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一个人吃饭会觉得很孤单,但如果一个人吃零食好像就不会。

今年的3.15国民热门零食辣条成功上榜,被曝光出来的生产车间极度“辣眼睛”,没有任何卫生措施,工人们直接手抓出来的辣条让吃过辣条的一众网友各种膈应。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说到吃零食,就会联想到小时候的大大口香糖、咪咪虾条、麦丽素、真知棒、干脆面、无花果、跳跳糖......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长大能当小卖部的阿姨,有吃不完的零食,尽管这些都是童年的美好回忆,但是现在作为家长,零食好像就变成了我们捍卫孩子健康的大敌。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尽管我也是习惯一边写文章一边吃点儿零食,但还是不得不控诉下零食存在的一些健康隐患。

❶导致肥胖

一篇刊登在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关于肥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16年的时候中国的肥胖人数就超越美国,正式成为了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全世界的肥胖人口中,16.3%的男性和14.2%的女性来自中国,而这在50年前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北京大学公共健康中心的一项研究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有5000万儿童将达到超重或者肥胖水平,4个孩子中就有一个是超重的。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中国人胖起来了跟零食关系密切,因为最受欢迎的零食一般都是油炸或者高盐类食品,这类食品含有大量能量,而且零食中含有的添加剂会对人体机能造成损害,从而容易造成身体恶性发胖。

❷导致营养不良

经历过多次饥荒的民族记忆让我们大都喜欢白白胖胖的孩子,总觉得这样才是营养好,但事实上胖不代表营养就跟得上,很多孩子吃得多,但是未必吃得好。喜欢吃零食代替主餐的孩子就特别容易“虚胖”,看起来肉乎乎,但是因为零食代替了正餐,却不能提供给孩子适当的微量元素,孩子其实已经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但是却容易被“小胖墩”的形象所掩饰,难以引起家长的重视。

❸导致性早熟

表妹正餐吃得再多饭后还是喜欢吃零食,各种油炸的垃圾食品更是她的心头好,6岁的时候她比同龄人高出了半个头,体重也有67斤,她妈妈的个子不高,孩子长势喜人家里人都很高兴,表妹想吃啥从来不拦着,直到妈妈发现孩子的胸部也开始发育了才想到要带孩子去医院看一看。果不其然,孩子的骨龄已经达到了8岁儿童的标准,胸部的隆起也确实是性早熟的表现。医生表示,性早熟不仅可能是摄入了过多的激素造成的,摄入的零食过多导致的营养过剩,也会造成性早熟。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比同龄人长得高长得壮就一定是一件好事,超前发育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终身身高,一旦发现孩子有早熟的现象最好早点就医进行营养干预。

❹导致疾病

肥胖、营养不良、早熟都有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更多的健康问题,比如新陈代谢失调,心肺功能不佳等等,甚至容易导致孩子自信心受挫,影响健康心理发展。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2016年,12岁的小男孩洋洋腹痛十余个小时,吐出大量咖啡色液体,就医后发现是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经穿了弹珠大的孔,医生不得不切掉了洋洋大半个胃。洋洋的妈妈熊女士说,洋洋爱吃炸鸡、爱喝可乐,喜欢辛辣食物;洋洋的爸爸是个老胃病,且平时家里的餐具也都是混着用的。医生说“油炸食物、碳酸饮料、辛辣刺激的食物,感染幽门螺杆菌长期不治,正是导致洋洋小小年纪就胃溃疡穿孔的罪魁祸首。

❺导致心理依赖

因为不良的零食食用习惯,不少人开心的时候想要吃零食,不开心的时候更想要吃零食,随时随刻都需要零食傍身,零食变成了他们重要的安全感来源,即便知道零食不好,但是积习难改,很难摆脱对零食的深度依赖,而这种依赖对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来说,如果不及时干预,通常会越来越严重。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吐完了零食的“槽”,但是我还是要吃零食,也要给孩子吃零食,并不是我自暴自弃,而是零食并没有那么“十恶不赦”,且来看看它的温柔面。

❶锻炼手眼协调

育儿专家建议,从宝宝开始吃固体食物并且和奶量减少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提供健康的零食,一般一岁左右是合适的时机。提供给婴幼儿发育水平相适应的不同性状的小零食能够刺激婴幼儿口腔运动技能的发育,满足他们的自主意识发育以及锻炼其精细运动、手眼协调的能力。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❷补充营养摄入

世界卫生组织曾有过这样的一个建议:一岁以后的孩子,吃饭不一定要按照一日三餐踩点吃饭。每一个孩子的身体,都有自己的消化时间。一日三餐的时间,未必是孩子想吃饭的时间。因此,如果孩子不想吃饭,在排除了疾病的情况下,是因为孩子还不饿,与吃不吃零食没有必然的关系。在非正餐的时间适当地提供适宜分量的零食,能够保证孩子有足够的能量维持消耗,补充正餐供能和营养素的不足。

