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难慌不择路?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狠狠打脸现在人…


遭难慌不择路?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狠狠打脸现在人…

一个人处于困境中,要看他怎么因应,而不是听他说什么。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2500字,深度阅读需9分钟,受益终生|

遭难慌不择路?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狠狠打脸现在人…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多趋向功利,攀比心和虚荣心也日益骄纵,更难接受穷困的挑战。


一到艰难关头,很容易为一己之私,就丢掉善良,放弃原则,不择手段。


由此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黄赌毒、诈骗传销、企业缺少人性化、网红无底线炒作、婚姻彩礼攀比疯涨……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要面对社会各种压力,可谓困境重重,如道道魔障。


在这样的境况才,我们应当何去何从?


其实,我们应该学习孔子“在陈绝粮”的精神。


“在陈绝粮”,是孔子一生中最为危机的一次,不仅仅是生命有危机,他坚守的理念,价值观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遇到困境,圣人是怎么做的?我们又会得到什么启示?


1在陈绝粮: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里说: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意思是说,孔子走到陈国时没有了粮食,跟随的弟子都饿病了,无法起床。


子路心里不快,来见孔子说:“君子也会这样穷困吗?”


孔子说:“君子穷困时固守着原则,小人穷困时就不守本分乱来了。”


在陈国绝粮受困,尽管大家饥饿不安,孔子仍然从容不迫。


子路的个性直率,又十分急躁,他不顾师生的礼仪,生气地提出“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这样的抱怨。


穷困是老天爷给人的一道关卡,考验人们因应的态度,促使人们了解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


同样绝粮,为什么孔子和大家的因应态度不相同?这是子路应该深一层思虑的地方,可惜他缺乏这样的修养。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不穷困。


若是一遭遇穷困便胡作非为,岂不是经不起考验,也就是把握不住自己。这种只能处顺境,不能处逆境的人,实际上相当可怕。


君子修养良好,意志坚定。在现实社会上,往往会受到排斥和轻视。但正是因为如此,才更加难能可贵。


把穷困当做一种考试的项目,不但要及格,而且还要使自己获得满意的成绩。


2危困之中见人品:困,德之辨


《易经》困卦说:险以说,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有人说,君子怎么那么倒霉,老被小人困住?


其实我们应该这样想,如果没有被小人困住,别人怎么知道他们是君子呢?


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忠贤,多少好人,都是发起于困境中的。


一个人想有大的成就,必须能屈,才能够谈得上伸,这叫做能屈能伸。


困,是有解脱的办法的,但要透过正道来变通,不可以不择手段。否则就是小人了,小人到最后一定是凶的。


《易经》困卦正是告诉我们,当碰到危险、遭遇困境的时候,要看得远一点,这样自然能看到光明面,然后就能充满喜悦。


当人充满喜悦的时候,就不会昏了头,反而容易找到出路。


“困而不失其所”。就是说我们所应该做的事情,虽然处于困境,但也不能够失掉泰然之心。


尽管这很难做到,可只有这样,才会亨通。所以,“亨”字写在“困而不失其所”后面。


小人会再三讲自己要做一件事,可是一碰到困难,就躲起来,甚至跑掉了,这就是失其所。


一困就失其所,小人;处困而不失其所,君子。


所以,孔子才讲“困,德之辨也”。


“辨”,即分辨的意思。一个人处于困境中,要看他怎么因应,而不是听他说什么。


其实,孔子读了困卦以后,是很清楚这个道理的,所以每次遭遇困境,最后都能通达。


这也是困卦“其唯君子乎”的注解,即能够做到这么难的事情,那这个人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君子。


遭难慌不择路?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狠狠打脸现在人…

3脱困之道: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仅要能伸能屈,看到光明,并且要审慎研判,寻求突破,从而找到解除困境的方法。


困卦大象传说: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泽无水”是什么意思?


泽之可贵,就在于它里面有水。若是长期不下雨,补充来不及,或者用水的人毫无节制,都会导致泽的水位下降。


这时候,如果大家还不理睬,最后泽里面就没有水,而变成一块一块裂土了。


难道真的没有水吗?不是,而是水渗到地底下去了。


君子看到这种状况,就会想到自己受委屈不得志的时候,就像“泽无水”一样。


这个时候小人和君子就能很好地被分辨清楚。小人的做法是放弃这个泽,去找另外一个泽。


现在人多半是这种态度,比如在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上,石油、煤都快用光了,还不知道节省,说什么好不容易买了车,不用汽油,怎么开呢?


所以,全人类都穷于奔命,想寻找新能源,找到后再把新的能源耗尽。这种态度,就是小人了。


小人不会爱惜资源,反正水用完了,还有别的;汽油用完了,也还有别的。


这样下去,人类必然缺乏资源,而且很快就会遭遇到这种困境。


君子会怎么做呢?四个字:致命遂志。


“致”,舍弃的意思。“致命”,就是舍身取义。为了“遂志”,即完成自己的志愿,命都可以不要。


当然,若是一个人的志愿很小,受困的程度也不会那么大。孔子如果只想当一个小官来养家糊口,根本就没有困。


孔子的时代,周朝已经徒有虚名,所有的诸侯一个比一个霸道。孔子看不下去,认为自己不管替哪个诸侯国做事,都对不起天下人。


因此,他胸怀的大志就是要把周室恢复起来,使天下有秩序。这个志向很大,所以他才不断遭遇困境。


幸亏孔子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坚持,才能够一路走下去。


因为孔子所做的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困卦辞里面特别提出两个字,叫做“大人”。


如果孔子不是大人,老实讲他遭遇的那些困境都是徒劳的。既然是大人,不遭受这么多困境,后人怎么知道他这么了不起呢?


因此,我们就很清楚了,困对小人来讲是坏事,对大人来讲其实是好事。


所以,看完困卦以后,我们就知道,当遭遇到困的时候,如果一直提心吊胆,认为会一直辛苦艰难下去,那就是不了解困卦的道理,或者自身的品德修养欠缺。


要知道困只是暂时性的,我们很快会有脱困之道。


所谓脱困之道,其实讲起来很简单,就是八个字: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行得通就行,行不通就停止。“止”不是放弃,只是休息一下,而休息一下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君子要承认自己所做的事情一定会有很多阻碍,但是不能遇到困难就改变初衷,要坚持、奋斗下去,因为终究是会脱困的。

遭难慌不择路?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狠狠打脸现在人…

总之,人生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事物上升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种种困境。


当遭遇困境时,最重要是坚持正理,守住内心的诚善,不为外物引诱所动,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现实。


另一方面要寻找时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主动采取有效的行动。


从而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破。


切记,在困难面前,信仰就是因为相信,才能看见。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困境,实现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飞跃。


遭难慌不择路?孔子“在陈绝粮”的故事,狠狠打脸现在人…

本文策划:贾欧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Y经的奥秘完整版+Y经的奥秘2(共2本书) ¥9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孔子   易经   慌不择路   穷困   光明   因应   奥秘   汽油   君子   修养   小人   无水   困境   大人   态度   事情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