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字与捉蚱蜢 VS 乡下人与城里人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这本书中,讲到城里人对于乡下人的偏见,认为乡下人“愚”。费老并不这样认为,因此他便会想起因为抗战疏散在乡下的事。这里面的道理,如今也是适用的,所谓的聪明和愚,并不是我们常常认为的那样,只是生活的情景是我们练就了适应特定环境的技能罢了。教授的孩子认字快,没有什么值得自傲的,乡下的孩子善于捉蚱蜢,都是生活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技能。由于这些技能的获得是自然而然的事,一种习焉不察的惯习而已。以下是费教授讲到的故事。

我记起了疏散在乡下时的事来了。

同事中有些孩子送进了乡间的小学,在课程上这些孩子样样比乡下孩子学得快、成绩好。教员们见面时总在家长面前夸奖这些孩子们有种、聪明。

这等于说教授们的孩子智力高。我对于这些恭维自然是私心窃喜。

穷教授别的已经全被剥夺,但是我们还有别种人所望尘莫及的遗传。

但是有一天,我在田野里看放学回来的小学生们捉炸蛭,那些“聪明”而有种的孩子,扑来扑去,屡扑屡失,而那些乡下孩子却反应灵敏,一扑一得。回到家来,刚才一点骄傲似乎又没有了着落。

认字与捉蚱蜢 VS 乡下人与城里人

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炸蛭捉不过乡下孩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

我并不责备自己孩子蚱蜢捉得少,第一是我们无需用蚱蜢来加菜,(云南乡下虾蠕是下饭的,味道很近于苏州的虾干)第二是我的孩子并没有机会练习。教授们的孩子穿了鞋袜,为了体面,不能不择地而下足,弄污了回家来会挨骂,于是在他们捉蚱蜢时不免要有些顾忌,动作不活灵了。这些也许还在其次,他们日常并不在田野里跑惯,要分别草和虫,须费一番眼力,蚱蜢的保护色因之易于生效。

——我为自己孩子所作的辩护是不是同样也可以用之于乡下孩子在认字上的“愚”么?我想是很适当的。

乡下的孩子不像教授们的孩子到处看见书籍,到处接触着字,这不是他们日常所混熟的环境。教授们的孩子并不见得一定是遗传上有什么特别善于识字的能力,显而易见的却是有着易于识字的环境。

这样说来,乡下人是否在智力上比不上城里人,至少还是个没有结论的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蚱蜢   城里人   乡下   习焉不察   下饭   鞋袜   乡下人   智力   善于   日常   聪明   教授   技能   环境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