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讨论孩子的压力,我们谈些什么?

当我们讨论孩子的压力,我们谈些什么?

文|橙子妈妈

曾经无忧无虑的孩子,开始有了心思,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压力。这是成长的标志,是生命的张力,伴随着忐忑,恐惧,亦步亦趋,跃跃欲试,也可能伴着痛苦,挣扎,甚至是放弃 。

我们每个人,都和压力相伴相生。在孩子的人生旅途中,更要学会如何和压力相处。压力可以变成资源,也可以摧毁一切。学习认识它,了解它,感受它,处理它,“经营”它,是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功课。

当我们讨论孩子的压力,我们谈些什么?

1.

“我有压力,是正常的吗?”

在压力面前,孩子可能会恐惧。压力是一座山,横亘在面前,怎么办?为什么我感到烦躁,静不下来心,无法投入?只有我这样?别人也会这样吗?我这样正常吗?

如果孩子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可以告诉他:

1.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感受到压力,是再正常不过的状态。不要回避它 ;

2.适度的压力是有利的,我们甚至需要一定的压力,帮助我们挖掘自己的潜力,做得更好;适度的压力利于胜任环境,将人生的刻度向前调几格。适度的压力也就是中等强度的压力,我们也可以把它视为良性压力,正好的压力。

3.过度的压力会阻碍思考,影响心智功能。完全没有压力,并不是件好事,很可能我们也没有动力,没有进步。中等强度的压力最利于个人的成长。画一个倒U型,压力和表现之间就是那样的关系。


当我们讨论孩子的压力,我们谈些什么?


这就像我们要吹一个气球,如果没有力量,或者力量不够,气球吹不大。但是如果用力过猛,气球就会爆炸。
最理想的状态是,观察气球膨胀的情况,适度用力。

2.

孩子的压力是怎么产生的?

不管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我们自己,了解自身压力的产生原因,将会最大化地帮助我们和孩子正面它,这个反思的过程也是应对压力的最好途径。

1.在任务的挑战远远高于自己的能力时,压力往往就会产生。我们不能期待一个小学生轻松去跑马拉松,这给父母的借鉴是,和孩子设定目标时,踮起脚尖就能摘到苹果将会激发他们的斗志,增强自信。如果跳起来也够不到那个苹果,他们也许会在一次次挫败后,自我否定,彻底放弃;

当我们讨论孩子的压力,我们谈些什么?

2.有观众或者假想观众时,对某些孩子可能造成压力。如果过于关注外在评价,过于关注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会消耗本应集聚于任务本身的注意力,影响正常发挥。父母引导孩子向内看,不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长期坚持这样做,会帮助他们减少自我消耗;

3.并不是只有困境才会产生压力,太想做好,同样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过度追求完美,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直接的影响是迟迟不能行动。如果你观察自己的孩子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鼓励他先完成,再完美。行动,是治愈的良药。

当我们讨论孩子的压力,我们谈些什么?

3.

压力大时

孩子可能有哪些表现?

逆流而上的孩子不在少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压力,他们很顽强,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大可能会迎来身心的蜕变。但这是建立在均衡的适度压力基础上的。均衡的意思是,你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过度压力,但不会一直陷在里面,总体来说,压力是有弹性,可控的,适度的。

有些孩子面对压力,会把自己压得很紧。他们有战胜压力的雄心壮志,但是自我调节能力弱些,他们往往也不善于寻求外在资源。比如父母的帮助,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父母要善于观察,如果你的孩子属于这种类型,就不能责备他们的努力无果,而是要把手伸给孩子,让他们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拉一把。

当我们讨论孩子的压力,我们谈些什么?

逃避压力,让很多父母感到困扰、焦虑、惋惜。想清楚我们的孩子逃避的原因是在给他提供帮助前首先要做的。几乎没有人喜欢压力,但是每个人的心理动机是不同的。会被误读的是,逃避不代表孩子不想做好。容易忽视的是,正是因为害怕自己做不好,才通过拖延、罢工、不做作业、沉浸在手机里等方式掩饰自己。你看着他们没心没肺时,也许他们心里正承受着过度的压力。当他们愤怒,暴躁,甚至暴力时,他们是在用这样的沟通方式告诉父母,他们需要帮助。

当我们讨论孩子的压力,我们谈些什么?

4.

帮助孩子学习和压力相处

父母可以怎么做?

1.你是一个优秀的范本吗?

孩子需要通过学习,才知道如何将压力变成资源。他们学习的对象,首先是自己的父母。他们会观察父母是怎样应对压力的,并有很大的可能性复制、内化这种模式。因此,对孩子最好的帮助,是父母首先做好压力管理,为孩子提供一个范本。我们也只有先降低自己的压力水平,才有资源给孩子提供帮助。

当我们讨论孩子的压力,我们谈些什么?

2.默默陪伴的力量

在孩子有压力时,任何正确的道理往往都不起作用,只会增加孩子的烦躁。语言并不总是在任何时候都发挥作用,默默的陪伴也许对他们来说更加重要。我们也可以运用一些非语言类的支持,比如拥抱,拍拍肩膀,这足以让他们感受到平静。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内心安宁,才能传递给孩子内在的稳定支持。

3.合适的介入时机

孩子压力过大时,是需要得到帮助的。如果我们过早介入,会剥夺孩子发展复原力的机会。太晚介入,孩子又有压力过载的风险。这需要父母睿智、灵活地去观察、理解孩子。我们并不会总是踩在最正确的节奏上,但这没有关系,只要保证一定水平的稳定支持就可以。

当我们讨论孩子的压力,我们谈些什么?

4.别让自己主观的压力成为孩子的负担

压力是主观的。对于我们来说有压力的,可能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角。父母要做的,是不要把自己的压力附加在孩子身上,不要让自己的问题成为孩子的负担。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橙子妈妈。资深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压力   孩子   可能会   橙子   青春期   范本   外在   气球   主观   烦躁   父母   力量   自我   能力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