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究竟是什么意思?

《论语》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部作品,是记载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自己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作品。其中很多句子都脍炙人口,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现在小学课本就收录了这句话。我们翻译这句话为: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的。

我们都非常熟悉这句话,也没有质疑过这个翻译。我们仔细一想,孔子要表达的真的是这个意思吗?会不会只是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而已。《论语》中有: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之类的句子。说明孔子从来不教育我们应该有什么就说什么。《论语》中还记载: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并不是因为孔子对太庙的礼仪不清楚,而是每事问本身也是一种礼。《论语》里的这段论述明显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前后矛盾,所以我们平时这样的翻译肯定是有问题的。

也许我们可以尝试这样翻译:我们应该知道的,我们就要去知道,哪怕现在不知道,也要努力去了解。我们不应该知道的,哪怕现在知道了,也要装作不知道,保守住秘密,这才是有智慧的。

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在他的《劝学篇》里这样说: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

这段话告诫我们与人交谈是要看人脸色的,是要看别人的态度来决定自己要说什么。可见,儒家并不主张有什么说什么,而是主要要根据实际情况讲恰当的话,根据实际情况恰当地说话。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翻译值得我们仔细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语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荀子   劝学篇   儒家   至圣先师   孔子   太庙   脍炙人口   气色   恰当   仔细   熟悉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