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父母能完全真正抱孩子的时间,只有三年。

前两天陪闺蜜逛街,还有她们家刚满三岁的小魔王。没走多久,小家伙就嚷着走不动了,要妈妈抱。我说阿姨抱,结果人家还嫌弃,不肯,一定要他妈抱,哭啊闹的,引来了不少注目礼。闺蜜一上火,就拉着我走人,留着孩子一个人在原地哭,最后孩子妥协了,选择被他嫌弃的阿姨抱╮(╯_╰)╭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很多家长都吐槽过,自家孩子动不动就要抱抱,小的时候要抱,会走路了也要抱。不抱吧,他们给你哭啊闹,这抱吧,苦了自己老胳膊老腰。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真是没办法,这都会走路,还老是要抱抱,难道是为了撒娇嘛?”

“走两步就要抱抱,我这手里还提着一堆东西,咋抱啊我的天!”

面对眼前这个总是高举手臂要抱抱的宝宝,父母别急着叹气和无奈。其实,宝宝这个举动可能在传递他们内心的讯息。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是亲密关系,而形成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亲密接触方式,就是抱抱。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人,当孩子要求被抱的时候,爸爸妈妈们光看到他们的无理取闹可不行,要深入了解“抱抱”后面的秘密,才能更好地与孩子共情。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生理因素】

身体不适

要求抱抱,对不会表达的宝宝来说,可能是他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是在胡闹而置之不理。有一次朋友家的宝宝哭闹个不停,要抱抱,抱了一会还是哭闹,朋友自己手头在赶一个工作,实在烦恼,就让孩子在床上自己哭到累睡过去。没想到,原来孩子的后脚跟不知何时蹭了一块皮,宝宝感到疼痛,所以他一个劲的哭闹,要妈妈抱。

宝宝生病、身体不适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所能做的就是本能寻找爸爸妈妈的怀抱,求安慰求温暖,所以我们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异样。

走累了

当宝宝开始学走路时,起初他们是充满好奇的,但经过一系列跌跌撞撞的摔跤、趴倒之后,虽说走路是会了,但也体会到走路的累,就慢慢对走路失去了兴趣。确实,走路需要两只腿部的发力,孩子年纪小耐力不足,会加重孩子的疲惫感。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心理建设】

本能生存欲—皮肤饥渴

19世纪欧美有过一段“婴儿死亡潮”,当时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生存,人们认为要做到孩子生长环境的无菌。于是在孩子出生后就让他们躺在床上,除了母亲喂奶外,其他人都不能触碰。然而婴儿的死亡反而增高,却找不到原因。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迈阿密接触研究机构负责人菲尔德提出皮肤饥渴症的概念: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饥渴症”,人体的肌肤和胃一样需要进食以消除饥饿感,而进食的方式便是爱抚和触摸。比如说给宝宝洗完澡的抚触,日常的亲吻和拥抱,都让宝宝获得极大的满足。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孩子在母体里的时候被羊水包围,就像是一个被抱着的姿态,等到出生之后,也是一直被家里人抱着,所以在他们的认知里,他们就是需要抱抱,通过被爸爸妈妈抱着,来得到皮肤的饥渴治愈。

寻求安全感

研究指出,当被拥抱时,人体会产生一种叫内啡肽的激素,这种物质能使人的心情平静,且使人的内心产生安全感与幸福感。大人在遭受挫折的时候,旁人一个拥抱就能给予安慰,更别说一个小宝宝。3岁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产生不安和焦虑,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都是被抱着的,为什么现在突然不抱了,是不是不爱自己了?这个时候,孩子会急切的想要被抱,来消除内心的不安,来肯定爸爸妈妈是爱自己的。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阶段性探索欲望

到了一定时期,宝宝看到一些新奇的事物,会想去接触,但是自己又不敢 ,所以想被父母抱着去认知它,感受它!很多宝宝在之前都是被抱着去看世界,而当自己去接触这个世界是,发现自己所能触及的范围很窄,这个时候就会想念被父母抱的高高的,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索取爱和关注

曾一度流行哭声免疫法:当孩子半夜醒来哭闹时,父母不要立马回应,等待几分钟再回应,每次延迟的时间逐步增加,一直到孩子不再哭泣,能够自行入睡。

马伊俐就曾对女儿爱马采取过这种方法,后来她在微博中这样写到:这种煎熬于我于她都是巨大的折磨,最后听我妈妈的劝,把她的床紧挨我的大床,半夜醒来就伸手拍拍她,从此我们和她都睡得无比踏实。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有人说那些哭着喊着要抱抱的孩子,是在问妈妈要爱,要关注。对于小小的孩子来说,爸爸妈妈没有给回应,没有肢体的安抚,他们就等于被遗弃。哭闹是本能,想要抱抱是天性,是他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来得到更多的爱。

