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备孕你准备好了吗?

错过了生育年龄,我也很无奈……

在恋爱的年龄,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终于遇见,却被医生判定为“高龄”……

在该生孩子的年龄,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等做好了所有准备,却也被医生判定为“高龄”……

生娃要趁早,不是我不懂,可是世间很多事由不得我决定,我也不想错过,但是偏偏已经错过……

身为女人,

身为一个贴上“高龄”标签的女人,

这些无奈,或许也是您的无奈……

对于年龄≥35岁仍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无论是第一个还是第二个孩子,生育都是一场人生的重大课题,毕竟生育后代不仅是完成生育过程也要完成抚养和教育过程。那么,这些准备您做好了吗?

已经高龄,我该如何备孕?

高龄备孕你准备好了吗?

01 身体评估

高龄夫妇在备孕时,应该对身体和生育力进行全面评估,充分了解自身生育力现状和生育风险,更好地进行个人家庭生育计划,同时进行妊娠期并发症预防管理,预警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出生缺陷等问题。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及美国生殖医学会的专家共识推荐,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应充分意识到女性年龄对生育能力的影响。年龄偏大的女性,应适时前往生殖医学中心就诊,以便医生对您的生育能力进行评估,或进一步治疗。特别重要的是,对于年龄>35岁的女性,如果超过6个月试孕失败,应及时进行生育力的充分评估,并接受治疗;年龄>40岁的女性,更应该及时接受评价和治疗,以期降低妊娠期的风险和提高生育力。

(1)生育力评估

绝经是女性卵巢储备耗竭的标志,据最新调查我国女性平均绝经年龄为50岁,但在绝经前的若干年,女性已经处于卵巢功能减退状态,正常生育能力处于极低状态,生殖医生的标准包括:女性年龄≥40岁,和/或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指标,即超声检查卵巢窦卵泡数(AFC)<5~7 个,抗苗勒氏管抑制因子(AMH)<0.5~1.1μg/L。

对于一些希望自然怀孕但未避孕未孕半年的高龄夫妇(≥35岁),建议积极进行生殖功能的评估,除卵巢功能和精液分析外,还应该进行女性生殖道的超声检查,了解宫腔结构,特别注意内膜的损伤和剖宫产瘢痕对生育结局的影响。另外,男性也应该通过精液分析等相关检查了解精子密度和活力,对男性生育力进行评估。

(2)甲状腺功能评估

因为女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与不孕症直接相关,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发病率高,对孕妇和胎儿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孕前和妊娠期应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

(3)贫血筛查

女性平素因月经丢失少量血液,体内铁存储量偏低,而妊娠阶段铁的需求量增大,因此易造成缺铁性贫血;食物摄入中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和吸收不良可能造成巨幼细胞贫血,因此定期检查体内铁存储量。不仅要补,更要清楚补充的效果;

(4)重视产前筛查

通过简单的筛查(母血无创DNA、超声颈部透明膜厚度、两联或三联或四联的血清唐氏筛查),尽量避免此类出生缺陷的发生。

(5)做好孕前检查

传染病和妊娠期特发疾病,排查母体携带的传染病病毒,避免母胎垂直传播将传染给胎儿;

(6)其它

根据妊娠前疾病史对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甲亢等进行预防和治疗。

高龄备孕你准备好了吗?

02 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少高龄夫妇,往往在职场中已打拼多年。长期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有的人越来越瘦,有的却越来越胖,饮食不规律,抽烟喝酒,各种应酬,缺乏运动,加班熬夜成了常事。提醒高龄夫妇备孕注意:一定要积极进行生活方式调整,合理控制体重,坚持运动,在饮食上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充足摄取。

不抽烟、不喝酒。研究结果显示,就卵巢功能而言,一位35岁女性烟民与不吸烟的42岁女性相差无几,是吸烟导致了女性生育能力的下降。长期酗酒也同样会导致卵巢的老化。为了保护好的种子,记得远离烟酒。

不熬夜、有规律地作息。经常熬夜、生活规律被打乱,身体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直接影响的就是内分泌环境的平衡。而激素的分泌失调会使卵巢的功能 发生紊乱,影响卵子的发育成熟及排卵。内分泌环境一旦被打破要想重新调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与其在这方面浪费时间,不如养成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

进行身体锻炼。对于很多人来说,经常锻炼已经成为一种奢望,没时间、没心情。总之,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支持者身体的懒惰。尤其是经常坐在办公 室里、甚至电脑前的女性。长时间的坐着不动对骨盆内的血液循环是最为不利的。如果不能经常锻炼,那就抓紧一切机会站起来走走吧!

03 做好心理准备

书上说,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痛而不言,一种是笑而不语。当时间偷走初衷,留下的只是无奈。人,纵使被岁月遗落于遥远的天涯;心,依然可以静若明镜。因此,既然已经错过最佳生育年龄,就不必自怨自艾,时光逝去不会回,告诉自己,不是每个人的经历都能顺水而流,错过的已经错过,心有所愿,唯有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高龄   存储量   精液   卵巢   超声   夫妇   规律   妊娠期   无奈   年龄   身体   疾病   医生   时间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