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农村孩童的现状

散文


六十年代农村孩童的现状

图片来自网络

小弟是1963年生人,他是家里最小的一个男孩。可是,在那时候,家里正处在盖新房子时期、也特别困难。他真是吃玉米碴子长大的。直到三岁他才勉强能走路,那也是吃钙片、鱼肝油和维生素催起来的。而且在农村不盖房子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小孩子就是吃个鸡蛋、喝点豆浆,算是被优待了。
六十年代初期的农村口粮现状就是自给自足。当时的形势也不是可以随便儿跟外国往来,农民除了交公粮以外,就自己种什么吃什么。在东北的砬子沟农民基本种苞米的多,种谷子和小麦的少;因为种谷子和小麦产量低,还不够费工夫管理的呢。再就是农民种大豆,为了送公粮和自己榨油。。
当时农民的细粮也只有小麦粉,它的数量非常的少。除了交公粮以外,家里每个月只能平均消费十斤左右白面。所以说,对于小弟当时的成长,非常缺乏营养。也就是说他的主食里粗粮多。有时候。母亲要是干活儿忙了,她就把一小碗苞米碴子饭递给了姐姐,说:“你把弟弟喂饱吧。这样,姐姐就嚼一口苞米碴子饭、往弟弟嘴里填一口她嚼碎的玉米饭。小弟饿极了,他也不知道饭的来路;只管大口大口吞吃。

六十年代农村孩童的现状

图片来自网络


小弟的饮食要比上边的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要差得很多。他出生的时候正赶上家里困难,但是他的生命力很顽强。也因为当时农村孩子若是生病了,也不会兴师动众的去就医 ,一挺就会没事。因为,就像《鲁宾逊漂流记》里描写的那样,因为当时在英国没有跟外国开放往来的时候,粮食也非常的干净,就从打国门开放以后,从外国进来的饮料和有毒物质多了起来;才对身体有害。在小弟身上就有一种自身的免疫力。

一次,小弟发烧了;妈妈给他吃错药了;把睡觉药给他吃上了。在半夜里,因为父亲要上外地打工,他起早要走。小弟他虽然听见别人送爸爸出门了,他也不睁一下眼睛。这时,妈妈一摸小弟的额头,确定他发热大发了。后来家里头有冻梨和冻柿子,妈妈就拿冻梨,冻柿子化了,递给他吃。他吃了几个化透了的冻梨、冻柿子后,天一亮,他的烧就退了。所以说,正应验了老人的一句古语:“越娇生惯养,越软弱无力;越皮皮拉拉,越有抵抗力。”
小弟小时候的饮食或者是成长都折射出当时农村孩童确实是“放养”与锤炼。

六十年代农村孩童的现状

小弟从小到大也应了我母亲的一句话:人养人,皮包骨。天养人,肥特鲁。”真的,小弟他三岁才会走路,算他这次发烧吃错药,再加上他小的时候八岁上学,从小砬子摔下去没咋地。再到他吃粗茶淡饭挺过来,直到上中学还大肚子蝈蝈似的舔着肚子走路。没成想,他到了成年却长成1.78米的大个子。
六七十年代东北农村确实是很苦。当时的农村小孩子吃的水果就只有山菇茑、野果子、和家里种的沙果树上结的果实。最主要是山上结的野果子营养价值极高,味道酸甜可口。倒比价格不菲的洋水果有营养。在艰苦的日子里,小弟学会了关心别人。在家里他最小,依然惦记比他大的哥姐们的安危冷暖。他也是儿女双全,他现在正扮演既当爷爷又当姥爷的角色。他能从艰苦的岁月中剥离出来,真是幸福一生陪伴。

六十年代农村孩童的现状

(全篇完结)

后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人生感悟##实话##坚持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鲁宾逊   大口   农村   公粮   苞米   养人   野果   谷子   柿子   孩童   小弟   家里   现状   姐姐   外国   农民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