恐惧心理

很多宝宝在初学走路的时候,难免磕着碰着,那么孩子下意识会对自己走路产生恐惧感。另外在遇到黑夜或者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就会想父母抱抱,不愿意自己走路,是因为陌生的环境让宝宝害怕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获得力量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个拥抱可以传递鼓励和信心,孩子的世界里也不例外。当孩子要参加一个比赛或者是上台表演节目,父母的一个拥抱能给予他们极大的力量和鼓励,使他们自信。所以,很多时候孩子想要被抱抱,可能是他们需要鼓励了,需要得到爸爸妈妈的助力。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拥抱,有一种“迷之神秘”的力量,不仅能满足人类的生理需要,还能填补精神的空虚。

从小缺乏亲人“抱抱”的孩子,在性格上会有明显的胆小、怯懦、自卑缺乏安全感等特征,还会出现性情孤僻、爱咬嘴唇啃指甲等怪癖,而这样的孩子长期处于不安的状态下,身体素质较同龄人差,容易生病。

许多研究表明,常被人握着、拥抱和亲吻的婴孩,比那些被人长期甩在一边且无人碰触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这样的孩子,幸福感很足,且性格也比较开朗,孩子从小会充满爱心,更加健康阳光的成长。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当然,对孩子的“抱抱”要随着孩子的年纪增长而逐渐淡化。一般我们鼓励三岁之前给予孩子高质量的抱抱,而后,随着孩子的长大,不能过度的“抱抱”,而让孩子产生依赖,导致人格发育的不全。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研究指出,人与人的沟通,只有7%是通过语言,高达93%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形式进行的。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肢体语言。

这个组合模式简直不要太适合话都还讲不利索的宝宝好不?父母有时会抱怨自己付出很多,但是孩子跟自己却不亲,我想,如果孩子跟你不够亲,一定是你没做好“抱抱”这件小事。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查找原因,该抱就抱

就如我们很多文章里说到的一点,作为家长的我们,和孩子共情,是沟通我们与孩子之前一个重要的桥梁。当孩子总是伸手要抱抱的时候,我们首次要找到孩子这样举动的原因,再对症处理。当孩子身体不适,或者走路走累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当然是举起我们的大力神臂,抱起我们的孩子,给以他们爱和温暖。

不吝啬拥抱,用力去抱

美国事物一位婴儿心理学家说道,当孩子被抱在妈妈胸前时,母婴之间就建立起一种最具安抚功能的接触,宝宝不适的心境会立即得到母爱的最佳抚慰而趋于平静,情绪需求便得以满足。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家长们要在第一时间将初生婴儿拥入怀里,这样能降低他初来这个陌生世界的不安与害怕,满足他们的皮肤饥渴。对于尚在襁褓的宝宝们来说,父母的怀抱是最具有安全感的,所以当孩子哭闹的时候,我们要时常“抱抱”,时常安慰。

控制情绪,理性去抱

通常宝宝情绪激动做错事时,父母难免会产生厌烦心理。这个时候孩子是能感受到父母的厌烦和焦躁,他们会很紧张,害怕爸爸妈妈不要自己,所以会更想抱抱,来确定父母还是爱自己的。

这个时候家长们要先平复自己的心情,然后给孩子拥抱,安抚他们,让他们知道,即使他们做错事了,我们依然是爱他。这样他们才会对我们的责怪多一分理解和尊重。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高质量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一个满满的拥抱,将父母的关注、安慰、理解、原谅,都传递给孩子,胜过无数的言语。很多时候,与其急着教育孩子,不如先给歇斯底里的孩子一个拥抱,他们会在我们的怀抱中平静下来,这样才可以好好的谈事情。反之,如果对于宝宝发出的情感需求讯号置之不理,那么宝宝逐渐就会萌发出一种失望与不信任的情绪,这种挫折感,会让他变得容易退缩。

年岁增加,减少抱抱

随着孩子年纪的增加,我们也要相应减少“抱抱”,不能动不动就抱,形成依赖,不利于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尤其是学龄期的儿童,我们要带他们正确的去面对这个世界,去努力去经历。在他们每次归家和离家的时候,赠与一个大大的拥抱,能够给予孩子极大的动力和支持,而这样的拥抱,含金量就越发的高了~~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绘本《抱抱》,这是一本几乎没有文字的绘本,是通过画面给我们传达关于拥抱的力量,充满了感染力。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更好地建立亲子间的亲密关系。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旺妞

其实我们能够给予孩子的“抱抱”时间就那么几年,不要吝啬你的拥抱,给孩子最满的怀抱,给予最深的爱意,不要等孩子大了,抱不动了再去追忆。

“抱抱”这件小事,多数家长做不好,还怪娃太胡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美国   饥渴   不适   安全感   怀抱   小事   婴儿   不安   情绪   爸爸   不好   家长   父母   皮肤   力量   妈妈   宝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