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前世今生:老“姜”出马,一统“姜”山

下得厨房操弄美食的大神几乎每天都离不开葱姜蒜三剑客,今天就来聊聊其中之一的姜客。


“姜”的前世今生:老“姜”出马,一统“姜”山

厨房里,超市买的生姜没等用完,总是烂掉其终,不知何故?坊间总有一种说辞,说是喷了什么什么,这姜就不会失水,分量就重了,但这姜最后没保“晚节”----姜变质了是事实。于是,想自己种几棵试试,收获的生姜能否经“久”耐用?

想起这已经六月,错过了三四月种植时间,但还是想试种,这也是看官见到下面图片中,挖出来的姜那么小个的原因了。

现在的中餐料理,如果没有生姜,那是无法想象,腌鱼卤肉什么的,制作过程始终离不开姜,那么,这“姜”的历史何时开始?今天,就来扒扒有关“姜”的前世今生,无论远古还是现世,老“姜”出马,方可一统“姜”山!

“姜”字,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许慎《说文解字》这样解释: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从女羊声。显然,“姜”字最早是作为姓氏的,后才有作为植物的“姜”字。

关于‬‬姜‬的种植‬食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墨子》一书中‬有‬讲到‬‬,“今有人于此,入人之场园,取人之桃李瓜姜者”,那时‬,种姜就‬已经‬‬与‬种‬桃李‬一样‬普遍‬了‬。《管子》中‬提到‬了‬姜‬的药性‬,“群药安生,姜与桔梗,小辛大蒙。”《论语》中则有记述孔子“不撤姜食,不多食”习惯,每次吃饭都有姜,只是每顿不多食而已。孔子为什么要食姜?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食姜的嗜好作了阐释,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孔子活了73岁,这在春秋时期绝对是高寿了,其中应该就有食姜健体功劳。看来,生姜一开始是为便利身体康健的;而现代,随着科学发展,健体功能虽然弱化,但依旧承继着,身边姜茶姜汤姜饼姜糖等就是明证。

古代医人很早就对姜的功效有了透彻认识,汉代《神农本草经》说,“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久服去臭气,下气”;而古代文人则赋予姜以美好传说,神农尝百草,误食毒菇昏迷,苏醒后抓拔身边“尖叶草块茎”放嘴里嚼,过不久,肚子咕噜咕噜,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神农姓姜,他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使之生的姜,让人活下来的姜。


姜,不但有药用价值,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千畦姜韭其人与千户侯等”的记述,意思是某人如种一千畦姜,他就可以相当于一个具有千户农民为他交租的侯爵,这不仅说明我国种姜历史,也说明了种姜有很高产出效益。即使现在,市场的姜也不便宜,前几年有“姜你军”的调侃;还有前几天,媒体报道,英国圣诞购物季“一姜难求”,多从中国进口生姜的英国超市表示,因疫情而封锁,人们不得不在家做饭,姜消耗大增,而中国产姜区因雨水而减产,于是英伦有了“一姜难求”现象。

关于姜,古代诗人也不曾冷落过它,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鱼因感姜出,鹤为吊陶来”诗句说明了鱼与姜的特殊亲密关系;韦应物“鱼盐滨海利,姜蔗傍湖田”写出了姜早已跟蔗一样普遍种植;宋代词人吴文英“蛮姜豆蔻相思味,算却在、春风舌底”词句,更是道出了姜之味早已深入人心。

姜姓的久远古老,姜质的健体功效,姜味的调谐料理,以及“姜你军”“一姜难求”现象,让人对姜不免又爱又恨。

姜,在现代美食生活中,具有无可替代性,从某种意义上,姜,即使不是C位料理,也是调味界不敢小觑大佬。活在当下,须得老“姜”出马,一统“姜”山,你的生活才会有滋有味!


“姜”的前世今生:老“姜”出马,一统“姜”山

切出姜芽

“姜”的前世今生:老“姜”出马,一统“姜”山

培植姜苗

“姜”的前世今生:老“姜”出马,一统“姜”山

移植园地

“姜”的前世今生:老“姜”出马,一统“姜”山

掘姜起获

“姜”的前世今生:老“姜”出马,一统“姜”山

本地小姜

“姜”的前世今生:老“姜”出马,一统“姜”山

小小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墨子   安生   本草   史记   大佬   腌鱼   论语   孔子   英国   生姜   神农   桃李   料理   功效   前世   今生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