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住,不许哭”这样要求孩子真的对吗?

再过10分钟可爱的宝贝们就要来上课了。“不许生气 ,不许哭”未见其人先听其声。原来是贝贝宝贝想吃零食,但是奶奶和妈妈这次没有给他买。贝贝就不开心发起脾气了,哭丧着脸,生着闷气!妈妈安慰无果之后,有些不耐烦地说“不许生气,不许发脾气,再这个样子没有人会喜欢你,别的小朋友都不跟你玩了。”

“憋住,不许哭”这样要求孩子真的对吗?


已经上课5 分钟了,贝贝还在纠缠着妈妈和奶奶。于是妈妈和奶奶选择离开,贝贝被老师带进了教室。当孩子进入教室后便无声地哭泣起来,我见状赶紧递给孩子一张纸巾,抱着他说:“老师知道你现在很伤心,你想哭就哭吧,哭完之后心情就会好很多。”几分钟后给他一杯水,听了首《Three blind mice》的英文歌,孩子就笑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孩子哭是很多父母接受不了的,感觉没有男子气概是懦弱的表现。其实对于小孩子而言,情绪的表达和宣泄不应该以性别来区分的。

一定要允许孩子情绪的表达,情绪平复之后再去跟孩子商讨解决方案,宝贝们就更容易接受。

“憋住,不许哭”这样要求孩子真的对吗?


很多妈妈会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讲道理,说教,诱惑,威胁等等,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原因在于此刻的孩子他们被动物爬行脑,原始脑支配着听不进去任何道理,就像一个又大又圆的气球,随时都会爆。

若父母给与孩子一定的冷静期,陪着孩子,允许孩子宣泄情绪之后,又大又圆的气球变成了具有弹性的小气球,这时父母再与孩子进行情感联结,商讨解决方案,孩子就会很好沟通。

“憋住,不许哭”这样要求孩子真的对吗?


另外关于孩子的需求和欲望要加以区分。需求父母肯定是要予以满足的(比如:饿了给孩子提供水果,牛奶,面包这类的)。但是欲望就要有所限制,贝贝想吃零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属于欲望不能每次都被满足,而且对孩子身体健康也不好。合理的分配可以3:1的比例去满足孩子,这样既不至于当孩子长大了疯狂吃零食,又能锻炼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克制力以及对欲望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贝贝   孩子   气球   零食   奶奶   生气   教室   情绪   欲望   父母   解决方案   需求   妈妈   老师   宝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