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几个小妙招!

我家女儿三岁了,最近突然无缘无故地乱发脾气,怎么安抚都没有用。每次玩完玩具就乱扔,一说她就又发脾气了,孩子这是怎么了?该怎么引导她呢?

其实这些表现是孩子对秩序敏感的反应,很可能是家长在无意中改变了孩子周围环境中一些事物的秩序,而使得孩子感到不安,情绪变得不稳定。


“秩序感”既是一种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也是一种处理事情的思路,又是一种规则意识的养成。


0~4岁的孩子对外在事物的秩序有着强烈的要求,而且这些外在的秩序又可以帮助孩子内在秩序的建立。家长要善于运用外在的秩序,引导孩子逐步建立内在的秩序感。今天分享几个培养孩子内在秩序的方法给大家。

01

尊重、认同孩子的秩序感

家长总是不停地在归整家里的物品,包括孩子的玩具。其实孩子对家里物品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他们可以记得自己玩具的常规位置,家长随意改变,就可能破坏了孩子内心的秩序感,使他们感到不安,继而大哭大闹。

当家长调整物品位置的时候,最好征求孩子的同意,让孩子参与变动位置的过程。让孩子感到自己的秩序感被尊重,便很容易接受新的秩序。


02

给孩子自己的空间来创建秩序

家长可以在家里开辟一个小角落,属于孩子的角落。比如:玩具柜、小书架。在角落里放置一些孩子喜欢的小沙发、小坐垫,让孩子可以随时去角落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和玩具,而且自由安排它们的位置。


尽早地给孩子一个有序的环境,并且给他自主安排秩序的权利,有助于孩子日后建立有序的生活习惯。


03

在生活中体验“顺序”


孩子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后,家长发现孩子“不听话”了,让他往东他就往西。这时家长不要和孩子生气,其实是孩子心里,有了自己做事情的顺序。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分清什么是先,什么是后,在生活琐事中帮助孩子寻找顺序感。比如,当孩子抢着要自己穿衣服的时候,家长不要嫌孩子太慢或者穿不好就代劳。可以把一些小衣服、小裤子的照片按着顺序贴在醒目的地方。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时候,家长可以提示他按照照片的顺序一件一件地穿。孩子不仅学会了自己穿衣服,还懂得了做事的条理性。


04

别给孩子太多的玩具


家长不要买太多的玩具给孩子,收纳玩具也不宜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很喜欢一次做一件事情,每一次孩子只想玩1、2种玩具,却需要把玩具全部倒出来。一次给孩子玩一个玩具,然后再引导孩子将玩具收好,再拿另一个出来玩。孩子习惯了有秩序的外在环境,自然就喜欢并养成了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05

让孩子参与计划制定


孩子年龄小,没有计划性,做事缺乏条理。而且总是突然不服从出行计划了:明明出门前告诉孩子先去奶奶家,再动物园,可是一出门孩子就变卦了,非要直接去动物园。

家长不妨在出行前,就和孩子一起讨论出行计划。比如:我们周六要去哪里?先去哪里?再去哪里?出门我们要带些什么东西?午餐要吃些什么?

这样制定的出行安排,是孩子自己认可的秩序规则,所以在执行的时候,孩子也会感到安定,而更加顺从。

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的几个小妙招!

#我要上头条# #畅谈家庭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秩序   孩子   妙招   外在   动物园   顺序   不安   角落   事物   敏感   家里   家长   位置   玩具   物品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