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日入208万了吗?你配吗?——哈哈,今天我是缺钱的焦虑小陈

你好呀~今天是我第20次和你聊天~

上次和你聊天这件事情持续了一周的时候,我奖励自己去电影院看《速度与激情》,但是疲于应付生活种种,现在还没去成呢,你说,等持续到第30次的时候,我奖励自己什么好呢?

你能相信吗?今天昆明15°C,冷得我有种把电热毯铺起来的冲动。

我今天的心情也很阴郁,阴郁的源头是缺钱的焦虑。

今天我手机上收到电费的账单,几乎同一时间,房东把电费账单发到了我妈妈那儿,我妈妈告诉我要交电费了。

我们家的情况是,按揭买了一套房,我妈妈他们在住,因为两代人生活习惯不同,我自己在楼下又租了一套房,既和老人们分开互不打扰,又便于我妈和我两边一起照顾小朋友。

两户的电费一共五百多,因为是新房,自3月入住至今,三个月的电费,就是之前在用没交,突然收到账单的那种“淦”的心情。哦吼,这儿正写着呢,物业把水费收费通知也发来了。

这个跟透支买东西时很爽,但还账时发现“淦!怎么那么多!”的心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你也许会想,就五百多块钱,至于在那儿矫情吗?

这其实有点像压着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三月搬新家以来,交税和装修几乎花光了我们家里的积蓄,而许多家电都是我透支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来买的。所以这几个月我都开启了工资到账一日游的模式,还没捂热乎呢,这钱就还出去了。

前段时间我妈妈生病,入院做手术又把他们积攒起来的一点钱花光了,现在妈妈每周都要跑医院,我算是体会到了“上有老下有小”无奈,所以总是把自己暴露在一种缺钱的焦虑中。

上个月零零碎碎剩了一千多块钱,给孩子买了奶粉,这个月薪水还没到呢,算算还了账单,也留不了多少给妈妈。

我妈妈那一代人(60后),是习惯先储蓄再消费,以至于三十多年前我妈揣着一万块来到昆明,只差一万块能在昆明市中心买房,不敢借钱不敢贷款。

我这一代人(90后),是习惯先消费再还款,以至于我渐渐觉得,自己一点点受账单所累,入不敷出。

这样看来,应该要中和一下才好。

我在2020年12月开始记账,截至现在6月,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不论多晚,我都会分析那一个月的账单。正所谓“花钱如流水”,记账的好处就是你知道这些“水”流哪去了。我每个月分析账单后,会清晰自己这个月的消费情况,会反思应该减少哪些不必要的支出。你也可以试试。

写到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之前学到的关于“支出”的一些思考。

第一,负债的人应该消除“坏支出”以及“坏支出”产生的负债。

我们可以把坏支出可以理解为不必要的支出和购买耗钱资产产生的支出。

先谈耗钱资产,耗钱资产指的是你在持有这个资产期间,它会给你带来持续的净现金流出的东西。

例如,我分期付款买了一辆车,我持有这辆车,我每个月要还贷款和利息,此时,这辆车即耗钱资产。

如果这辆车是刚需,那么我买这辆车,尽管它给我带来了持续的净现金流出,但我还是应该买。

但如果我准备分期付款买辆宝马,除了为了满足我日常代步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我日常装X的需求,那我就是个傻 X。

这种时候,这就是一笔不必要的支出,一笔让我越来越穷的坏支出。

因而,记账后的我每个月分析账单,就是想要减少自己不必要的支出,也会在消费的时候,提醒自己:“这个东西有必要买吗?”

第二,要消除消费贷款,多存钱。

我发现现在花呗、信用卡的推广使用,就是让我们立刻满足了当下我们需要被满足,但是放长远来看我们并不能负担得起的消费。

例如有人想要买一双限量版的球鞋,因为负担不起于是刷信用卡,那么,他不仅当下的劳动力价值被资本家收割了,甚至连未来的劳动力价值也被资本家收割了,因为他未来还要为买这双球鞋产生的负债而还债。

我自认为自己算是个比较理性消费的人了,但我也渐渐为透支所累,可以猜想那些没有自制力的人在透支中的境遇是得有多尴尬。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我知道的有些有钱的人,他们关闭了花呗等透支支付的渠道。

在消费这一块上,我们还是该学学我妈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先储蓄,再消费。

(为了避免跑题,这个内容我明天再展开和你聊。)

第三,支出的时候,要考虑一下量入为出,不要让家里的现金流断掉。

我们家里人现在焦虑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家的现金流断掉了。当初买房的时候凑首付,因为心疼房贷那点利息,我妈妈把她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了,这还不止,我们还向我姨妈他们借了几万块钱,就想多凑一点首付,少贷一点房贷。

然而,从买房之后,我每个月都攒钱去还借了的债;终于还完了,又攒钱准备装修买家具;终于交房了,交税、装修把钱花完了,买家具的部分不够,我又透支了花呗、信用卡;终于这个月快要把这些账单的大头还完了,我妈妈又生病住院要花钱。

自买房来,我们家生活质量不高不说,更要紧的是每个人心理压力都巨大,家庭矛盾变多,幸福感降低。

现在想想,当初多贷五万块钱,用这些钱的利息来买我们的家庭幸福,该是值得。

写到这里我想引用陶渊明的一句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说人话就是: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人嘛,在一个个选择中,不怕你选错了,就怕你下次还选错。今天和你说完我的焦虑后,我觉得我会更加慎重地去思考我的消费,在要支出时,问问自己:“这真的有必要吗?你想清楚了吗?你日入208万了吗?你配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焦虑   花光   昆明   分期付款   现金流   账单   首付   电费   块钱   利息   信用卡   不必要   支出   资产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