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于希望孩子做到的事里,深藏着我们对自己的遗憾、不满、愤怒


执着于希望孩子做到的事里,深藏着我们对自己的遗憾、不满、愤怒

文|橙子妈妈。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3月开始,每天早晨,我会读两首诗——《泰戈尔写给孩子的诗》。

沉浸在孩子和妈妈的喃喃细语里,岁月静好,内心平和。

同一时刻,儿子正在进行他的早餐。不知道此时,他沉浸于什么——热腾腾食物的美味?还是时不时撇一眼时钟,计算着今天会不会迟到?

执着于希望孩子做到的事里,深藏着我们对自己的遗憾、不满、愤怒

01

儿子的迟到——已经被我从心理上跨越了。是的,是他的迟到,并不是我的。

但曾经,每个早晨我都会在一幕一幕连续的慢动作前体验到“内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常常处于早晨上学迟到或者迟到的边缘。当时间一分一秒流逝,他依旧云淡风轻,毫不慌张的样子,让我不禁怀疑是不是该表扬他处乱不惊,心理素质良好。

这种“内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催促,不断地催促,唠叨,愤怒。但神奇的是,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几个月过去了,“内伤”越积越多,迟到这个老朋友依旧常来拜访。

执着于希望孩子做到的事里,深藏着我们对自己的遗憾、不满、愤怒

我们想让每个清晨,美好而和谐。生活那么艰难,总得让一天的开始来得更温情一些吧。为了抵抗我因为担心而表现出来的着急和焦虑,孩子应该也感觉到被消耗吧,这并不是我想看到的。

于是,我说:

我感到我在每个早晨被困住了,这让我疲惫。这可能也会影响到你的情绪,甚至可能影响到你一天的心情。所以,我决定放下,我尽量努力做到不催,不赶,不焦,不燥。

儿子说:

你早该这样做了。迟到是我自己的事,我从没有因为迟到责备过你,我自己对它负责。你为什么那么在意呢?

执着于希望孩子做到的事里,深藏着我们对自己的遗憾、不满、愤怒

02

我为什么那么在意呢?

他的提问让我意识到我竟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1、担心挤压早饭的时间——希望他能吃好一点;

2、担心去学校的路上赶时间——他自己骑车去上学,关心他的安全;

3、隐约有个模糊的影子——在众目睽睽下穿过桌椅走到自己座位的尴尬,难堪。

当我第一次意识到有那个“模糊的影子”在我的脑海里存在,当我体验到那份飘忽的“尴尬和难堪”,我突然间恍然大悟。

在遥远的记忆深处,曾经的那个我,不得不低着头穿过齐刷刷的目光,感觉时光都静止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不记得是在哪里了,可能是教室,也可能是操场,或者广场。

执着于希望孩子做到的事里,深藏着我们对自己的遗憾、不满、愤怒

那个被封存起来的记忆一直深藏在某个黑暗的角落。直到有类似的场景与之呼应,它似乎被激活了。我又意识到,直到现在,我也依旧常常迟到,只不过现在的时间对我来说不再有明确的节点要求,迟到这个问题被忽略了。

“迟到”一定在某种程度上是让我“获益”的,因此我才会如此的“保护”它。但在我的内心深处,迟到的记忆又让我自责和愤怒。因此,当儿子也表现出相同的外在症状时,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那个自己 。我把愤怒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当我看到他的慢吞吞, 激发了我对自己拖延隐隐的痛。

我希望孩子做到遵守时间规则,本质上是希望自己做到 。

当我想明白了这一点,平和、包容了很多。

执着于希望孩子做到的事里,深藏着我们对自己的遗憾、不满、愤怒

03

当我把视角从孩子转向自己,也发现了我选择早晨读泰戈尔的心理意义。

中学时代,我是个特别勤奋的学生,我会要求自己尽可能抓紧早晨上学前的一点点时间大声朗读。虽然时常做不到,但也成了我衡量自己是否自律的标准。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觉得那就是应该被安排进日程的正确的事。

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的心里依旧有这样的执念:如果孩子每天早晨能节约5分钟,读点书,日积月累下来该有多大的收获啊。

这个“完美”的场景成了我心里隐形的期待。当现实和期待不吻合时,总觉得有什么没有完成,有遗憾,甚至是一点点的懊恼。这也成了心底隐形的情绪基调,虽然它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察觉。

这种遗憾,以及期待,是面对孩子的,更本质上,是针对我自己的。

执着于希望孩子做到的事里,深藏着我们对自己的遗憾、不满、愤怒

当我在某个清晨,偶然捧起泰戈尔的诗集朗读了一篇,仿佛体验到了一颗螺钉被咬合的奇妙感觉。

我突然发现,当我执念想让孩子做些什么的时候,我自己先去做,竟有神奇般的效果。比如:

当我们希望孩子多阅读,我们自己先去大量阅读。

希望他积极乐观,我们自己先去发现身边的小美好。

希望他放下手机,我们自己先放下,做些更有意义的事。

当我们因为他的愤怒而愤怒,让自己先冷静下来,理智说话。

执着于希望孩子做到的事里,深藏着我们对自己的遗憾、不满、愤怒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孩子,特别关注什么的时候,试着暂停想一想——同样的问题是否正在或曾经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也许有一个我们不曾意识到的黑洞,那里藏着我们的遗憾和对自己的期待。

这些,也正是我们和孩子共成长的意义。

⊙作者:橙子妈妈。资深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泰戈尔   愤怒   遗憾   孩子   内伤   橙子   执着   早晨   情绪   儿子   担心   意义   期待   记忆   妈妈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