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风靡全网的《都挺好》终于收官了,虽说结局是大团圆,但看完之后很感慨,也很忧伤。这种原生家庭给的伤,似乎很容易引起共鸣。

和苏明玉一样,我有个强势决断的妈;又和她不一样,我没有软弱无能的爸和两个压在头上的哥哥。我的原生家庭,是典型的单亲家庭。没有那么多电视剧里的狗血,只有现实生活中的苟且。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在成长的路上,单亲家庭这个烙印总是让我颇受异样的眼光,加上母亲高压铁腕政策,让我几乎喘不过气。但是面对母亲殷切的目光,我还是硬着头皮拿着课本,继续着所谓改变人生的努力。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我的童年相比较于同龄人是比较缺失的:大夏天坐在电风扇下,笔挺着背端坐在那一笔一划练习毛笔字;大冬天早上雷打不动的起来背诵唐诗三百首;没有洋娃娃和小熊布偶,只有妈妈织着毛线衣时刻陪在身边的督促。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想承认自己的原生家庭,后来渐渐的长大,在接受知识的熏陶和教育下,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有了自己的一套思想文化之后,开始正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大半生的影响,甚至是一生。我今天想和你们聊聊“单亲家庭”这个当今社会最为普遍存在的原生家庭模式。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东野圭吾在《时生》一书中曾说,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原生家庭不能决定一生,但可能会某种程度上影响一生。正是因为这样,也注定了这个社会不能用公平的眼光来看待单亲家庭的孩子。

❶人格缺失

很多社会上的声音: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或偏执或懦弱,没有健全的人格。然而,社会学家的调查表示,孩子能否形成健全的人格,很大程度仍然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很多时候,孩子人格的缺陷不是因为单亲,而是因为即使是完整的家庭,父母关系的畸形和父母的不当的心态和教育关。试问,那些父母长期赌博、酗酒、吵架、打骂的完整婚姻关系的家庭,会比一个一心一意培养孩子的单亲父母更能让这个社会所认可吗?

其实,很多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远远比正常家庭的孩子要来的优秀。如今这社会,谁又敢说自己拥有绝对健全的人格呐?每个人都有自己人格方面的缺点,也存在着人格的爆发点。

当然,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因此走上歧途,这中间绝大数原因是因为父母双方离异之后组建自己的新家庭,孩子的成长教育没有了积极的监督指引。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❷性格缺陷

必须坦诚,家庭环境确实给单亲家庭的孩子带来了很多性格问题:敏感、倔强、自尊且自卑、渴望被外界认同,也缺乏安全感。他们处在一个分崩离析的家庭里,感觉自己注定会被某一方抛弃,甚至是双方都不要自己,让幼小的身躯和心灵颠沛流离,很多孩子因此性格比较孤僻,甚至有点自闭,很难融入社会群体。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在节目《女儿们的男朋友》中,王子文谈论自己的单亲家庭一下子占领了热搜榜。她表示很羡慕秦沛温暖的家庭氛围,谈及自己的原生家庭时显露心酸:过早的单亲生活让她学会察言观色,很敏感,而这个创伤这辈子都带在身上。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我的学生里,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每逢学期初填各种表格,里面涉及家庭情况调查之类,我发现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都不是通过班级统一上交,而是自己私底下直接给我。很能理解这样的心情,这是他们自卑到自尊的表现。

但从另外的角度来讲,也恰恰是这些缺点,成就了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难能可贵:他们更容易跟别人共情,更早的成熟和懂事,理解他人的情绪;他们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会比常人更努力,更有目标感;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在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可依靠的力量很单薄,很早就学会独立和自主。而这些孩子在潜意识里会替补父母缺失的一方,会比一般的孩子懂得如何照顾人。

原生家庭只是性格的来处但绝不是归途。就像有句话说的,原生家庭或许可以决定你一生的方向,但人生高度由自身决定。我经常在我妈面前自夸,我现在这么逗比、幽默的性子,是在她的高压政策下自我调节的突变产物~

❸婚姻观不健康,容易离婚

这个社会,单亲家庭的孩子,似乎成了一个贴满标签的群体。朋友和我说过,她不会轻易找个人结婚,因为怕重蹈父母的辙。很多人也表明态度说绝对不找单亲家庭的孩子,认为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这种观念是相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

2018年中国离婚大数据显示,因原生家庭是单亲家庭的因素而离婚的并没有占高比例,反观有些从小被家庭溺爱长大的孩子,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而匆忙结婚的,婚后发现两人三观不合而离婚的比例占多数。那些说单亲家庭出来的孩子容易离婚的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有多渴望家庭的温暖,有多珍惜属于自己的新生家庭。很多时候是因为害怕,害怕原生家庭的伤,更害怕这个社会对他们不公的看法。

陈学冬在节目里也透露自己从小的单亲家庭背景,并坦承自己在找未来的另一半时,会比别人考虑的很多,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孙俪自小看着母亲和父亲离异之后辛苦劳累,她说对妈妈说妈妈以后自己不会结婚,就和妈妈相依为命。以至于孙俪很长一段时间不相信爱情,处于恐婚状态。孙俪是幸运的,她碰到了邓超,组建了美好的额家庭。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很多人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找对象是参照童年缺失的那一方标准找的。像张爱玲,她穷极一生都在寻找那种遗失的父爱,不管是与比自己大14岁的胡兰成之间爱恨纠葛,还是与六十五岁赖雅老人数十年的婚姻,遗憾的是她终身都处于缺失的状态。确实,很多女生会奔着找父亲般年纪去找对象,但个人觉得,这样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不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独有的“品质”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让孩子走出原生家庭阴影最好的办法,是勇敢的正视它,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性格与命运的来处,用独立的新生与它和解。

