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婴幼儿分离焦虑?5个方法亲测有效

如何缓解婴幼儿分离焦虑?5个方法亲测有效

最近每天早上,皮卡丘醒来看到我,都会说“妈妈抱抱~~”

“妈妈要上班啦”

“就抱一会儿~~”

看着他楚楚可怜的小样儿,老母亲心都化了,哪有不抱抱的道理。可说好了抱一会儿,实际上拖到要迟到了还不肯下来。

晚上下班回家,皮卡丘变身小尾巴,跟在妈妈屁股后面,不管是厨房还是卫生间~一眼看不到妈妈就会暴风骤雨般嚎啕大哭~

很多宝妈面对这样的场景束手无策,喜忧参半。喜的是小人儿对自己有深深的依恋,忧的是宝宝持续的哭闹让自己不能安心工作,心挂两头。着急,担心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安抚焦躁不安的宝宝。

什么是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宝宝与妈妈或主要养育人分离时发生的不安,烦躁,哭闹等情绪。分离焦虑出现及消失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第一次分离焦虑一般在 10~12 个月龄出现,也有的宝宝早在6个月就会出现分离焦虑,12~18 个月达到顶峰,18—24 个月逐渐平复。第二次分离焦虑,出现于3岁左右入园之前或刚入园(详见怎样才是幼儿园的“正确打开方式”?)。

为什么会产生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宝宝对妈妈的情感依恋,另一方面是由于婴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受限,没有产生「客体永久性」的意识。客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ce), 亦称“客体永恒性”,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J·皮亚杰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儿童可以理解物体是作为独立的实体而存在的,即使不出现在眼前,物体也是存在的。而对于还没有发展出「客体永存性」的婴幼儿来说,他们认为物体看不见了,就是真的消失了,看不到妈妈就是妈妈再也不见了,他还不能理解妈妈会再次回到自己身边,自然而然地会产生焦虑情绪。婴儿一般在18-24个月才会形成客体永久性的认知,这也解释了2岁之后的宝宝分离焦虑逐渐平复的原因。

如何缓解婴幼儿分离焦虑?5个方法亲测有效

如何应付宝宝的分离焦虑?

1.出门前留出一些时间,做简单的告别仪式,不要不辞而别。偷偷离开只会加重宝宝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下次分离时更加粘你。告别仪式后果断坚定地离开,不要拖泥带水,拖延的时间越久宝宝越焦虑。

2. 告诉孩子你去干什么,何时回来,并且说到做到。以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告诉他你何时回来。如果你知道你会在下午3点前回来,可以这样说:“你中午睡觉醒来妈妈就回来啦”,而不要直接说“我会在下午3点回来”,宝宝还没有时间的概念。如果你要出差3天,可以告诉宝宝“过3个晚上妈妈就回来了“。

3.转移注意力。婴儿的注意力很短暂,可以用玩具、游戏、食物等暂时转移宝宝注意力。

4.平时多玩儿躲猫猫游戏。妈妈可以拿一块手帕挡住自己的脸,再忽然拿开;或者当着宝宝的面把他喜欢的玩具藏在手帕下面,让宝宝自己掀开,引导宝宝认识“东西虽然不见了,但并没有消失”,逐渐理解客体永存性。主要是针对一岁以下的宝宝。

5. 克服分离焦虑,最根本的是和宝宝保持互动,建立稳固的信任和良好的亲子关系。


【后记】分离焦虑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正常的情感体验,妈妈们要做的是正确引导并妥善处理宝宝的情绪,理解并接纳宝宝的情绪,给予他更多的爱,让宝宝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婴幼儿   焦虑   客体   永久性   手帕   物体   会儿   认知   注意力   婴儿   不安   情绪   妈妈   宝宝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