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服“熊孩子”?

昨天看到天王刘德华都在吐槽“带孩子被气得只能骂人了”,不由万分感慨,家有熊孩子的苦恼,只有现在的家长才能体会到,很多人也许也会和我一样郁闷到不停地追问自己为什么要生个孩子。

说实话,我一度以为自己养了个白眼狼,不仅学习让人操心,还自私冷漠,有时候甚至怀疑即使自己突然去世了,这货也不会掉一滴眼泪,只要有房住、有饭吃、有游戏打就行了,其它的一切都不在乎。

直到有了去年年底车离子的大降价这事,才解开了我对这货的误会。

以前车离子多贵大家都知道,所以以前稍微买点过过嘴瘾,再加上那货不吃车厘子,就我一个人吃更不好意思多买常买。结果今年车离子大降价,就买了一箱回家,再好的东西,吃太多也就腻了,眼看剩下很多都不新鲜了,就逼大胃王吃一点。本以为又要喊无数遍也不会吃,谁知道这货竟然不用逼就一口气干完了。吃得那个快哟,这货以前绝对不是不爱吃,是留着给我吃的,要知道他不爱吃的,一口都不会吃的。

那一瞬间,我感觉我的心要化了。

下一瞬间,我又被气得要蹦起来了。

如何收服“熊孩子”?

那货对我的追问“以前是不是不舍得吃特意留给妈妈的?”置若罔闻,一副冰块脸。

不过这副冰块脸,虽然不会回应你的感情试探,但绝不拒绝你的车厘子,都是一大盘一大盘地干掉,这得多爱吃哟,多亏了以前还能忍得住馋。

我开始细细地观察他。

那一大盘被瞬间干掉的车离子,让我看到他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爱,尽管他不承认更不表白,我却坚信一个吃货对于美食的渴望。这一个基本点的变化,让我细细回想起他很多隐晦不明的表达,比如,我要求的事,他不吭声,但会改,还改得悄悄的,不让你发现。

我也开始深深地反思我们之间的关系。

我们之间曾甜如蜜糖,我们曾相伴完成了很多游戏,我曾满怀惊讶地称赞 “你好棒呀!”,他则又甜又软地回应“我爱你!”

然后,我为了这份爱拼命工作,想把最好的给他,于是开始频频出差,即使居家的日子也必须晚上加班,二份工不好做。

他则开始被迫独自面对他人生中的欢喜与挫折。

从何时起,我不再鼓励他?从何时起,我只看他的结果?从何时起我开始一直表达着失望、失望和失望?又是从何时起他封闭了心门?

如何收服“熊孩子”?

我把自己抽离出来,以上帝的视角复盘我们之间关系的演变。

变化是自我而始。

工作太多,太累了,回到家一身疲倦,他讲笑话与我分享,我却笑不出来;他跟我讲老师的偏见与不公,我却责怪他不能讨老师欢心,他向我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我只想着完成手上的活快点睡觉……..

太累了,回到家的自己,因着工作中积攒的挫折与疲惫,把他的接近看成了干扰和麻烦,于是吼声、责备声脱口而出,吼完后虽然有内疚,但自己的状态一直没法调整,这样的失控就经常地上演。也许,我应该庆幸,那货选择了隐忍和避让,如果双方开火,那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否更糟糕,肯定更糟糕。这隐忍和避让,其实也代表孩子的爱,他知道你是在工作,你很累。游戏也就成了小小的他的安慰剂。

认识到这种变化自我而始之后,我决定把他当作别人家的孩子,一个不能不接收地寄居在我们家的学生,并且我有具体的目标把他教好,

为什么要把他当作别人家的孩子呢?

如何收服“熊孩子”?

一是为了避免自己的直。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感觉自己在情绪不好时会直接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而如果对方是陌生人,则会有种种顾虑,绝不会轻易失控。

二既然是别人家的孩子,沟通时肯定是有礼貌和讲究技巧的。面对身高已远远超过自己的半大小子,面对一个生长环境完全不同于自己的半大小子,我觉得自己在成长方面的经历已不能想当然地实施于他身上,所以尊重和礼貌是前提,设个限时刻给自己提个醒。

这就是郭德纲讲的易子而教的内在道理。

为什么要设定目标呢?

目标是指引我们做事的动力,指引我们一步步去解决困难,最终完成大目标。抚养孩子也是一个大难题,熊孩子只所以成为熊孩子,问题也是维度的,改进也是渐进式的,太过激烈的变化,一般人也随受不了,所以还是得树立目标,一步步来。

先从良好的互动沟通开始吧。

我们的效果还是挺好的。

现在这家伙已走出他的房间了,吃完饭会坐到客厅里和我一起看看电视,会去超市买东西,会扫扫地,会推荐一些电视剧给我看……..。

当然这些变化比起别人家的孩子差很远,就比自己当年更差得没法说,但一切在向好开始转变,不是吗?孩子的童年和童年环境和我的已然完全不同了,我不能去复刻自己当年的经历和感受,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去体谅他所处环境中的困难、挑战与快乐。

以上改变的效果之所以还顺利,实际上还隐含了几个心理学上的浅显道理:

如何收服“熊孩子”?

一、角色置换效应:当我们不能理解别人的行为时,我们只要尝试以他的角度去想问题,就能理解他的痛苦。比如孩子放学不愿马上写作业,这个问题站在他的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也上了一天学很辛苦,他也想暂时休息一下,就象我们下了班,也想先躺一下再做饭是一个道理。

二、相悦效应:如果对方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就会有一种力量驱使自己去接近他,如果对方厌恶自己,我们同样也厌恶他。我们受到孩子的冷漠或语言不恭,我们会失望或伤心,那同样地,在学校或外面受了挫折回家的孩子,再一进门就受到父母的打击,同样也会心生反感。父母以悦相待,孩子自然也会心生欢喜。

三、倾听定律:与人交往时,用心地听别人讲话会获得别人的好感,换来对方的理解、信任和快乐,使说话者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满足了对方渴望被重视的自尊心理。和孩子的沟通,仍然要运用这一原理,我们要放下想当然,去听孩子自己的意见,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找到所有问题的症结,只有找到症结,才能找到彻底的解决方案。


读文的朋友,如果您有个自小懂事的孩子,看了我们的痛苦经历,那就更要珍惜自己的孩子,不要把一切当想当然了。如果您的孩子也有点淘,也不打紧,先放松一下自己,参考一下我的方法,效果还不错,如果有更好的,欢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前车   孩子   想当然   症结   离子   大盘   挫折   失望   道理   瞬间   目标   效果   关系   环境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