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快乐不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你总是快乐不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


有钱我也快乐,没有钱我也快乐,有工作做我也快乐,哪天失业了我也快乐,这样的心理状态叫随遇而安。

「曾仕强每日箴言」

|全文共3000字,深度阅读需10分钟,受益终生|

为什么你总是快乐不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

快乐,似乎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一种情绪。


谁都希望过上快乐的生活,但是每个人对快乐的定义却不一样。


有人认为有钱就是快乐,有人认为健康就是快乐,有人认为山珍海味就是快乐,有人认为事业成功就是快乐……


其实,这些只不过是一时的快感,有些人金钱满屋却依然空虚寂寞,而有些人穷困潦倒却笑口常开。


人人都希望快乐,但是大多数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


因为我们重视科学,而快乐却是一门艺术,一种智慧,一项修养。


科学只能满足身体的需求,而快乐与否?则是心灵的感受。


很多人把快乐寄托在身体上面,这种方向性的错误,使得科学越发达,物质文明越进步,人们越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如何获得真正的快乐?为什么明明知道活着要快乐,但又总觉得快乐不起来?


其实,孔老夫子早就在《论语》中为我们指出了答案。


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


孔子要我们做一个快乐的人,所以在《论语》开篇就提出:


“学天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这三句话,就是我们所说的“孔门三乐”。


做人,应该培养这三种乐趣,来增进自己的修养,并使和自己有交往的人,也获得安宁,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这三句话具体讲什么呢?


01

学天时习之,不亦说乎?


向自然学习,以自然为老师,在生活中实践,并养成习惯,不是很喜悦吗?

“时习之”,“时”,就是时常、不时、常常的意思。

那“习”是什么意思?一般人说习就是温习、复习。没错,但这个层次很低。


这里的“习”,应该解释成习惯。习惯怎么养成呢?就是要去做。


向自然学习,懂得道理还不算懂,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实践,做得出来才算懂;做不出来,还要继续学。


可见,这第一句话,有知行合一的味道。


我们常常讲,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到自己知道,但就是做不到。那就是学习没有效率,没有效果。


从现在开始要记住,只有做得出来,才算学到,我们是一个重实践的民族,实践远比了解要重要。


为什么你总是快乐不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

0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这里讲的是远方的朋友。若是隔壁的朋友过来,你每次都乐,那就惨了。


他天天来,你一吃饭他就来,你也乐不起来,还会翻脸。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古人的用心,不是现代人所能够比拟的。


当人穷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朋友来帮忙。但是穷困的时候,是没有朋友的。


一个人很有钱的时候,朋友一大堆。一旦没有钱,朋友突然一个都不见了,这才是事实。


所以越是穷的人,有远方的朋友来,越要张罗,这样朋友才会再来。


他多来一次,你才有希望,否则没有人解救你,我们把这些道理一推敲,大家便知道了,这叫做人情世故。


圣贤的用字,非常讲究。


“学天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是什么?“说”又是什么?


“乐”是表现出来的;“说”通“悦”,是不表现出来,看不见的,内心的喜悦


有的事情可以表现出来,有的事情不适合表现出来。


“学天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就算你养成好习惯,也不能到处去炫耀。别人看见你有好习惯,向你学习,这才是道理。夸奖自己的话,那是不对的。


“有朋自远方来”,为什么要表现出来?大家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了。有朋友来了,你只是内心很高兴,脸还是臭臭的,他就会感觉到你根本就不欢迎他。


一个是内心不张扬、不表现,一个是再怎么样都要表现出来,各自有各自不同的情况。这就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了。


为什么你总是快乐不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

0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认识你,不知道你有多伟大,不知道你有多大贡献,但是你一点不生气,一点不高兴都没有,不就是一位品德修养良好的君子吗?


