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之  “还魂香奇案”,一幅晚清的众生相


《老残游记》之  “还魂香奇案”,一幅晚清的众生相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和刘鹗的《老残游记》。

其中刘鹗的《老残游记》是四部小说里公认为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

《老残游记》也可谓包罗万象,书中有风土、有人情、有针砭时弊、有宗教哲学。它讲述了游方郎中老残摇着串铃在济南一带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行。

老残游记正文的大结局完结在“还魂香奇案”上。这个案子非常精彩,破案环节也让人大开眼界,不得不提。

【一】关于还魂香奇案

还魂香奇案讲述了刚弼这个清官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脾气暴躁,遇事武断,滥施刑法,枉断魏家十三条人命,造成贾、魏两家的大冤案的故事。

老残游历此地,仿佛青天大老爷从天而降救苦救难,当面诘问谴责,步步紧逼,并且为断案竞做了一回“福尔摩斯”,抓住了真凶,最后竟然还救活十三条人命。

案情是酱婶儿的:

贾、魏两家是姻亲。贾家两子一女,贾大娶了魏家独女作媳妇,但是贾大早早去世了,贾二傻乎乎的、一个女儿年轻貌美还聪明号称贾探春。

魏家是个大户,女婿去世后,心疼女儿贾魏氏,常接回家解她愁苦。不料某天,贾魏氏回了娘家,那边贾家全家丧命,男女老少加仆人死了十三口,贾二不在家,只逃了个贾探春出来。

贾探春就告贾魏氏与人通奸,说她在月饼里下了毒药,害死一家十三口性命。这毒也甚是神奇,中毒之人无伤痕就是断了气,尸体也不腐。

刚弼大人为了破案,对贾魏氏用了刑,魏家人这边得知女儿受苦,于是筹了些钱,托人打点,企图走走关系。不想刚弼自喻清廉,佯装同意收了银票,一口咬定贾魏氏肯定是凶手不然干嘛行贿,加用大刑,终于屈打成招,认了死罪。

这案情听起来是不是挺耳熟?没有错,不就是星爷的《九品芝麻官》嘛。


《老残游记》之  “还魂香奇案”,一幅晚清的众生相

不过,比起《九品芝麻官》,《老残游记》的还魂香奇案在案情发展和结局上都要更胜一筹,甚至还有点道家的玄幻元素。

还有喜闻乐见的青天大老爷亲临刑讯逼供屈打成招现场,手持巡抚亲笔信,仿佛正义的化身从天而降,有理有据,逼得酷吏当场认怂的片段。

老残偶然得知此不公道之事,本着"天下事冤枉的多着呢,但是碰在我辈眼目中,尽心力替他做一下子就罢了”的慈悲心和使命感,给相熟的巡抚写了信,手持回信杀入刑讯逼供现场。酷吏刚弼不认识老残,看他青衣小帽遂让人给他叉出去,差人有眼力价觉得老残肯定大有来头谁也不敢动,老残呵斥刚弼“天理何存?良心安在?”,给刚弼怼得哑口无言,然后老残掏出巡抚覆书,众人一见上面果然有紫花大印,刚弼敢怒不敢言,当场放了人。

痛快啊,这不仅是本游记,是本悬疑探案小说,玄幻小说,还是本杰克苏爽文小说,读者翻这几页也是爽翻天了有木有。

前两年约莫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案子,似乎是某人遭遇了千古奇冤,其子女几经周折,无法伸冤,后实在是一筹莫展,携全部材料到某个名寺佛前求佛哭诉,结果碰上一个来旅游的某位神通之人,在他的帮助下,案子后来沉冤昭雪。有些事情,可能一百年了,也还是那样。就是不知道,一百多年以后这位老残,他旅游之后有没有写本游记。

老残破案简直抽丝剥茧扣人心弦,也难怪破案过程中,巡抚白公接手此案后,直接对老残说:“不得已才请教你这个福尔摩斯呢!”你没有看错,就是福尔摩斯。白太守称老残为“福尔摩斯”,这可能是“福尔摩斯”这个词第一次在中国的小说里出现。

【二】关于福尔摩斯进入中国

插一句题外话,前段时间,有个段子,为什么Holmes在中国被翻译成了福尔摩斯呢,因为翻译福尔摩斯系列的林纾是个福建人。真是这样吗?来看看福尔摩斯是怎么进入中国的吧。

1896年,当时福尔摩斯在中国的名字还叫呵尔唔斯。那时候,梁启超主编的维新变法的舆论主阵地《时务报》刊载了四篇福尔摩斯的短篇小说。张坤德首译。


《老残游记》之  “还魂香奇案”,一幅晚清的众生相


1901年,黄鼎、张在新合译《泰西说部丛书之一》,包括七篇,分别是 《宝石案》、《毒蛇案》、《红发会》、《希腊诗人》、《海姆》、《绅士》、《拔斯夸姆 命案》,福尔摩斯译作“休洛克·福而摩司”。这会儿首字改成了福。

所以你看,这个名字在林纾翻译之前就已经这么用了,他也不是第一个翻译福尔摩斯系列的人,他翻译的作品问世已经是1907年了。上文提到的张坤德、黄鼎、张在新皆不是福建人。

