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校不愿接收自闭症孩子,只是因为没有特教老师吗?真相让人泪目

阿牛520

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6岁学龄前的康复训练是至关重要和受到政策扶持的,然而一旦到了7岁学龄之后时要进入普校,却又变得异常艰难。

这种艰难如微电影《喜禾》中上演的一样,要么是老师觉得这个自闭症孩子太闹腾、不遵守课堂秩序而扰乱教学,要么就是普通孩子的父母觉得自闭症孩子有攻击性和危险性会伤害到他们的孩子,就联合起来联名抵制,从而将其隔绝于普校之外。

普校不愿接收自闭症孩子,只是因为没有特教老师吗?真相让人泪目

(图片来源:微电影《喜禾》剧照)

所以,最终的结局就是,目前对于国内的自闭症谱系儿童来说,他们哪怕通过了学龄前的康复训练,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进入普校后,也会因为一些不同于普通儿童的“异常行为”及“不合规则”的举止被迫休学。能够顺利入学的自闭症儿童真的是寥寥无几。

那么,究竟是普校没有特教老师能教会自闭症孩子,还是普校没有足够的资金特惠这些自闭症孩子?

当然,这些原因都是客观存在和短期内无法真正彻底解决的。然而,更重要的一点原因则是因为,从社会大环境来说,自闭症群体依然被定性为“精神病”、“残疾人”,因为觉得是“精神病”,就会有攻击性和危险性,就应该去精神病院,因为觉得是“残疾人”,就觉得他们应该去培智学校或者特殊教育学校。

普校不愿接收自闭症孩子,只是因为没有特教老师吗?真相让人泪目

(图片来源:微电影《喜禾》剧照)

这种错误的认知不仅对于一无所知的社会大众来说是可怕的,甚至对于教育行业的普教老师来说,他们的认知也依然停留在一知半解,更重要的是以分数定优劣的现行教育体制下,那些自闭症儿童中的90%根本不可能考取更好的分数,高功能自闭症也是少数中的少数,所以“多一个残疾人不如少一事”,这就从意识层面直接回绝了自闭症儿童进入普校。

另一方面,一部分自闭症患儿的确存在踢打、抓人、咬人、攻击同学等行为,在普教老师眼中,他们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故意违反校规的捣乱行为。

自闭症患儿父母的解释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普校老师根本拒不接受这种说法,在他们眼里,自闭症孩子都是一个固执、倔强、反抗权威的孩子,他们的意图就是想方设法来降服孩子,而熟悉的方法,与驯兽师训马并无两样。

而更致命的一点则是,这些普校的老师并未曾帮助过这些入校的自闭症儿童。据很多案例反馈,几乎所有普校的对应政策就是:首先关注对自闭症儿童行为的控制,这是头等任务;沟通没有那么重要。

这就直接导致,他们的干预完全是南辕北辙的。

如果普教老师及其他普通孩子家长从根本上误解了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不论他们的用心如何,这种伤害都是不可避免的。

再追问这一切是如何造成的?

答案就是:包括普教老师、部分星爸星妈在内的照顾者忘记了追问原因,没有问“自闭症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既不用心聆听,也不仔细观察。他们从来不站在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味简单地试图控制儿童的行为。

而不仅在普教,乃至于在自闭症特教行业,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评估方法,即根据一个缺陷清单来诊断自闭症,目前已成为一个常规的标准。如果孩子表现出一些被视为“有问题”的行为,又有一些典型的特征——沟通障碍、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困难、局限性的兴趣和行为,包括重复的仿说(所谓的“回声言语”)、刻板地摇晃身体、拍打手臂、旋转等,人们就会断言:这个孩子有自闭症。

采用这种方法做诊断,就意味着把孩子定义为他的缺陷的总和。怎样做才能最好地帮到孩子呢?通过干预来控制或消除这些行为,一味地阻止“这不行”“那不能做”,由此而来的判断标准就成了要尽量让孩子看起来像正常人一样。

这种看起来像,其实对于普教老师来说,他们只是强行阻止了自闭症孩子的“不正常”行为,并没有改善乃至干预。

所以,普校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无异于又陷入了一个死循环。这种方式无法实现对自闭症儿童的理解,也无法真正提供有效的支持。这样的做法,就是把自闭症儿童视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需要理解的人。对自闭症儿童的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都没有了,也就根本无视他们作为个体“人”的感受和体验,包括设身处地地倾听,对自闭症儿童试图表达的意图的密切关注,了解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和替代行为表达的意义,从而对于自闭症儿童的人际沟通统统不在考虑和干预的范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普校老师如果做不到以上行为的重视和对自闭症干预的正确做法,自闭症儿童进入普校无异于是加重了他们的症状。

普校不愿接收自闭症孩子,只是因为没有特教老师吗?真相让人泪目

(图片来源:微电影《喜禾》剧照)

普校老师和部分患儿家长的这些错误做法,一方面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应对及干预,一方面则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追问过患儿行为背后的具体动机和行为模式后面的根本原因。

比行为干预更有效、更合理的做法是追问原因:自闭症孩子为什么要摇晃身体?为什么要把玩具摆成一排?为什么在特定的时间做特定的事?为什么总是在眼前摆手?为什么有些行为出现在课堂上,而有的在课下?为什么总是生气以及重复某些话语?

普校不愿接收自闭症孩子,以上原因林林总总,表面看是因为没有特教老师和干预手段,本质则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去追问行为背后的具体动机以及根据动机来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

“一棍子打死一群人”以及“拒绝就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普校对待自闭症儿童来说,无异于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

对于自闭症患儿及家庭来说,何其悲乎!又何其无力啊!

来源:蜗牛世界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自闭症   特教   老师   孩子   攻击性   危险性   残疾人   剧照   精神病   动机   真相   做法   来源   原因   儿童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