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尽全力,却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人们常说,父母爱孩子是本能,而孩子爱父母却是一种选择。绝大多数父母都愿意为孩子付出毕生心血,可是,为什么我们拼尽全力,却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拼尽全力,却把孩子养成了白眼狼?

01

  莎士比亚曾说过:“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曾经有一个案子,一男子拒不支付母亲200元赡养费,最终被判刑。

  老太太已经77岁,在丈夫去世后独自生活,尽管育有5个孩子,却没有一个愿意赡养她,生活十分艰难。无奈之下她起诉了5个孩子,法院判决每人每月支付赡养费200元。

  在4个子女支付了赡养费后,另外一个儿子觉得被起诉很丢脸,拒不支付赡养费,最终被判服刑8个月。

  为什么一对父母养得了五个孩子,五个孩子却养不了一个母亲?不懂感恩的孩子,不仅支撑不起一个父母晚年的幸福,反而会把父母拖入绝望的地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父母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

一个家走得远不远,就看孩子是否懂得“反哺”。懂得反哺的孩子,才是一个家最大的福报。

02

  我想起了一则曾经感动无数人的泰国公益广告。

  主人公芭作是一名优秀的小学老师,为了照顾患了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他推掉了条件好的工作单位,选择了一所离家近,方便照顾母亲的学校任教。

  于是他每天带着母亲去学校上课,寸步不离地照顾母亲。当别人建议他请一个保姆帮忙照料,这样他就可以轻松点时,他回答“这是我自己的妈妈,肯定由我自己照顾!”

  在他心里,是母亲给了他生命,当母亲老了,他就应该像母亲照顾年幼的自己一样照顾母亲。这大概就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最真实的写照。

  心理教育专家马斯特经过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如果孩子从小就学会感恩,他的睡眠情况、心理状态和整体发育水平等都比不感恩的同龄人更好,也较少出现抑郁、焦躁等负面心理。

  孩子懂得感恩,可以说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欣慰,是父母一生的福气。

  教会孩子感恩,是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也是留给自己后半生的福气。

03

  身为父母,我们要如何才能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呢?不如从以下三点做起:

  1. 从感谢每一件让自己愉快的小事开始

  在非洲,很多妈妈通过让孩子写感谢信培养孩子感恩,无论两三行还是八九行,亦或是一副画都可以。

  在美国,老师们通过在教室里放一个透明的“感谢罐”,让孩子们写下想感谢的事来学习感恩。

  感谢的内容可以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的一句话。

  生活中,父母在和孩子相处时,也可以设置一个“感谢罐”或鼓励孩子写感谢信,把自己想感谢的一切都写出来。

  无论是感谢信,还是“感谢罐”,核心都是让孩子从小懂得,发现生活中使人愉快的小事,在一件件愉快的小事中,学会心存感激。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并不用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需要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

  这就是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但它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习惯。

  2.让孩子“看到”家长的付出

  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中国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

  教孩子学会感恩,不是在孩子面前卖惨,而是适当示弱,让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

  有网友在旅游大巴上拍到这样一幕,一个5岁的小男孩,等乘客下车后,拿着毛巾认真地打扫起车上的卫生,看着他瘦小而娴熟的身影,网友心疼地问“小朋友你怎么一个人打扫卫生呀?”

  小男孩抬起头,一脸真诚地回答“我想让爸爸多休息一下,爸爸开车很辛苦!”

  喜欢筷子兄弟的一句歌词“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不是孩子不懂父母的辛苦,只是在年幼时从未听过,也从未见到过。

  很多教育,无关语言,而在于父母的身体力行中,让孩子“看到”父母的付出,孩子慢慢便能体会何为感恩。

  3. 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

  在一次采访里,蔡少芬对孩子做家务,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她说:“做饭是最简单的锻炼,担心孩子受伤是正常的。但其实,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

  感恩,可以从送一枝花,泡一杯茶,帮家长做一次家务,洗一次碗,拖一次地,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开始。

  从学会感谢每一件开心的小事开始,心存感激,感知父母的艰辛,懂得付出,并参与到家务中,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学习,更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必不可少的环节。

  生命需要种下感恩的种子,才能滋养出有“人情味”的生活。

  爱,从来都不是一味地付出,而是双向的细水长流;感恩,亦不必肝脑涂地,但一定要心怀对方,细致温暖。

  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凝望的眼神,都可以是感恩的载体。

  愿天下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父亲的“拐杖”,母亲的“保护伞”!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马斯   孩子   大恩大德   赡养费   感谢信   年幼   福气   家务   小事   感激   愉快   父母   母亲   妈妈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