这就叫做平常心。

“这种人连我都不认识,是不是没有读书呀”,你这样想,心里会不愉快。


凡是生怨,凡是生恨,凡是发脾气,其实最大的受害者是自己。


什么叫生气?就是别人犯了错,结果由你承受。


做人分四种:小人、君子、圣人、大人。最低层级的叫做小人。


小人不等于坏蛋,而是说道德修养比较差,他有时候是不懂,不是真的故意冒犯你。


他只要开始觉得品德修养很重要,然后开始“学天时习之”,改善习惯,就进入君子的行列了。


君子修养得非常好,越来越好。大家都觉得,应该以你为榜样,向你学习的时候,你就变成圣人了。


圣人只是学问好,品德好,但他最后只能站在那里,让大家瞻仰瞻仰。


真正的大人是了不起的,有救世、救人的能量,但是大人不是人人可以做的。要有那个机缘才行。


孔子最后觉悟到,自己就做圣人好了。谁是大人?周公。可是周公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可见都有利弊。


做人不是要别人知道、让别人追捧,而是以平常心,时时刻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那不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如何获得真正的快乐


孔门三乐是令人向往的,看似容易,其实不易。


那么,对当下的我们而言,想获得真正的悦乐,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01

活到老学到老,人生要不断长进


为什么?因为时是经常在变动的,你只要赶不上时代,你就落伍了。


当然,如果再深一层讲,人在没有完成你这辈子的任务以前,你是在为这辈子而学习。


你如果发现你这辈子的任务做得差不多了,那你就应该为自己的下一辈子学习。


就是退休以后,也要考虑为自己下一辈子,打好更高的起点。


我们今天,年老的人只知道替自己的孙子辈做些什么,却没想到要为自己的下辈子做些打算。


所以我们现在有些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可他自己认为对,老怪别人,造成很多不和谐。


我们每个人,有待学习的地方真的太多了。活到老,学到老,大部分是为这一辈子,但是总要留下这么一小部分是为了下辈子吧?


“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告诉我们人是轮回的。


《易经》里面讲一切要循环往复,其实也是轮回的观念,叫作继旧开新,革旧鼎新。


学问要连在一起想,不要用线性的思考方式。


人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赶上时代,做一个时时刻刻受欢迎的人。


02

要做到有一些知心的朋友


人应该做到有一些知心的朋友,他们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到来,而不是那些酒肉朋友,吃完喝完拉倒。


所以这个“朋”,其实相互吸引的不是酒肉,而是你本来的本事,本来的那种本性。


这样的朋友,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到你这儿来,你再粗茶淡饭,他都觉得收获很大,这就不容易。


当然,刚开始可以用一些物质方面来招引他,使他想来,后来慢慢转化成精神方面的。


他到你这里来,再累也不觉得累,吃得再不好也觉得甘之如饴,这就不一样了。


有精神方面的契合和交流,有精神层次的志同道合,才是真正知心的朋友,才能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提供真正的帮助。


这岂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03

如果生逢其时,可以发挥你的才能,那就不要推辞


孔子讲的理念就是:邦有道,如果你没钱没势,那你很丢脸;但是邦无道,你有钱有势,那也很丢脸。因为人要知进退。


当国家安定繁荣的时候,你不出来,那你一定有问题;但是当国家乱七八糟的时候,你出来,那更有问题了。


一阴一阳之谓道,人要懂得衡量自己,衡量什么?衡量大环境。


在这个大环境下,待时而动,选择适合自己走的路。


这些,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所以要一步一步来、一步一步提升,修己以安人。


儒家告诉我们,人应该快快乐乐地生活,而且还要做个无条件快乐的人。


但是,现在的人总是给自己太多的要求,太多的条件。


没有钱怎么快乐?衣服穿得少怎么快乐?人家有的我没有怎么快乐呢?


一个人只要有条件了,就不可能快乐,因为你的条件不可能一直都获得满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切都在演变,而且你无法控制,怎么可能一辈子都不出差错,怎么可能一辈子都满足?


所以,最好的是能去主动选择快乐。


快乐跟钱财、跟命运境遇这些外在的条件没关系,而是你自己心态的自我调整。


有钱我也快乐,没有钱我也快乐,有工作做我也快乐,哪天失业了我也快乐,这样的心理状态叫做随遇而安。


穷,有穷的乐观。富,有富的乐观。


你有机会当官,有当官的乐趣。再怎么样就是没有机会,也要有自己的乐趣。


当然,达到这样的状态很难,需要有很多的智慧,但是我们要尝试朝这个真正获得快乐的方向努力去做。


因为这样,你的身心才能长久处于轻松快乐的状态。那才是真快乐,也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为什么你总是快乐不起来?调整好自己的心境,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论语的生活智慧(修订版) ¥57.6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论语   孔子   快乐   有朋自远方来   天时   品德   圣人   君子   修养   心境   大人   事情   状态   习惯   智慧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