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很多家长会让我们推荐一些历史的书籍?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会带着疑惑的语气问:“孩子能看懂历史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反应了家长们自己对于历史的态度:“我们一致认为读历史好,但连我们大人也畏惧历史,小孩子怎么读?”

我们要把自己的畏难情绪放下来,不要“遗传”给孩子。历史,实际上就是“真实的故事”而已。理论上,只要孩子开始听得懂童话故事,那他就能听得懂历史。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套有趣的历史类读物《文状元》《武状元》(全两本)

市面上讲历史的书,大多是编年体和纪传体的,而《文状元》《武状元》则提供给孩子一个全新的历史“窗口”,从科举考试这件事,去看我们的历史文化。

毕竟,让孩子“读读状元们的故事”,听起来比“读读历史”有趣的多!!当然,对历史畏难的大人,建议可以一起读。

《文状元》&《武状元》

点击文字,进入购买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适 龄 6岁+

《文状元》

著:章宪法

《武状元》译:张全海

(文末有阅读小贴士、

购买入口

在我们的认知里,驸马一般是状元。

那历史上状元可能娶公主吗?

只能说存在这种可能,但概率约等于零。

为什么这么说呢?

古代的学子想要跳出他的阶级、摆脱他的出身,就得一步一步往上考,从童试、乡试、会试,再到殿试。考过了童试,就是秀才,但仅仅这一关,就难倒了很多人:在清代广东有一个学子,98岁才考上秀才。所以,像范进这样考到54岁才中举人的人,在历史上可能真的存在过。

而想要拿到状元,就得一路过关斩将,拿到殿试的第一名。所以,历史上的状元岁数一般都比较大,当然也有年轻一点的状元,比如欧阳修24岁,范仲淹27岁。但在古代,这个岁数已经是晚婚的年龄了。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由此可知,公主嫁给“晚婚”状元的故事,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些关于状元的有趣历史知识,都来自于《文状元》《武状元》这套书。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仅仅考一个“状元”就这么难了,那每一轮考试都是第一名,那就难上加难。一般我们把每一轮考试都是第一名,称作“三元及第”,这样的人,历史上大约100年才会出现一个。

《文状元》就以明朝时期一位“三元及第”的状元为主要的故事线,讲述了一个从学子到宰相的人生奋斗历程。

其中穿插解读了中国历史上552名文状元的求学、科考与从政的独特历程,从隋朝的第一个状元孙伏伽开始,一直到清朝光绪年间的状元刘春霖结束。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由于武举的制度,从武则天时期才开始设立,所以《武状元》跨越历史的时长稍短一点。书中以清朝年间的武状元曹曰玮为故事主线,讲述了一个从庶民到将军的人才培养工程,中间插入了中国历史上284名武状元的故事。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无论是《文状元》,还是《武状元》,都在探讨同一个“状元文化”。

什么是状元文化?状元之路虽然激烈,但不可否认,它是为数不多公开、公平的开放式竞争,是古代学子与庶人跨越阶级、摆脱出身之路。直至今天,它依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高考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套书里,孩子从“状元”、从“科举”的全新视角,去触碰历史中的人、事、物,看到一个个普通人为之努力奋斗的人生。由史及己,他们才更可能正确看待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眼前学习与生活。

融入有趣的人物故事

揭示状元背后的多重支撑力

如果仅仅只是讲科举的制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文状元》、《武状元》融入了有趣的人物故事,用现代人聊天讲故事的文风来叙述,读起来就非常有趣。

书中讲到一个叫叫李蟠的状元,作者调侃道:“李蟠怎么都不像个状元,说他像建筑工地扛水泥的,倒是更恰当”,他揣了36个馒头进考场,考完试馒头也啃光了,连监考人员都在悄悄嘀咕:“这人到底是来考试的还是解馋的”!

哈哈哈哈哈!孩子们看到这里绝对会笑翻的!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当然,一个状元诞生的背后,还涉及到国家的制度,家庭的教育,个人的努力等等方面。

国家的角度,我们能看到一代代君王是如何为了公平、公开的选官制度而努力着。

比如,武则天创立“糊名法”,遮掩考生姓名后再批改试卷,避免考官徇私舞弊。这一做法一直沿用到现在的高考。

当然,也有比较荒唐的朝代——

宋代殿试有一个“潜规则”:先交卷子往往就是状元,毕竟大家都是高手,水平也差不到哪里去。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宋人殿试图

甚至,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亲自坐在大殿上等考生交卷子,已经有两个考生交了,但他没看清到底是哪一个考生第一个交的,于是灵机一动,说:“你俩摔一跤,就在这儿摔!”于是,摔赢的考生王嗣宗就真的成为了状元。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不过,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也就基本不可能发生了。

从家庭的角度,我们会看到,一个个家庭是如何支撑孩子的“功名之路”。

比如《文状元》里,就谈到了母亲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也会看到,一代代学子如何为了心中的理想“十年寒窗苦读”,“头悬梁锥刺股”。

而且古代的考场可没有现在那么舒服。考生们需要在像茅坑大小的小隔间里住上三天两夜。

蛇虫鼠蚁还不少,睡到半夜,说不准怀里还会钻进一条蛇。

考试的地方还不包餐,第一天带进去的饭要连着吃三天。

……

所以,能够考上状元的人,绝对是很能吃苦的狠人。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孩子的思维往往很简单,从点到点。而这套书,则带着孩子构建从"点"(状元),到“线”(国家、家庭、个人),再到最后“面”(历史长河)的全局观。他们还会顺着有趣的人、事、物,在哈哈大笑中,向更深的历史和文化探索。

一套难得的传统文化通识书

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

说到各个时期的状元,就不免谈到对应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可以说,《文状元》《武状元》是一套非常难得的传统文化通识书。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作者在全世界范围内,从34本古籍中精选出来近千张图,花费3000多小时,亲手修复并辅以近三万字的图注。

这些图画都是各个年代的名家所绘制的,画面意境独特,人物个性鲜明,极具艺术审美,甚至很多都是首次出版的。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在《文状元》里,可以了解到古代非常重要的礼乐制度——

这些珍贵的乐器,通常要带孩子去博物馆才能看到呢~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还有各个品阶的官服样式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甚至还有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古人打小抄的方式: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而在《武状元》中——

有一本正经的武功秘籍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还有各类兵器、军事武器等等。家里如果有功夫迷的孩子,绝对会高兴疯了!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孩子的文化自信。但文化自信从何而来?它一定是源于“古”而成于“今”。只有当孩子从多个角度,更全面地了解古代制度、礼仪文化之后,才能在今天形成更广泛、更深厚、更坚定的自信。而《文状元武状元》就是其中一个独特的角度。

今天,“考试”这件事,对于孩子们来说稀松平常,当他们从熟悉的“考试”,去看待陌生的“科举考试”,再经由科举来看待历史,就更容易产生联结,代入自己

无论你是想要撬起孩子对历史的兴趣,或者想要孩子拥有一个更全面、客观的历史观,《文状元》《武状元》会是一把很好的“钥匙”。

勇读者·兰兰 推荐

勇读者の阅读小贴士

这套书的主攻方向:

从“科举考试”的有趣视角去看历史

一套传统文化的通识书

适合哪些娃读:6岁+

购书通道,戳图进入!

想获取更多

育儿干货、书评解读?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有更多好书

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来都来了

留个赞或“在看”吖太有趣了!从考试这件事儿,孩子居然能看到历史的这么多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有趣   殿试   武状元   孩子   考试   历史   科举   状元   学子   事儿   考生   自信   古代   制度   故事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