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苏轼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这一说法?

李白一直被冠以天才诗人,放置在体系之外,在云端里。大家只知道李白诗好,但他的诗好在哪里,好到何种程度,如何度量,如何解构,深究的人并不多。因为无法接近,所以干脆放弃接近。

大部分人一提到学李白,几乎都是“你要学谪仙人?你有他的才华吗?算了吧,没有用的。”

当然这可以视为一种吹捧,但事实上,这样的吹捧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有害处的,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种劝退。

如何看待「苏轼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这一说法?

人们无法接近李白。

因为无法接近,就不会形成稳定的认知,就会出现误会,产生假象,形成骗局,在各种无法厘清落实的朦胧体会里,李白作为一名诗人,他的诗学却被放逐、被拒斥,他的诗歌真相,从未落定,他的诗之桂冠,也从未戴稳。

其实诗人自己一语成谶,他说:

美人如花隔云端!

美人隔着云端,看不真切,你可以把她想象的很美,世无仅有;同样也可以不屑一顾,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千年,李白总被不断贬抑却又没遭到什么实质性伤害的原因。

如何看待「苏轼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这一说法?

对着一朵云举枪,你是伤不到它的。

再如目前最广为采用的文学史上如此评价李白:“李白作品的艺术个性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一位旷世奇才,具有不可更替的不朽地位”

文学史不怎么会用“独一无二”、“不可更替”、“不朽”这些词去评价一个人,因为对于那些青史留名的诗人们来说,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文学史要记录的,就是他们每个人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又不朽的那一面,所以你显然不好直接用这样的词去评价一位诗人。但是偏偏,这些词就被理直气壮地放到了李白身上。

这充分反应了一件事:其实大家不知道怎样评价李白。

如何看待「苏轼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这一说法?

在别的诗人那里,大家总能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如分析杜甫,学者们会大谈他的“诗史”、谈他写诗的广度、炼字的深度、谈他的细节、谈他的诗坛影响力、谈他的忠君爱民的情操……

而谈到李白,哪怕是最严谨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感性化,开始使用不着边际的词汇,大谈感想心得,例如“李白是天边的一朵云彩”、“李白这样的诗人是不可重复的”、“李白是天上的明月”,开始失去分析。

甚至见过一个离奇说法: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流动性、音乐性,这也意味着有些话说出来时,可能李白自己都不在乎它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他满足的是生命的喷发。今天的人对此很是着迷,但是我们学不会。这是李白生命里带出来的,他的诗歌就这么“喷”出来,这是他写作的一个特色,我称之为“无意义言说”,就像音乐似的,它就是一种情感。(西川)

连无意义言说都用上了。

再一次体现了:大家真的不知道怎样解读李白。

如何看待「苏轼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这一说法?

很多人拿李白去pk其他诗人(当然我一向认为这很无聊),其结果往往都能给你打成五五开,你今天和苏轼比,五五开,明天和杜甫比,还是五五开,后天去和白居易比,哪怕和李贺比,我估摸着结果也都差不太多……你没有什么板上钉钉的证据证明李白的诗更好,而其他诗人呢,都不敢说自己的诗比李白还好。

当一个语文老师说出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而苏轼是一整片星河的时候,就说明他是把苏轼作为了度量李白的标尺,那么李白能被苏轼度量并落实的那一部分,也就只有一颗流星了。

但如果反过来呢?以李白作为标准度量苏轼?

——哪有这种操作?

李白的标准是个什么标准?

人间迷惑

为什么觉得李白被低估。

不是觉得李白的荣誉不够、名声不够,李白最不缺的就是这个…

如何看待「苏轼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这一说法?

但那是诗人李白,却不是李白的诗。李白的诗歌更多的时候是被诗格化了,去成就了他自身,而非以诗学的形式回归诗歌本身。

这正是李白的特殊之处。

他的诗歌被划为浪漫主义,不像现实主义那样可以落到地面上,由一个个具体的事实来承载。而他本人的人格又与诗格高度统一,他以整个人生践行着他的诗歌品质,于是从他诗歌中生长出的诗歌形象,就无可避免地与他本人合二为一。

但显然李白并不是靠自身人格魅力和气质加成走到今天的,因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气质,也恰是他自己用诗塑造出来的。

换言之,人们眼中的、所喜爱的其实是诗人塑造的李白,却不是李白本人。

但是这样一来,拿什么还给诗歌呢?

学界并没有真正找到解读李白的方法,现在的文学理论也根本覆盖不了李白的诗歌。

比如学界喜欢说影响力,影响力这个东西看似有道理,实则很玄乎。所谓影响力大抵是模板的可用度。但有的人根本不把精力放在创新模板上,他就很难被后世学习。

如何看待「苏轼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这一说法?

李白的诗很正,同时又很邪门(他邪门的地方先不谈)。看着天马行空、想象力纵横,一字成天险,实则毫无技巧可言。

比如李白的绝句(并没有说是所有诗歌),大都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首诗有什么技巧吗?没有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同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地点人物事件抒情,可能少交代个时间吧。但没关系。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人物不清楚是谁,就写谁家。

如何看待「苏轼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这一说法?

别人学李白怎么学?搁现在要人写诗老老实实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他打死都不干啊。这怎么能不玩点花样呢?岂不是白瞎了我作为一个写诗的人的逼格?

就算有人愿意这样写,也没人会觉得他是跟李白学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抒情,从小学起老师就这么教你,这是最基本、也最正统的路子,这事儿你用的着跟李白学?

李白的影响力显然不是在这种地方。

如果说有一个人适合当尺子,这个人可以是杜甫可以是苏轼可以是各种人但绝不是李白。

李白的价值从未得到过充分挖掘,更遑论去作为标尺度量他人。

宋代千家注杜,一家注李,成为一大文化现象。无数名家盖棺定论:“杜诗可学,李诗不可学”,所以你放着就好。

千百年下来,杜甫被一些人放在了诗歌标准的位置,被反复运用、挖掘、深化、结脉为网。而李白还是那个云雾烟霞中的美人,是千秋诗歌梦,是你得不到的水中月,镜中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李白   诗学   杜甫   星河   度量   云端   抒情   诗人   诗歌   影响力   流星   说法   地点   评价   事件   人物   时间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