❶不要试图掩盖离婚的理由,告诉孩子真相

当孩子问“为什么离婚”的时候,家长没必要掩饰,根据孩子的年龄视情况而定。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离婚的原因,与孩子之间建立互相倾诉、互吐真心的关心。特别注意,不要用“因为恨”、“因为讨厌”这样的措辞,而是应该温暖而理性地告诉孩子“因为爸爸妈妈生活方式不一样,所以要分开生活”,让孩子有个舒缓的接受过程。我妈在我一生下来就和我爸离婚,等到我开始懂人事的时候,问她,她总是遮遮掩掩,现在想来真没必要,因为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和明白很多事。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是正常的孩子,没有必要给孩子营造一种“缺爸少妈”的残缺感,关键在于离了婚的父母要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依然“结合”,不要让孩子有种被抛弃感。

❷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允许他们正常来往

即使离婚,也不要像仇人一样老死不相往来,还严禁孩子跟另一方有联系。有位母亲离婚后把自己的仇恨转移到孩子身上,从小教育女儿,男人不是好东西。导致女孩从小到大不敢和男性接触,厌恶男人,长大后也排斥找对象。母亲自私的感情,毁掉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让孩子产生双亲中的一方怨恨。离婚率遥遥领先的美国早已建立起一套孩子能定期与离异父母定期见面的机制。宋慧乔在她10岁那年,父母便协议离婚了,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可依然开朗、阳光。在父母离异之后,她经常给爸爸打电话,问他过得好不好。她在节目曾表示,父亲角色从来没有在自己的生命中缺失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❸温情的陪伴抵过家财万贯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单亲家庭的孩子,更要给予更多的陪伴。只有时时的陪伴和关爱,才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在减少对他的爱。即使是正常家庭,一个缺乏早期陪伴的孩子,在性格、心理上也会存在某些缺陷。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3岁之前,家长未能给到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会使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心理构建。

母亲在我单亲的成长路上,一直都给予最“严实”的陪伴。为了我没有再婚,将人生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只为对女儿的人生负责。时时的陪伴让我意识到自己对她的重要性,更能激励我努力拼搏的动力。

愿天下的离异父母可以给孩子尽可能多的陪伴,这份陪伴与贫富贵贱无关。即使家财万贯,物质上的富足也一样弥补不了精神上的匮乏。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光也就那短短几年,在有效的那么几年里,请耐心的陪伴他们长大。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❹焦虑不是转移而是一同分析,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

很多家长情场失意,职场也不顺利,就会把情绪带回家里,转移到孩子身上。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在刚经历父母离异的孩子,心理是最敏感的,他们能从你身上感受到不快的情绪,心里是极度忐忑不安的,这无疑是给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阴霾。很多家长因为婚姻的不幸,不想孩子重蹈覆辙,为了孩子的学业十分焦急上火,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巨大的压力。我们说,适当的压力是前进的动力,负荷的压力就会酿成悲剧。

要和孩子做朋友,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看待,当你有什么焦虑心事,可以拿出来和孩子分享,让他们参与,这样他们能感受到自己作为家庭一份子的重要感,自尊心能得到最大的满足。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❺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离婚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事情,孩子是这段复杂关系中的牺牲品。离婚是自己的选择,无论在外面遭受多大的委屈和压力,都要在回家之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给孩子传递负能量。营造一个尽可能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平等交流,多沟通。

父母是否幽默感对一个家庭的氛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单亲家庭里,父母的幽默如同雾霾天里的一道阳光,照亮孩子的世界。因为,幽默感不但可以有效地减轻心理压力,而且还可以让人笑口常开,身心自由,孩子在父母的熏陶下也会成为一个豁达、开朗、具有幽默品质的人。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❻让孩子去接受教育,给予自信的底气

朋友曾说过,那些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他们身上那种强大的自信和安全感,是我们这辈子都模仿不来的。我当时就在疑惑,难道单亲家庭就会剥夺一个人的自信吗?答案是否定的。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出自单亲家庭,他的母亲以自身的勤奋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影响了奥巴马一生,促使奥巴马发奋图强,成为美国史上的“黑马”。所以,对孩子产生影响最大的,并不是你的婚姻状况,而是你的心态和教育方法。所以,请让你的孩子接受教育,并鼓励他坚持下去,因为一个人的学识和气质,是他最大的底气。

我是一个自恋的人,对自己的未来颇为自信。虽然我的原生家庭让我从小失去很多,但是直到今天,我回过头来看着自己每走的一步路,我才意识到,纵然我的母亲强势,严厉,剥脱我童年大部分自由时间,但是我现在特别感谢她,感谢她尽她一切的努力让我接受教育,让我重塑自我,让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成为可能,让我以一个新面貌去迎接新生家庭的到来。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旺妞

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但是只有回到自己恰当的人格位置,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当你明白自己性情中有些负面东西的来源在哪里,要学会了与这些负面的东西去和解,开始用心去改善这一切,你会迎来自己的新生。

感谢原生家庭给的伤,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巴马   家庭   缺失   人格   新生   童年   自信   性格   身上   家长   父母   母亲   妈妈   孩子   心理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