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出事我扛着!安徽一女孩厕所内遭围堵霸凌,网友:社会人

据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调查显示,49%的同学承认对其他同学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87%的人曾遭受到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

校园霸凌现象已形如空气,无处不在。这是多数学生经历或见闻过的真实写照,尽管教育发展在努力规避这一难题,但校园霸凌从没有真正离开未成年人脱离父母视线后的世界。

近日,安徽歙县,一段女孩厕所内遭多名女生围堵霸凌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女生被多名女生在厕所遭围堵后被多人轮流掌掴并被拍视频,一女生连续掌掴20次。其中一名施暴者的一句:“别怕,出事我扛着”,刻画出这场霸凌中最可悲的“社会人”形象。

别怕,出事我扛着!安徽一女孩厕所内遭围堵霸凌,网友:社会人

事后,公安机关对10名违法行为人的寻衅滋事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决定。同时,相关部门也对被侵害人开展了心理疏导工作。但对于被霸凌的家庭来说,除了得到部分医药费外,不仅不能目睹施害者被惩罚,更多的还要承受从孩子到父母的心理创伤。由此,将孩子的钢琴、舞蹈等兴趣课转向散打、搏击等学习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长的选择。

为何校园霸凌现象屡禁不止?

“孩子舞蹈课还是改成散打吧!”

其实,对于家长们无奈的呼声中,除了对霸凌隐患的焦虑外,更是对当下时代现有法律的隐忧。从诸多受害者家庭视角来看,现有法条在保护受害者权利时,何尝不是对施暴者予以年龄上的恩惠。

别怕,出事我扛着!安徽一女孩厕所内遭围堵霸凌,网友:社会人

那些曾经见诸报端的凄惨案例中,不乏有令人毛骨悚然的施暴手段,跪地拔头发、用烟头烫乳房、用棍子捅伤私处和肛门、把头塞进马桶,甚至群殴致残、致死。而这些私刑之后,受害者受尽屈辱,可能需要一生来消解这段噩梦,而施暴者的处置结局却以“未成年人”的身份而豁免刑罚。由此,受害者家庭的憋屈和无助可想而知。

未成年施暴者受年龄所限, 得不到实质性惩戒,无疑是对犯罪现象的一种变相助长。至于勒令家长严加教育又怎可能彻底矫正这类孩子的心性,因此,对于施暴者而言,即便被监护人陪同进局子,也只是短暂的改过自新而已,而下一次霸凌他人时,便更会拿捏尺度。

别怕,出事我扛着!安徽一女孩厕所内遭围堵霸凌,网友:社会人

因此,校园霸凌现象屡禁不止,除了家庭教育的失责外,更多是因为律法层面给予了太多纵容空间。未成年人犯罪记入档案、犯罪连坐监护人甚至与成年人同罪等措施真应该链接进这个时代。

在霸凌事件里,没有“旁观者”,只有“加害者”

降低或杜绝霸凌现象的发生需要多方面合力的结果,家庭教育、学校监管以及社会关怀是一张完整的保护网,任一环节都是阻止悲剧发生的大闸。因此,在霸凌事件里,从涉事家庭成员到围观同学和市民,都不是“旁观者”,看热闹、不作为更是充当了“加害者”的角色。

从这方面来说,鼓励孩子善交流、多结交朋友、拥有正常的社交圈,也会成为霸凌者的一种忌惮。校园欺凌往往是欺负一些落单的孩子,而拥有很多朋友的人,很难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

别怕,出事我扛着!安徽一女孩厕所内遭围堵霸凌,网友:社会人

教育永远比惩戒成本低

心理学家研究表示, 受到霸凌的孩子常常会在霸凌结束三年后显示出焦虑,抑郁,社交恐惧和躯体障碍。甚至在成年以后,他们和同龄人相比,普遍存在低自尊和抑郁倾向。因此,当霸凌事件频发后,我们给予孩子的精力投入更多应该在教育层面的健全,而非在惩戒上的行为封堵和矫正。

专制型及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长期以简单粗暴或宠溺放任的交流习惯下,孩子的行为习惯也会向暴躁、无原则、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因此,在置身群体中,便习惯性的成为焦点,看不惯谁就欺负谁,被一次次顺从后,也一步步成为未成年的“社会人”。因此,控制校园霸凌的发生,原生家庭的教育是核心环节。

别怕,出事我扛着!安徽一女孩厕所内遭围堵霸凌,网友:社会人

不要教育孩子唯唯诺诺,每个孩子都需要有独立的健全的人格。当第一次面对被霸凌的苗头时,敢于展现体能班习得的武艺后,对于霸凌才是一种有力的回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社会   屡禁不止   监护人   散打   安徽   旁观者   受害者   厕所   现象   父母   发生   事件   女生   孩子   女孩   家庭   网友   校园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