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事 | “孙疯子”,一点也不疯

江湖事 | “孙疯子”,一点也不疯

“孙疯子”,一点也不疯

by 何龙苗

世人道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在人往前走的这段长路上,嘲笑的也有,幸灾乐祸的也大有人在,更多的是冷眼旁观。努力也好,放弃也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种的因,结的果,都只能自己承受。

他站在教室两排座位的过道上,讲着自己的经历和期望。座位上,没有多少人理他。不到一百人的教室里,声音显得很拥挤。邻座的舍友说,才多久不见,他变得老了。

我抬头看着他。想起一年前的时候,还是在小教室。他的大嗓门,彰显出一个中年男人特有的生机和活力。那时候,他很严格。每周一文是我们的必修课。连情诗我也是第一次写。我是埋怨过的。我一向只有灵感来时,才肯动手写下只言片语。没有感触的文字没有生命。

我也是和他对抗过的。面对诗歌被要求改动而获取更好的分数,我选择拒绝。我们争执,然后他妥协。他说,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就是这样的。任何时候,不屈服于任何势力。我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恐怕仅仅是年轻气盛,绝不轻易认输吧。

我记得他曾说,自己被学生叫作“疯子”。我当时深以为然。如今,他的声音不减当年。倒是人看起来,憔悴了不少。他一向心怀年轻人,常常给大家打“预防针”,要求正视现实,面对严峻的就业趋势提前做好准备。而他自己也兢兢业业,对待自己的研究工作一直不曾懈怠。

喜欢他的人,各占一半。我看着他憔悴的面容,突然觉得心酸,同时又感觉到了悲凉。一个人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投入到无尽的教育事业中,理解的人太少,自顾自的人太多。最可怕的是,人心冷漠,我们都残忍的对这群倾心相授的人视而不见。

文化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似乎从来没思考过这个问题。但这样的文化现象,我想肯定不是个例。人的生活似乎与环境息息相关。又也许是每个人活着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一样罢了。

外公坐在藤椅上,和我讲起那个年代,读书写字其实是一种奢侈。从他的年幼到教书育人,环境一直都很恶劣。但那会儿,人好像都目标明确,也满怀热情。他一直想给自己整理出来一本人物传记。我能理解。从以前家谱制作开始到结束,我都一直看着他在努力和坚持。家里人偶尔也会不理解他。也是,年纪大了,劳力又费神。而他确实一认真起来,真的什么也不管不顾。半夜因为想起一丁点事,一定要起床写下才继续睡觉。我也有参与到这个过程,制图、打表、整理资料,越看越觉得乱。东西太多,我们常常不知道如何下手。但他一直不曾放弃。年轻人竟不敌一个老年人,我常常觉得惭愧。

文化研究的课上,幻灯片中的年代:宿舍四人围着一张四方桌做着习题,操场上有人端着碗看一旁正进行的乒乓球赛,不算明亮的教室里好多人潜心阅读。而如今,家中老人和小孩儿坐在一起。老人开心的说这话,孩子低头划着手机,时不时的回应几句。到最后,只有沉默。老人眼里欢喜的光渐渐黯淡,只好嘱咐少玩会儿伤眼睛,然后找个借口轻轻离开。沉默的世界里,无声的叹息。我们好像是隔岸观火的路人,城池失火,我们却先在自己的心里浇了水。

是时代变换,科技迅速发展带来的恶果吗?那些满怀热情的人也错了吗?我无从得知正确的答案。又或许,这根本就没有对错之分。毕竟,岁岁年年,人也有所不同。而在我心里,那些被称为“疯子”的一类人,确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人了。

End

关于作者:何龙苗,熊猫微刊签约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疯子   乒乓球赛   会儿   憔悴   世人   沉默   教室   热情   老人   年轻人   声音   年代   努力   江湖   环境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