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儿童心理专家佐佐木正美:孩子要娇惯、要有求必应

文|诺妈育儿日志,公众号同名(此文为原创,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最近看了佐佐木正美老爷子的书《孩子永远“惯不坏”,关键你要这样带》,他的育儿观彻底震撼了我,令我深深折服。


已经80多岁的佐佐木正美老爷子是一位拥有超过45年儿童心理临床经验的儿童心理专家,

治愈过上万家庭的育儿问题。


他著有数部家教经典书籍,在日本,他的书籍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在读的家教经典。


《孩子永远“惯不坏”,关键你要这样带》这本书是他写给拥有0-9岁孩子的父母们的育儿书,倡导娇惯、宠爱幼儿期的孩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立的原动力基础。

45年儿童心理专家佐佐木正美:孩子要娇惯、要有求必应

过度保护与过度干涉


作者认为“过度保护”是孩子自立的原动力,建议读者们都能够做到“过度保护子女”。


而“过度保护”就是对孩子有求必应。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疑问:对孩子有求必应?那不成溺爱孩子了吗?


当然不是,因为很少有家长能够做到“过度保护”,也就谈不上溺爱了。


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孩子形形色色的需求都要尽量满足:“抱抱”、“陪我玩”、“背背”“我要吃这个”、“我想看那个”……

45年儿童心理专家佐佐木正美:孩子要娇惯、要有求必应

作者认为,不管孩子的要求是什么(触犯原则性问题除外),家长都可以尽量去满足,而且要是心甘情愿地去满足孩子


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是真心疼爱自己的。


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和呵护,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去做事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


也就是说,孩子通过被娇惯,被宠爱,获得“自己值得他人的关怀和爱护”的感觉,即配得感,才能建立起自信,这也是将来孩子自立行为的原动力。

45年儿童心理专家佐佐木正美:孩子要娇惯、要有求必应

娇惯、宠爱孩子并不意味着让他吃喜欢吃的东西吃个够,看电视看个够,玩游戏玩个够,而是指父母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按孩子所愿,恰如其分地放在他身上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会不会变得很自私:只关心自己,不把别人当回事呢?对孩子百依百顺会不会养出来一个啃老族、白眼狼呢?


作者认为,完全不会。一个孩子只有经历过被呵护,被宠爱,才能学会如何去爱他人。对孩子有求必应,孩子也会投桃报李。

45年儿童心理专家佐佐木正美:孩子要娇惯、要有求必应

不过大多数父母根本做不到对孩子“过度保护”,反而是“过度干涉”比较多。


过度干涉是指过度逼迫孩子做他们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以“为你好”等理由或仅仅是父母自己的爱憎来干涉孩子。


想要区分二者,只需思考一下:孩子当下的行为是“他/她想要如何如何”还是“我想要他如何如何”就可以了。


“过度干涉”有:过度评价(过度表扬、过度批评)、过度期待等等,会使孩子变得敏感、太在意他人眼光、自我否定等。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源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对别人妄加干涉。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父母子女之间。

45年儿童心理专家佐佐木正美:孩子要娇惯、要有求必应

有些父母把孩子的课题视为自己的课题,却忽略了,父母再怎么背负属于孩子的课题,孩子依旧是独立的个体,不可能完全按照父母的所思所想去生活。


“过度干涉”孩子的父母,把太多精力和心思放在了孩子身上,长此以往就失去了自我。


而被父母“过度干涉”的孩子,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去生活,慢慢地,也有可能失去自我。

45年儿童心理专家佐佐木正美:孩子要娇惯、要有求必应

人际关系好,亲子关系才能好


作者认为:人际关系不好的人,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比较费劲。正如一个不幸福的人,很难带给他人幸福。


作者建议妈妈们走出家门,广结善缘,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和谐起来,让自己先幸福起来,才能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让这个家庭都幸福起来。


这个观点我是深有体会:不得已成了全职妈妈,交际陡然变窄,注意力也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但是与孩子的关系却不如以前融洽。


付出了更多,却没有得到预想中更亲密的亲子关系,都源于失衡的人际关系和焦虑的心态,对孩子的关注“过度”了。


毕竟,亲子关系也属于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没有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那么也很难建立起轻松愉快的亲子关系

45年儿童心理专家佐佐木正美:孩子要娇惯、要有求必应

孩子越乖,家长越要警惕


家里有乖孩子的,家长省心,他人也羡慕。但作者却认为:孩子越乖,家长反而越要警醒,因为孩子很有可能已经产生了问题。


越是被呵护、被娇惯的孩子,在父母面前反而越肆无忌惮,他们可以很自然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也不太在意他人的眼光。


而越是被苛待的孩子,反而有可能会越乖,“乖”不是孩子的天性,活泼、爱玩甚至无法无天才是孩子的天性。


“乖”孩子在意他人眼光,在意父母评价,敏感、小心翼翼,希望通过自己“乖”的行为来获得父母的关注和他人的赞扬。

45年儿童心理专家佐佐木正美:孩子要娇惯、要有求必应

正确的事“过度”了也会有副作用。


孩子乖,是父母的幸运。但当孩子太乖的时候,父母就要警惕了,要多给孩子关爱和呵护,通过孩子“乖”的外表,去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


幼儿期对孩子的宠爱和呵护是培养孩子社会性、情感共鸣性、自律能力等重要属性和能力的基础,让我们给孩子满满的爱,用爱帮助孩子成长。


【今日话题】:你认同对幼儿期的孩子有求必应吗?


诺妈,学习型妈妈,分享育儿干货,关注我,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孩子   有求必应   老爷子   原动力   溺爱   自立   人际关系   课题   眼光   身上   幼儿   家长   父母   心理专家   儿童   家庭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