Holmes被翻译成福尔摩斯,而不是荷尔摩斯,福建人民表示不背锅。更有意思的是,林纾的确是晚清最有名的一个翻译家,但是他本人其实是不懂英语的。

《老残游记》之  “还魂香奇案”,一幅晚清的众生相

回到还魂香奇案。贾魏氏显然不会是凶手,为了找到真凶,找出众人死因,老残亲自出马客串江湖医生给刑讯逼供落下重伤的贾魏氏看病,经过跟魏家人套词儿侦查,老残锁定了贾探春的野男人啊不男朋友吴二。贾魏氏作为嫂子老是管着小姑子的婚事,不应允她跟不三不四的人的婚事,引起了矛盾和仇恨(可见,小姑子的事情不能管啊,不要多事啊人妻们)。

有了犯罪嫌疑人,老残马上给犯罪嫌疑人吴二设了个圈套,派了差人许亮与犯罪嫌疑人吴二混在一处,共赌共嫖(为了办事真的不讲究)。所谓:”齐东村重摇铁串铃,济南府巧设金钱套“。后来,许亮与吴二共同得罪陶三,陶三耀武扬威,去他俩下榻的青楼把他俩相好的窑姐儿给劫胡了(九品芝麻官里,星爷跟其他人藏在床底下即视感),许亮趁机窜掇着吴二,说自己要杀陶三解恨,吴二这才隐约地说起,他有一种杀人于无形的药水可以提供给他,这不马上就抓贼拿赃啦,正是:“白太守谈笑释奇冤,铁先生风霜访大案”。


《老残游记》之  “还魂香奇案”,一幅晚清的众生相

最最神奇的是,最后的最后,这一十三口其实并没有死,只是中了“千日醉”,老残甚至神通广大的找到了相熟的道士高人用“还魂香”救活了众人。老残,你还能更神一些吗?

【三】还魂香奇案的精髓所在

还魂香奇案这个结局的设置,其实表达的是作者刘鹗的一种美好的愿望,无论事情已经到了何种地步,也许看上去他们已经死了,我依旧要竭尽全力把他们救活。"因此这里的返魂香,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把人救过来的故事,而是一种挽救民族精神的寓言。"这也正是刘鹗本人的政治立场,他依旧依恋和信任腐朽且摇摇欲坠的清政府,他选择传统的忠君爱国,寄希望于儒家的仁政,他认为原有的一套封建体系,只要加上洋为中用经世致用的改良,就可以实业救国,求亡图存。

当然,历史证明了,他是错的,错的离谱。哪怕只是从还魂香这个案子本身出发,大清这一盘棋局已残也已暴露无疑。朝廷乃至官府制度的崩塌,官员思想老旧跟不上时代发展,个个不谙世事只会死读书,官员心理的失衡与失衡带来的暴虐,民与官的对立,局中的每个人都在苦苦挣扎,各种潜规则盛行在其间平衡,却依旧无法使得这艘破旧的巨轮继续航行。

还魂香奇案的精髓之处在于,它生动的描绘了一幅晚清的众生相。上层的人忙着宫斗,底层的人苦苦挣扎,有些幸运的,好不容易一生积攒成了大户成了中产,一场官司马上人财两空,打回原形。报国的无门,当官的昏庸,还有众多和稀泥的在其间说合,各种关系盘根错节,不送钱不能疏通,送钱被反咬行贿必然是出于心虚罪大恶极。这个社会从上到下没一个人有安全感,各个战战兢兢,皆不能安稳度日,所有人都知道这样不对劲,但是日子还得继续过么不是,于是该谄媚的继续谄媚,该隐忍的继续隐忍,该装糊涂的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该说瞎话的继续睁着眼睛说瞎话,该暴虐的估计这阵子过了变本加厉继续暴虐,所有人一起陪着这个时代走向末日。

《九品芝麻官》就是找准了这些冲突点,把它们放大放大再放大,各种反讽夸张无厘头展现,让人捧腹大笑,却又笑中带泪。

老残哭着说“一年一年的这样瞎混下去,如何是个了局呢?现在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弄的百事俱废,将来又是怎样个了局,国是如此,丈夫何以家为”。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个世界这个摇摇欲坠的旧世界即将终结。他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如此腐朽的旧世界,只靠一个老残要如何补残,老残能客串青天大老爷救这一十三口,那么剩下的冤狱和和众生又该如何?老残他确有惊世之才,但是后来他自己也明白了,“治国之才并非此种”。

无论如何,在历史的那个节点上,有这样一个人,他赌上他人生的全部,忠君爱国济苍生,遥远的一百多年以后,抛开那些是是非非,这份担当和勇武,依旧令人钦佩仰慕却唏嘘不已,如是而已。


参考文献:

https://m.sohu.com/a/376741670_526903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19590/

https://www.sohu.com/a/230257832_25408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老残游记   晚清   太守   福尔摩斯   串铃   忠君爱国   屈打成招   小姑子   刑讯逼供   芝麻官   巡抚   众生相   案情   犯罪嫌疑人   案子   青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