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她才是真正的“女神”

她是知性优雅的民国才女。

她是才思敏捷的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她是《围城》作者钱钟书的夫人,虽生于乱世,历经坎坷,心中却有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

她是丈夫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她就是杨绛。

杨家有女初长成

杨绛1911年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父亲给她取名“季康”,杨绛是她的笔名。

杨绛的父亲出国留过学,是当时出名的律师。杨父平时虽严肃刚正,对杨绛却慈爱有加,对母亲更是关心呵护。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她才是真正的“女神”

母亲唐须嫈,不仅是一位知识女性,也是一位传统善良的传统女性。她为人温和善良,勤俭持家,不仅将大家庭料理的井井有条,也把孩子们和丈夫照顾的无微不至。

杨绛的父母相亲相爱,像朋友一样无所不谈。家庭温暖和谐的氛围滋养了杨绛幼小的心灵,也给了她最温暖和宽容的胸怀。

也正是父母的深情相爱,让杨绛在遇到钱钟书以后,也能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除此之外,父亲对她的影响更多的,是读书。

小时候,杨绛见父亲说话总是出口成章,于是向父亲请教秘诀。父亲告诉她:所谓的秘诀,就是多读书,读好书。

于是,杨绛也随着父亲翻起家里的藏书看。父亲会把她喜欢的书买给她,但是如果她长时间不读书,父亲就会把书收走,算是对她小小的责备。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她才是真正的“女神”

小小的杨绛徜徉在书的海洋里,读完《左传》,又开始读《劫后英雄传》。读完中国文学又接着读外国文学作品,借助着字典,杨绛一点点把这些外国作品也读完。

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即便走上社会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也是家庭。———宋庆龄

家庭的温情给予杨绛的是充盈而有爱的内心,而这些书籍,却犹如给她戴上一顶闪闪发光的皇冠。
充盈的内心让她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能够永远保持一颗坚定而宁静的心,而那顶闪闪发光的皇冠,让她邂逅了相伴一生的王子。

古月堂外初相见

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腆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这是钱钟书中年时在诗歌里描述初次见到杨绛时的情景。

1932年的春天,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春意盎然,21岁的杨绛与钱钟书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外初次相见。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她才是真正的“女神”

彼时的他,身着青布大褂,带着一副老式眼睛,翩翩才子,一身儒雅气质。

而满堂的花团锦簇下,女孩微红的脸庞,也深深打动了才子的心。

两位年轻人初见便心生好感,开始书信往来。在钱钟书的鼓励和帮助下,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研究生。两人的感情在清华园迅速升温,两颗年轻的心越来越靠近。

1935年7月,两人在苏州庙堂巷杨家大厅内,举行了西装婚纱、乐队演奏的西式婚礼。礼毕客散之后,二人又迅速换装赶到无锡七尺场钱家,举行了叩头鞠拜的传统仪式。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她才是真正的“女神”

自此,钱钟书和杨绛携手走进了幸福的围城之中。

文学理论家夏志清曾这样赞叹过他们的婚姻:

“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界再没有一对像钱杨夫妇这样才华高而作品精、晚年同享盛誉的夫妻了。”

两人结婚后,钱钟书将要去英国留学。杨绛担心丈夫一个人在国外无法兼顾生活和学业,不得不暂停学业,跟着他远赴国外,一路辗转、颠簸。

他们在异国他乡迎接爱情结晶的降临,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年代共同坚守,在动荡不安的艰难岁月相互扶持。

此后六十余年,他们并肩前行,走过生命的坎坷与摇曳。他们执手相依,踏过岁月的孤寂与飘零。

相濡以沫度此生

将对方宠成孩子,是爱情最美的样子。

杨绛在书里,曾经这样说:“我最大的功劳就是保住了钱钟书的淘气和一团痴气。”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她才是真正的“女神”

作为文学大师的钱钟书,在生活中却是十足的“痴”儿,不谙家务料理之道,每次帮忙做家务,总是错误不断。

每次闯了祸,他便如孩童一般,苦着脸跑去跟妻子认错。

墨水瓶打翻,弄脏了桌布。杨绛说,不要紧,她洗。

弄坏了门轴,门不能上锁。杨绛说,不要紧,她装。

弄坏了台灯,屋里黑灯瞎火,杨绛说,不要紧,她修。

额上长了个大疔,疼痛难忍,杨绛说,不要紧,她治。

杨绛就是这样,如儿时记忆里的母亲那般,任劳任怨,事事料理周全。甘愿放下一切,做钱钟书的“灶下婢”。

正是杨绛的甘愿做“灶下婢”可敬可爱的精神,钱钟书才得以全心写书,才有了世人瞩目的文学作品《围城》。

杨绛是钱钟书生活的助手,是他物质世界里的依傍,更是他精神世界的知己。

艰苦岁月里,两人的爱情结晶降生,相依相爱的一家人变成了我们三。他们没有要第二个孩子,一生用尽全力去爱一个孩子。一家三口历经磨难,始终深深爱着彼此。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她才是真正的“女神”

1997年,两人的爱女钱瑗病逝,而此时钱钟书老先生也久卧病榻。深受打击的杨绛深藏丧女之痛,全身心照顾钱老先生。

然而,再深的感情也无法挽留生命的消逝,1998年,钱钟书老先生也撒手人寰。相濡以沫一生的伉俪,就此阴阳两隔。

逝者如斯,生者无愧,虽然老先生已经去世,杨绛还在为丈夫忙碌着。年近九旬的她用无数个日日夜夜,将钱老先生遗留下来的零散而残破的手稿整理好,足有7万页之多。

2010年10月,杨绛在中秋节期间写下了《忆钟书》的诗句,道出了对丈夫无限的怀念:

与君结发为夫妻,坎坷劳生相提携。何意忽忽暂相聚,岂已缘尽永别离。为问何时再相见,有谁能识此天机。家中独我一人矣,形影相吊心悲凄。  

“我们仨”成为一个人的坚守,缺少了亲人的孤清岁月,再坚忍也是凄凉。

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钱钟书曾这样评价妻子:他的杨绛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而杨绛却言:我一生都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

虽然将一生大部分精力奉献给了家庭,但是她仍然做了大量的翻译、创作话剧等工作,为中国的话剧界留下许多经典作品。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她才是真正的“女神”

杨绛的才并不低于丈夫钱钟书,甚至她出名还要早于丈夫钱钟书。

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朱自清是她的老师,曾把她的作品推荐到《大公报》上发表。

1942年,杨绛首次编写的戏剧《称心如意》上演后一炮而红,她又接连完成《弄假成真》、《游戏人间》、《风絮》等佳作,一时间“杨绛创作”成为了上海戏剧界的金字招牌。

1978年她翻译的《堂吉诃德》出版,填补了我国西班牙语翻译的空白。

1982年小说《洗澡》出版后,被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2003年出版作品《我们仨》,扉页上一句“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让无数读者为之潸然泪下。

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102岁高龄出版《杨绛文集》八卷,长达250万字。

从2001年起,杨绛先生便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一千多万元。

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她才是真正的“女神”

作为“民国最后一位才女”,杨绛是一位具有绝大智慧的智者,她的智慧之光不仅温暖自己,也泽及后人。

她不仅一生保持淡泊宁静的内心,也教会当下的女性领悟生活的真谛,重新认识真正的自己,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致敬永远的杨绛先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皇冠   清华大学   才女   围城   老先生   中国   料理   民国   不要紧   坎坷   女神   内心   丈夫   父亲   母亲   岁月   家庭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