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作为父母,你有没有真正做到和孩子开诚布公的交流?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想必多数父母都没有做到吧!

在家庭中,

我们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实际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孩子具有独特的思维,他所想跟我们所要求并非完全统一。

尤其是当我们因为工作压力或者生活琐事羁绊时,更容易让我们拿出“权威”来压制孩子。

至少从短暂的效果上来看,

“权威”压制很有效,

孩子唯恐受到伤害,

促发自我保护机制,

从而顺从我们。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时间久了,

孩子就会逐渐麻木这种“权威”方式,觉得我们的“本事”也就是这样,

要么变得极其叛逆,

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

殊不知,

我们因为生气,

利用“权威”压制孩子时,

很随意地会说出一些讽刺挖苦的话语,

我们可能会觉得只不过是随口一说,

但是孩子可能一直记住这些话,心灵上受到伤害。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我们往往过于忙碌,

没有时间教孩子为培养好的品格而学习社会和人生技能。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时,

我们大多数人只是“责备”孩子,

而不是从我们自身去思考,承担我们应尽的责任。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其实,

我们应该做到工作归工作,

生活归生活,

不能把工作和生活混为一谈。

要知道,

在孩子犯的大多数错误中,

我们都难辞其咎。

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我们常常用父母的“权威”压制孩子,

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

也可以说,

孩子的反叛情况出现是我们养育者的原因造成的。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为什么要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我们要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鼓励孩子对我们不要有所隐瞒。

我们要时刻留意孩子行为的变化,

比如很容易哭泣,易怒,不讲理等,这些行为可能是他害怕,沮丧的信号。

如果我们丝毫不管这种信号,一直批评孩子或者不搭理他,

这样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并非受到重视,

甚至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造成的结果就是:

孩子可能不会向我们吐露真实的想法,

也有可能向我们征求意见时表现出唯唯诺诺,犹豫不决,

甚至误解我们向他传达的一些建议。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同情不是“可怜”,只是要向孩子传达我们感同身受。

如果此时告诉孩子我们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分享一个我身边的真实案例来讲述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下班回到家的我,赶上妻子和女儿的冲突爆发。

事情的经过其实很简单,

就是我妻子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孩子在玩耍水杯,

妻子不停地叮嘱孩子一定要小心点,不然杯子会碎的。

最终的结果大家可能都知道了,杯子碎了,孩子被批评了。

妻子生气地对孩子说:

“都告诉你很多遍了,会碎的会碎的,不听,现在碎了吧,上一边儿玩去。”

孩子气鼓鼓的“哼”了一声。

妻子正在气头上,听见孩子的“哼”声,火冒三丈的说:

“我天天打扫卫生那么辛苦,不帮我就算了,竟给我添乱,自己清理干净去。”

孩子躺到沙发上也气冲冲地回答:“就不去。”

我对妻子说:“你先平静下,我来和孩子沟通。”

第一步,

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我来到孩子身边,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友善的语气说道:“我相信妈妈批评你,你会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

孩子抬起头,望着我。

第二步,

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我接着说:

“每个人受到批评的时候都会感觉到很难过,爸爸记得在和你这般大的时候,有一次把杯子打碎也受到了奶奶的批评,不止是批评,爸爸的屁股还受了点委屈呢。”

孩子这时候的状态明显有点好转,

她感兴趣地问我:“奶奶打你屁股啦?我只不过不小心把杯子打碎了,其实我也不想的,不过妈妈没有打我的屁股。”

第三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我回答道:

“是啊,因为我做错事了,可是奶奶打爸爸的屁股是不对的,我也不想打碎杯子啊,可是最后的结果杯子确实是被我打碎了。

奶奶和妈妈其实是一样的,她们都有自己的计划,因为我们把杯子打碎了,会增加她们的家务量。

杯子碎了,是不是要打扫?

你看妈妈到现在原本的家务还没有完全做完呢,是不是可辛苦,

妈妈其实真的很愿意陪你一起玩耍的,只不过暂时还没有时间而已。”

孩子离开沙发,看了一眼仍在做家务的妈妈,

转过来告诉我:“爸爸,要不然我们把打碎的杯子收拾一下吧。”

我高兴的来到孩子身边,一起打扫碎玻璃。

第四步,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清扫结束,

我对孩子说:“你看能不能想一个办法,免得以后妈妈做家务的时候我们犯了错避免受到批评呢?”

孩子想了想,回答道:“要不我自己玩耍或者和妈妈一起做家务?”

我认可的点了点头,说道:“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事后,妻子忙完家务,来到孩子身边,

对孩子说:“宝贝,妈妈刚才有点着急,不应该责备你,我想你也不愿意把杯子打碎,妈妈很高兴你能和爸爸一起把碎玻璃给清扫干净了。”

到这里,案例还没有完全结束。

妻子带孩子去超市购物,孩子在杯子展览架前徘徊了一会,妈妈问她原因。

孩子说道:“妈妈,如果杯子不是玻璃的,是不是就不会被不小心打碎了。”

最后,

孩子向母亲征询什么样的杯子不容易被打碎,

选购了一款她所喜欢的迪斯尼公主卡通不锈钢水杯。

作为养育者,我们和孩子沟通一定要注意方法,控制情绪。

不能因为生活琐事或工作压力把怒气扯到孩子身上。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

我们非常理解他的行为,

在孩子情绪稳定时,专注认真地告诉孩子发生的事情存在哪些问题,

同时鼓励孩子说出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并且给孩子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最终达成一致!


“权威”压制孩子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该如何开诚布公地与孩子交流

我是“陪我伴你”

分享最实用的原创育儿经及成长记

我伴你成长

你陪我变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开诚布公   权威   孩子   长久之计   水杯   杯子   家务   奶奶   说道   屁股   批评   妻子   爸爸   身边   妈妈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