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这是真的吗?

白内障是一种年龄相关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紫外线照射、代谢异常、外伤、营养不良等诸多因素的长期作用下,白内障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关于白内障的治疗,在老年人群中存在这诸多误区,尤其以“白内障要‘长熟’了才能手术”的说法谈论的最多。佛山华厦眼科专家为您盘点关于白内障治疗的种种谬种流传。


高龄老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这是真的吗?

(图源:图虫创意)


误区一:视物模式就是白内障

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功能衰退,眼的调节能力逐渐衰退而出现视力模糊,并伴有眼胀、头痛等症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花眼。而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的蛋白质变性致使晶状体混浊,由透明状态变为不透明,进而影响视力。


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角度出发,定义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致影响视力,其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者,可诊断为白内障


除此之外,眼底黄斑疾病也会引发视物模糊,若不及时干预,时间久了会造成难以逆转的后果。所以,老年人一旦出现视力下降,应及时让眼科专科医生作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便对症治疗。


误区二:滴眼药水可以治好白内障

不少患者和家属盲目听信一些白内障治疗药物的虚假宣传,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不但不见效果,病情反而日渐加重,还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从世界范围上来看,现在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根治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公认有效的方法,以高品质的折叠人工晶体替换人眼浑浊的晶状体,最终让白内障患者重获清晰视力。


误区三:等白内障长“熟”了才能手术

对于白内障患者来说,如何选择最佳手术时期至关重要。很多患者认为,白内障的手术时期应该等到眼睛看不见时才行手术。眼科专家指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白内障手术都是在肉眼下进行操作的,手术比较粗糙,术后并发症较多,视力恢复较差,因此形成了一种需要到白内障“成熟”后才能进行手术的说法。


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发现,常因晶状体膨胀引起青光眼发作,造成一定的视功能损害,严重的可引起视神经萎缩、失明,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几年来,由于科学的进步,白内障显微手术及人工晶体的开展,尤其是超声乳化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使白内障手术不必等到长熟再做。


一般而言,在病人工作和生活感到困难时,即可手术治疗。等到眼睛完全看不见或者视力非常差才手术,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完全没有必要,实际上还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也不利于术后视力的恢复。


误区四:高龄老人不宜做白内障手术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作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手术的最大年龄医学上没有统一的限定。


有些高龄老人身体素质良好,血压、心脏情况稳定,而且目前白内障手术时间很短,多采用点眼药水麻醉(表面麻醉),痛苦很小,因此多数高龄患者都能承受手术。能否承受白内障手术并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白内障   高龄   华厦   晶状体   手术   眼药水   混浊   术后   眼科   晶体   视力   老年人   误区   患者   年龄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