600年:1420年,紫禁城最初的样子

《明宫城图》民国十八年(1929年)涉园影印本,南京博物院藏。

此件明代绘制的宫城图描绘了丽正门(后改为正阳门)至玄武门(今神武门)的主要建筑:中轴线上的大明门(今无存)、承天门(今天安门)、端门、午门、奉天门(太和门)、奉天殿(今太和殿)、华盖殿(今中和殿)、谨身殿(今保和殿)等建筑外,以及中轴线两侧的文楼(今体仁阁)、武楼(弘义阁)、东华门、西华门等。除以上建筑外,画面中还可见一位着红衣的明代官员站立于承天门东侧。

从这张图中也不难发现,虽然基本格局还在,但最初的紫禁城和现在的紫禁城差别还是不小的。给对紫禁城做比较大“改造”留下自己深刻印记的当属明代的嘉靖和清代的乾隆。

嘉靖因为是外藩入主,心理是有阴影的,所以他总是千方百计留下自己的印记。他趁着重修三大殿的时候,把三大殿改了名字: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1644年,清军入关。通常,新朝会毁了前朝宫殿,但清初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就用了明代的宫殿,也就保留下了紫禁城。有清一代,对于紫禁城改变最多的得是乾隆,他修建了寿康宫、建福宫和宁寿宫。

民国,也有人提出拆除三大殿,好在被吴佩孚阻止了。

这样,有了现在的紫禁城。

故宫600年:1420年,紫禁城最初的样子

钟粹宫旋子彩画小样 20世纪50年代。

明代早期彩画多为冷色系,以青绿两色为主色,颇素雅。施金量极少,仅在局部位置点缀金箔,这源于朱元璋时期讲究简朴的治国理念。与清代彩画不同,明代彩画所有的纹饰皆采用退晕做法,画面层次丰富,色彩过渡柔和。

故宫600年:1420年,紫禁城最初的样子

明代建筑典型代表——神武门。

故宫600年:1420年,紫禁城最初的样子

明代东西六宫均为二进院,现在景阳宫还保持着明初的格局。

故宫600年:1420年,紫禁城最初的样子

明宣宗行乐图卷(局部)。

朱瞻基为明朝第五位皇帝,他颇事游猎玩好,喜欢在宫中从事各项竞赛活动,并擅长诗文书画,是一位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君主。此画描绘的是朱瞻基在宫中行乐的情景,全图共分6段,朱瞻基便服,坐于御园观看射箭、蹴鞠、抨丸,并亲自持杖捶丸、掷箭投壶。此卷一方面精细地描绘了明代早中期皇帝在内廷的常服穿戴和明代皇宫的楼台殿阁,另一方面真实地记录了宫廷中重要的风俗,是研究明代皇家建筑、服饰以及古代体育活动的重要资料。

故宫600年:1420年,紫禁城最初的样子

神武门唐卡 清代。

故宫600年:1420年,紫禁城最初的样子

装唐卡的匣子。

神武门唐卡存放于神武门明间后檐檩上。唐卡特指藏传佛教或本教题材的卷轴画,作为古建筑镇物较为少见,故宫曾于西华门、神武门梁架内发现,均放置于紫檀木长盒内,但西华门唐卡心已无存。

故宫600年:1420年,紫禁城最初的样子

神武门木合符,清代。

600年,不能“一丝不变”,如今留下的就是最好的。

推荐相关阅读:

故宫半解:太和殿的角兽拉近了看

故宫六百年大展中的金中都、元大都、南京故宫和明中都文物

国博金玉满堂:看皇帝如何简单高效地摆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紫禁城   故宫   太和殿   奉天   西华   乾隆   彩画   南京   大殿   明代   清代   皇宫   北京   皇帝   最初   样子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