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理我,就是不喜欢我?”2个原则教你避免踏入认知的误区


“他没理我,就是不喜欢我?”2个原则教你避免踏入认知的误区

人类的大脑好像一部自动运转的机器,不断进行思考和判断,也正是这些思考和判断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诺贝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把思考分为两个系统:快系统和慢系统,慢系统是理性分析的,正确率高,但是效率较低;而快系统往往是自动的,效率高,但更容易出错。

我们的情绪更多的是受到快系统的影响,同时因为其较高的出错了,所以很多的负性情绪都源于快系统陷入了认知的误区。

认知理论总结了很多的认知陷阱,比如灾难化、非黑即白、过度概括等等。今天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归纳一下合理认知的两个原则。

第一原则,我总结为“有效原则”,就是能够大概率的解释我们的经验世界。我们学习的所有自然科学知识基本都符合这个原则,比如牛顿力学,现在知道它不是绝对的规律(只适用于宏观和低速的物质),但可以解释生活中大多数的力学现象,所以我们不必时时采取质疑的态度。

但有些心理问题就违背了这个看似简单的规律,比如说常见的“疑病症”(DSM5中称为疾病焦虑障碍),特点就是总怀疑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的疾病,多次到医院检查都没发现问题,但自己仍然坚信自己得了病。

“他没理我,就是不喜欢我?”2个原则教你避免踏入认知的误区

第二原则,我总结为“有利原则”,也就是在无法判断规律性的时候,采纳一个对自己有利的解释。

我常举这样一个例子:某人走在路上,看到一位同事,热情地打招呼,但同事低头看手机走开,没有回应。这个情景可以有多个解释,比如:

“同事故意不理自己,装作看手机”

“同事专心刷视频,没看到自己”

“同事正接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虽然看到了自己,但无暇回应”。

这些解释一时都无法证明,那么该如何选择呢?应用认知的第二原则,自然不会选择第一个理由,因为这个不是一个让自己有利的想法。

所以,有效和有利是两个让自己免于陷入认知误区的有力工具。

但这个工具的熟练运用还需要练习,比较简便的一种方法就是经常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这个想法有什么证据吗?”

“以往的经验支持这个想法吗?”

“还有别的解释吗?”

“这个想法会让事情变得更好吗?”


作者介绍

作者:张若莱

京师博仁全职心理咨询师

从业经验:5年 1000+小时

擅长领域:焦虑、抑郁等情绪、人际关系、青少年亲子关系、厌学等

寄语:要得到不一样的结果,最好做些不一样的尝试。

“他没理我,就是不喜欢我?”2个原则教你避免踏入认知的误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丹尼尔   认知   误区   原则   力学   焦虑   规律   同事   情绪   想法   疾病   两个   自然   经验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