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若是“君子不器”,其实很危险

文章作者:琢磨君

孔子《论语-为政篇》中说: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

《易经·系辞》也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看到这里,估计许多人容易高看自己,认为自己也应该做“不器”的君子,应该追求形而上的道,而不选择形而下的器。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若有“君子不器”的思想,是很危险的。

对于普通来说,不仅不应该“不器”,还应该努力成为有用的“器皿”。

那些形而上的东西,关于大道的理论,虚无缥缈,看不见摸不着,更不能马上解决现实问题。

但是对于绝大数普通人来说,要生存,要发展,就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的现实问题,努力让自身更具有价值,成为某种“器才”。比如说,我们如果会某种技能,能够很好地养家糊口,这才是正道!

如果一个普通人总是想着古人所说的“不器”思想,就总是端着,高不成低不就,很难融入社会,也难以精通某项技能;既不能为社会提供价值,也不能很好地立足于社会。

一个普通人,若是“君子不器”,其实很危险

孟子有句话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

如果我们学习古人知识的时候,不考虑自己身份和地位,不考虑时代环境的变化,一味地生搬硬套古人的学问和理论,就会陷入空想主义、虚伪主义。

就像我之前写文章告诫年轻人尽量不要过早触碰《道德经》,容易走入思想上的误区。

老子写的《道德经》是给古代帝王看的,其中的许多思想,都是适合于强者,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不一定实用。

比如说,老子所说的“无为”和“不争”思想,是对君王的告诫,是告诫帝王们不要与民争利,要有一种“无为”的态度去管理天下,让百姓休养生息,让万物自然生长;最后就可以“事无事,为无为”,无为而无所不为!

但是,普通人一无所有,学了《道德经》后,容易错误理解老子“无为和不争”思想,甚至把自己想象得像古代帝王那样富有天下,做人做事“不争、无为”,年纪轻轻就不思进取、不努力了,这显然就是大错特错了。

就如白岩松所说:佛系青年们,其实是误解了老子的“不争”思想

一个普通人,若是“君子不器”,其实很危险

对于我们绝大数普通人来说,年轻的时候,就应该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不是空想、好逸恶劳,坐享其成。如果我们什么都没有,没有帝王那样的资本,还谈什么不争和无为呢?

同理,我们如果不是做帝王、做领导的,学习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思想,也是不实用的,甚至还会耽误事。

一个普通人,若是“君子不器”,其实很危险

有些人,怕选择,怕自己成为“器”,认为自己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害怕自己一旦成为了“器才”后,其他价值和作用就被控制住了。

这就好比是:一块泥土可以做成任何形状,可一旦做成了杯子,它就不能做成碗,或者其他器皿了。

殊不知,人生的时光很有限,我们要有所取舍,只能成为专业的人才,才能真正“有所为”。

一个普通人,若是“君子不器”,其实很危险

子贡问孔子说:“我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

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

孔子说:“祭祀时盛粮食的瑚琏。”

在孔子看来,子贡属于“器才”。

但是子贡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也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还被后世尊为“儒商鼻祖”。

难道子贡这样的“器才”不值得我们去尊重、去效仿吗?

一个普通人,若是“君子不器”,其实很危险

汉高祖刘邦在得天下后,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时说:

夫运筹策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但是这样的人才能为我所用,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张良擅长出谋划策,萧何擅长治国理政,韩信擅长带兵打仗,这三个人也都是“器才”,在帮助刘邦的同时,他们也成就了自己的辉煌。因此,后世尊他们为“汉初三杰”。

难道张良、萧何、韩信这样杰出的“器才”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吗?

一个普通人,若是“君子不器”,其实很危险

人啊,总是喜欢好高骛远,认为自己应该是“帝王将相”的命,而不是沦为“器才”的命。

如果我们害怕自己成为固定的“器才”,那么我们始终不能成为专业的人才,也不能对外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更不利于自身在社会上立足。

比如说,我们学习厨艺,当一个厨师,便可立足于社会;我们学木工、水工、电工等技能,也可以在社会上活得很滋润。

社会是个大系统,每个人都是零部件,也都有各自的分工。

我们做好自己擅长的事情,便可在社会上成家立业,活得有尊严、有意义。

就如许三多所说:好好活就是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

人生还是应该务实一点,做点对自己对他人都有意义的事情,利自己也是利他人,这样岂不是更好?

一个普通人,若是“君子不器”,其实很危险

曾经,弟子问孔子说:“假若一个人能给老百姓带来很多好处又能够帮助众人生活得很好,那这个人怎么样?可以说他是有仁德的人吗?”

孔子答:“这哪里仅仅是有仁德,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大概都很难做到呢。”

可见,一个人嘴上说得再好听,满口仁义道德,假装自己多么圣明伟大,还不如给他人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个普通人,若是“君子不器”,其实很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先成为“器才”,不断努力,后面才有可能达到“君子不器”的境界。

比如说,许多搞专业技术的工程师,他们刚开始都是“器才”,擅长某些专业的技能。但是后面他们因为能力突出被提升为领导岗位,就不用什么都会了,而是要懂得管理人和事。

这个时候,“君子不器”、“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思想就更加适合他们了。

因为做领导的人,不能局限于某件事,要不断提升境界与格局,这样才能以战略高度管理好企业。

一个普通人,若是“君子不器”,其实很危险

结束语:

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固然不错,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理想和现实还存在很大差距。

我们想要追求“形而上”,首先要先俯下身子,脚踏实地,努力成为某种“器才”,先做“形而下”的事情。

就如明代思想家王夫之所说:“先有形而下后有形而上”。

有句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我们自身的条件到了一定的层次,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更多精神层面的享受。

要不然,一味追求精神境界,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和玄学的空想境界。

一个人,做君子很难,做圣人更难,还是做个普普通通的人更切合实际。

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早点放弃“君子不器”的思想,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学一门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技术或特长吧!

我们要想他人或社会器重我们,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种“器才”,不是吗?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琢磨君的这篇文章,点个赞吧!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仁德   道德经   君子   孔子   形而下   形而上   空想   帝王   普通人   老子   所说   境界   危险   技能   现实   思想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