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字与捉蚱蜢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这本书中,讲到城里人对于乡下人的偏见,认为乡下人“愚”。费老并不这样认为,因此他便回想起因为抗战疏散在乡下的事。这里面的道理,如今也是适用的,所谓的聪明和愚,并不是我们常常认为的那样,只是生活的情景使我们练就了适应特定环境的技能罢了。教授的孩子认字快,没有什么值得自傲的,乡下的孩子善于捉蚱蜢,却也不少多少童真,都是生活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的技能。这些技能的获得是自然而然的事,一种习焉不察的惯习而已。

生活的环境毕竟是外在的条件,倘若未经合适的引导,教授的孩子不怎么读书的,也并不少见。倘若乡下人能够亲近文字,大量阅读、认真体悟再加生活的历练,也有像诗人余秀华一样的人,写出震惊文坛的诗作。

认字与捉蚱蜢

单说乡下人愚,其实并没有来由。知识和智慧是两回事儿,西北黄土高原上放羊的倌儿,并不见得没有生活的智慧,信天游里学情意,在贫瘠的生活中,也能品出其趣味,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城里所谓博学多识的硕士、博士们,也时常会说出匪夷所思的浑话。尽管学识让人们更容易获得见识,也有众多公知被人们识破伎俩,他们的学识只是用来带节奏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蚱蜢   黄土高原   习焉不察   浑话   信天游   诗作   乡下人   自傲   学识   乡下   教授   技能   智慧   环境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