❸缓解紧张情绪

咀嚼食物本身就是一项能够释放压力的运动,合理有度地吃零食,是生活的一种享受,能够帮助缓解紧张情绪,释放焦虑,转移注意力,尤其是糖分高的食物,更能带来愉悦心情。当人体血糖浓度降低时,人体更容易发脾气、烦躁不安或者抑郁,而糖分能快速转变成大脑所需要的血糖,满足大脑供能需求,消除大脑疲劳和不适,甜食还能刺激大脑释放脑内啡肽,而脑内啡肽可调节情绪,令人兴奋。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❸管教的小武器

公共场合里,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时候真的让人很难堪,教育孩子是关上门的功课,硬是要在当下完成管教,不但带给孩子伤害,对周围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妨碍。应对孩子的暴走,一点他喜欢的小零食就能让他平静下来,稳住了孩子,也维护了公共秩序。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带孩子出们,长时间坐在安全座椅里的孩子也是十分狂躁,为了行车安全当然不能把他们抱出安全座椅,但是任由他们哭闹对开车的司机也是极大的干扰,这个时候,一点零食同样可以安抚他们的情绪。

❹满足渴望

前几天带旺宝在商场玩的时候,看到商场搞活动正在给小朋友派发零食,工作人员给小女孩递了一颗糖,孩子的脸上洋溢起灿烂的笑容,但是她的妈妈对她皱了下眉,给她使了一个眼色,孩子失落地把糖还给了叔叔,她懂事地说“叔叔,妈妈说吃糖会长蛀牙,还给你”,然后妈妈就拉着女孩走了,我看着小姑娘回头时不舍的眼神心里涌起一阵心疼。

没有零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我们的记忆里关于零食的满足和美好孩子们也值得拥有,我们禁止孩子触碰零食,不但容易激发亲子矛盾,还容易让零食成为孩子致命的诱惑,人贩子也越容易用一颗糖就把孩子拐走。如果我们能够主动给孩子提供一个零食并不稀缺的环境,孩子反而能对零食更释然。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去年,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基于阿里数据发布了《2018 中国线上零食消费趋势报告》,报告中指出现在的零食消费者越吃越新鲜,“健康化”已经是近年来零食消费的关键词,零食行业正朝着更加便捷化、健康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零食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要合理食用,就能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❶选择健康零食

天然的新鲜蔬果当然是最好的零食,但是要记住果汁是不能代替水果的。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在家给孩子制作一些健康的小零食。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网上那些所谓“自制无添加,自己宝宝都在吃”的零食食品安全是没有保障的,吃出问题维权也非常困难,包装零食还是要通过正规途径购买才有基本的保障,购买时注意查看生产厂家、生产厂地、保质日期以及成分配料表,原料健康,不健康的添加剂较少,能添加一些必要的营养素更好。零食的选择要要考虑包装适量,最好选择小包装的,还要考虑宝宝的年龄特点,选择安全易于抓握咀嚼的零食。

乳饮料和乳酸菌饮料都不能代替奶,一些包装果汁饮料真实水果成分不高但是含糖量很高,一些冰品的细菌总数容易超标,薯片、过度加工的坚果、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蛋糕点心、盐分过多的果脯和腊味零食、色素香精过多糖果等等都需要减少摄入。

❷主动提供健康零食

主动给孩子提供零食可以尽可能避免孩子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去购买不卫生的路边零食,要跟孩子明确零食可以吃,但是一定要保证“主食优先”,如果一反就餐常态,无理由地不好好吃正餐,就不要在下一顿正餐之前给孩子提供零食,以免零食摄入过多打破饮食规律。

孩子好好吃正餐的前提下,孩子也没有多大的胃空间来装零食了,可以把少量的零食安排在两餐之间,比如上午9~10点,下午3~4点。

❸提供一点弹性空间

我们很难控制孩子一点都不吃那些不健康的零食,可以把握80/20的原则,80%的零食要健康,20%的零食可以适当放宽。可以给孩子提供固定周期的零食经费,让他们自己选择要购买的零食让家长评估是否超出了20%的坏零食限制,固定的经费可以锻炼孩子的规划能力,固定的规则也能够避免因为购买零食超支而产生的冲突。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对于选择还有些困难的孩子,家长可以把选好的超市零食的图片打印出来,让孩子在超市里找到它们,这种方式也能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心满意足地带着健康的零食回家。

❹灌输食物健康理念

孩子起初的零食是需要家长进行“他律”的,希望他们自律的方法就是要给孩子灌输“健康饮食”的概念。可以给孩子看健康饮食的金字塔,让他知道哪些食物对他们的身体发育有帮助,也要通过一些关于坏零食会影响健康的绘本、动画引导孩子逐步建立健康饮食意识,孩子们才会慢慢学会辩证看待零食,抵制住诱惑。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旺妞

零食虽然是管教的小手段,但是家长不要习惯性地把零食作为给孩子的奖励,孩子没有强烈要求的情况下也不要主动给,家里也不要随处放着孩子容易拿到的零食,给孩子零食也要分次给他们,避免一次给他们一大包。

总之,零食是绝对不可能完全禁止的,与其堵不如疏,让孩子和零食做朋友,和诱惑相处,这个比限制零食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帮助。

不给孩子吃零食,你是魔鬼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零食   内啡肽   手眼   正餐   营养不良   肥胖   中国   大脑   魔鬼   情绪   食物   家长   妈妈   孩子   喜欢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